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U-G-I-S四位互动”合作培养模式探索
定 价:98 元
当前图书已被 4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毛玉楠,张思军 著
- 出版时间:2020/9/1
- ISBN:9787564375980
- 出 版 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D64
- 页码:23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本项目研究以产出导向理念为指导,针对大学(U)、政府(G)、教育研究机构(I)和中学(S)四个育人主体的不同功能和优势,探索共同承担培养中学政治教师的“四位互动”协同育人模式。本项目研究可以实现产出导向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在总结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概括出可以推广的方法体系。
教师教育中实践性缺乏和培养模式单一的难题是国内外高等教育师范生培养改革和研究的时代课题。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对这一问题有更为深切的体会。为了解决师范本科生的实践教学质量不高以及培养模式单一带来的问题,我们学院自2008年开始,就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主要着力点在于构建与地方政府、中学合力进行人才培养的“三位一体”模式。为了让这一合作落到实处,学院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追梦工作室,借助追梦工作室这一平台,加强了同政府与中学的合作。在与政府合作方面,我们主要是为教师职后成长提供助力,地方政府为学院师范本科生培养提供政策支持。在与中学合作方面,我们为中学提供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支持,中学为我们提供教学实践经验与教学示范。同时,为学生提供可以亲身感受和体会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在成长中成才”。
2019年6月21日,教育部在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陈宝生部长强调:“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同年9月17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在改革任务和重要举措方面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完善全方位协同培养机制”。由此可见,国家对新时代本科生教育、对本科师范生的教育有着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国家对卓越教师的培养期望不仅为本科院校师范生培养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必然需要本科师范院校主动改革师范生培养模式。事实上,为适应我国人才培养质量新要求,自2015年以来,我院思政专业就开始提档升级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33三位互动’师范能力培养模式”基础上,优化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我们构建了“基于产出导向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U-G-I-S四位互动’合作育人模式”,并成功申报获准为四川省2018-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近几年,我们按照原定的研究计划有序推进研究与实践工作,不断总结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调整我们与政府(G)、教育研究机构(I)及中学(S)的合作方式和内容,二是完善校内相关制度,三是加强追梦工作室平台建设,四是总结人才培养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评估与检验,形成了最终研究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显著的人才培养成效,2018年被确定为四川省首批接受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的专业之一。师范类专业认证是由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入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是证明接受认证专业所培养的师范生在毕业时知识能力素质能否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目的是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导向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成效,为迎接师范专业认证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基于产出导向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U-G-I-S四位互动’合作育人模式”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以后,以师范专业自评报告的撰写要求为根据,对成果又进行了调整和修改,以使成果更为科学、更有参考价值。更确切地说,本书的最终形成,是以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为尺度,以师范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撰写要求为架构,以科学学、合理性、实效性为指针的人才培养质量总体检阅。
本项目研究以产出导向理念为指导,针对大学(U)、政府(G)、教育研究机构(I)和中学(S)四个育人主体的不同功能和优势,探索共同承担培养卓越中学政治教师的“四位互动”协同育人模式。本项目研究可以实现产出导向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在总结我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概括出可以推广的方法体系。这对于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乃至所有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为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能为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有益帮助!
毛玉楠,四川乐山人,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政党与政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长期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管理、培养工作,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各级各类学科竞赛。
张思军,四川达州人,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主要从事政治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绪论
一、本研究的专业基础与依托
二、产出导向理念
三、“U-G-I-S四位互动”合作培养模式设计
四、本研究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五、本研究的特色和优势
第一章 培养目标
一、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第二章 毕业要求
一、达成情况
二、主要问题
三、改进措施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
一、达成情况
二、主要问题
三、改进措施
第四章 合作与实践
一、达成情况
二、主要问题
三、改进措施
第五章 师资队伍
一、达成情况
二、主要问题
三、改进措施
第六章 支持条件
一、达成情况
一、主要问题
三、改进措施
第七章 质量保障
一、达成情况
一、主要问题
三、改进措施
第八章 学生发展
一、达成情况
一、主要问题
三、改进措施
附录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附录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6-2018届毕业学生就业质量报告
附录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机制(试行)
附录4:专业毕业要求的分解与落实情况
附录5:政治与行政学院近五年参加省级以上技能比赛
获奖情况汇总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