定 价:128 元
丛书名:现代电子战技术丛书 ,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当前图书已被 29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郭福成,李金洲,张敏 著
- 出版时间:2021/1/1
- ISBN:9787118120868
- 出 版 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TN971
- 页码:433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无源定位原理与方法》是一本系统介绍无源定位原理、方法的学术专著,重点包括无源定位系统的概念、组成、工作流程、定位的几何原理、测角技术、多站测向交叉定位、多站时差定位、多站频差定位、多站时差/频差联合定位、时差频差测量方法、信号直接定位法、单站定位法等,对单站、多站的多种无源定位技术体制的定位原理、定位计算方法和定位误差分布等进行了分析推导、仿真,对多种定位参数测量实现途径和估计算法等进行了介绍和仿真分析。
《无源定位原理与方法》可供从事网电对抗、技术侦察、雷达信号处理领域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信息与电子工程、电子对抗、通信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和教师,以及国防工业部门的技术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队的技术干部阅读和参考。
广义上讲,电子战领域也是电子信息领域中的一员或者叫一个分支。然而,这种“广义”而言的貌似其实也没有太多意义。如果说电子战想用一首歌来唱响它的旋律的话,那一定是《我们不一样》。
的确,作为需要靠不断博弈、对抗来“吃饭”的领域,电子战有着太多的特殊之处——其中最为明显、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从博弈的基本逻辑上来讲,电子战的发展节奏永远无法超越作战对象的发展节奏。就如同谍战片里面的跟踪镜头一样,再强大的跟踪人员也只能做到近距离跟踪而不被发现,却永远无法做到跑到跟踪目标的前方去跟踪。
换言之,无论是电子战装备还是其技术的预先布局必须基于具体的作战对象的发展现状或者发展趋势、发展规划。即便如此,考虑到对作战对象现状的把握无法做到完备,而作战对象的发展趋势、发展规划又大多存在诸多变数,因此,基于这些考虑的电子战预先布局通常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总之,尽管世界各国对电子战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升——甚至电磁频谱都已经被视作一个独立的作战域,电子战(甚至是更为广义的电磁频谱战)作为一种独立作战样式的前景也非常乐观——但电子战的发展模式似乎并未由于所受重视程度的提升而有任何改变。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电子战发展模式的这种“惰性”又直接导致了电子战理论与技术方面发展模式的“滞后性”——新理论、新技术为电子战领域带来实质性影响的时间总是滞后于其他电子信息领域,主动性、自发性、仅适用于本领域的电子战理论与技术创新较之其他电子信息领域也进展缓慢。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总的来说,电子战领域有一个确定的过去,有一个相对确定的现在,但没法拥有一个确定的未来。通常我们将电子战领域与其作战对象之间的博弈称作“猫鼠游戏”或者“魔道相长”,乍看这两种说法好像对于博弈双方一视同仁,但殊不知无论“猫鼠”也好,还是“魔道”也好,从逻辑上来讲都是有先后的。作战对象的发展直接能够决定或“引领”电子战的发展方向,而反之则非常困难。也就是说,博弈的起点总是作战对象,博弈的主动权也掌握在作战对象手中,而电子战所能做的就是在作战对象所制定规则的“引领下”一次次轮回,无法跳出。
第1章 无源定位技术概述
1.1 无源定位概念
1.2 无源探测系统可能获得的观测量
1.2.1 信号到达方向
1.2.2 信号到达时间
1.2.3 信号到达频率
1.2.4 信号接收强度
1.3 典型无源定位系统组成与工作流程
1.3.1 系统总体构成方案
1.3.2 单机无源定位数据处理
1.4 国外无源定位系统发展情况
1.4.1 机载单站无源定位系统
1.4.2 陆基多站无源定位系统
1.4.3 机载多站无源定位系统
1.4.4 星载多站无源定位系统
1.4.5 国外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2章 无源定位基础
2.1 定位的基本几何原理
2.1.1 空间的定位面
2.1.2 空间的定位线
2.2 定位误差的度量指标
2.2.1 误差的一般定义
2.2.2 定位误差的几何稀释
2.2.3 定位误差的图形化表示
2.2.4 圆概率误差
2.3 定位的可观测性定理
2.4 坐标系的建立和相互转换
2.4.1 常用的定位坐标系
2.4.2 坐标系之间的相互转换
2.4.3 WGS-84坐标系及其转换
2.5 无源定位的一般数学模型
2.5.1 目标状态模型
2.5.2 无源定位跟踪的观测量模型
2.6 非线性跟踪滤波方法
2.6.1 扩展卡尔曼滤波及其改进算法
2.6.2 无迹卡尔曼滤波器方法
2.6.3 粒子滤波方法
2.6.4 机动目标的跟踪方法
参考文献
……
第3章 无源定位测向技术
第4章 多站测向交叉定位
第5章 多站时差定位方法
第6章 基于FDOA的多站定位方法
第7章 基于TDOA/FDOA的多站定位与标校方法
第8章 时差与频差估计原理及方法
第9章 直接定位方法
第10章 单站无源定位技术
附录
主要缩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