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68 元
丛书名: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921-2021百年百部红旗谱
- 作者:高云览 著
- 出版时间:2021/3/1
- ISBN:9787517137221
- 出 版 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I247.5
- 页码:291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25
- 开本:16K
故事发生在1927年至1936年间的海岛小城厦门。“九一八”事变后,《鹭江日报》副刊编辑吴坚在斗争中加入了共产党。生长在农村的石匠儿子何剑平加入了共青团。1933年春,组织决定派吴坚到漳州任《漳声日报》主编。何剑平与党组织负责人、排字工人李悦,在厦门搞地下印刷所,办民众夜校,宣传抗日,女学生丁秀苇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闽东游击区来的陈四敏也以数员身份为掩护,组织领导了“厦联社”,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因叛徒出卖,四敏、李悦、剑平先后被捕入狱,吴坚也被捕押到厦门。主管审讯的是吴坚当年的“结拜兄弟”、“蓝衣社” 特派员、侦察处长赵难。他一方面软化吴坚,另一方面又利用因政治无知误入侦察处当小书记员的林书茵与吴坚的旧情打动吴坚,结果均遭失败。林书茵在吴坚的教育下觉醒,成了与狱外党组织联系的联络人。为了营教狱中的同志,党组织领导了越狱斗争。在越狱中,四敏献出了生命。吴坚、剑平、秀苇安全脱险。林书茵也逃出“魔窟”。
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从未有过底层民众广泛参与政治生活的状况。描述革命史的所有红色经典作品,讲述的都是民众广泛参与政治生活,为建立理想国度而奋斗的故事。《小城春秋》叙写的是底层知识分子和厦门的水手参与政治生活,为追求幸福,赶走侵略者,忘我无私奋斗、战斗的故事。作品中的个体是让位与民族和革命的,是带着家国、民族情怀进行的以身许国的叙事。文学家们捕捉到了现实中民众在政治面前态度的巨大转变,文学家描述普通民众过政治生活——新鲜事物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一叙事潮流的出现,是以现实的红色革命作为发端的,极富生命力。
高云览(1910.5.14―1956.6.13)原籍福建厦门。1926年到上海,在同乡会馆开办的免费学校泉漳中学读书。1927年以后,在厦门和漳州任教。写过中篇小说《前夜》,描写党的地下工作者的艰苦斗争。1932年在上海加入“左联”。不久返厦门。七七事变发生后,赴南洋地区教书。在马来亚参加“抗敌后援会”和南洋华侨回国慰问团。当时写的中篇小说《春秋劫》,发表于马来亚槟城《现代周刊》。1950年回国到天津定居。1952年开始,用4年时间写成长篇小说《小城春秋》,生动地描写了1930年厦门地区党领导的劫狱斗争。1956年患肠癌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