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众多的陶渊明研究中, 袁行霈先生可谓成果丰硕,自成一家。袁先生的《陶渊明研究》是研究陶渊明不可不读的重要作品。本书以陶渊明作为研究的对象,兼顾其为人与为文两个方面,作者将其作为诗人与哲人,全面考察其生平、作品以及他所处时代的政治背景、思想潮流和文艺潮流。全书将陶渊明放到一个中心点上,纵横交错地绘出一幅真实的陶渊明的影像。
跋
有的作家主要是以他的作品吸引读者,作家的为人和事迹并不为一般读者所重视。而有的作家,除了作品之外,他的为人和事迹也同样为读者津津乐道。陶渊明就属于后一类。他的作品流传至今的不过一百多篇,如果对他一无所知,只看这些作品,我们的兴趣会比现在差许多。我们熟悉他的许多故事,如:取头上葛巾漉酒的故事,抚弄无弦琴以寄意的故事,任彭泽县令时公田悉令种秫的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的故事,王弘为之造履的故事,颜延之留钱二万悉送酒家的故事,檀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的故事,以及他力耕的生活情形,还有酒醉后说的那句话:“我醉欲眠,卿可去!”这些故事和他的作品结合在一起,便有一个活生生的人出现在眼前,正是这个人连同他的作品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我对陶渊明的兴趣正是从他这个人开始的,小时候先听到他的故事,才找他的诗来读。后来当我将陶渊明当作研究对象时,便很自然地兼顾人和作品两方面:既重视其作品,也重视其人品;既重视其作品的评论,也重视其生平的考证;不仅将他作为一位诗人来研究,还将他作为一位哲人来研究;不仅研究他本人,还研究他所处的政治背景、思想潮流和文艺潮流;力图将陶渊明放到一个中心点上,纵横交叉地绘出一幅真实的陶渊明的影像。我感到这种综合研究的方法,用
在陶渊明身上特别合适。
关于陶渊明生平的考证,需要特别作一点说明。我一向是相信《宋
书》所载享年六十三岁这个说法的,在过去我所写的文章和教科书里也毫无保留地采用了这一说法。但是当我深入阅读陶渊明的作品,特别是试着加以注释的时候,便越来越强烈地感到这个说法存在着许多无法弥补的缺陷。有些句子明明有一种恰当的解释,但为了迁就六十三岁说,不得不勉强另作解释;有些文字各种善本明明是作某某的,但为了迁就六十三岁说不得不加以改动。《宋书》关于陶渊明享年的记载难道就不可怀疑吗?为此我对《宋书》做了一番考察,发现其中关于人物享年的记载有多处错误,有的前人已经发现并加以更正了。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拘守其关于陶渊明享年的说法,而曲解或改动陶集来迁就它呢?于是,我对陶渊明的享年及其生平重新做了考证。在做这件工作之前,我先确定了五条原则,要求自己以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从资料出发,抛弃任何先入之见,以求得出比较圆通的结论。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经过各种排比,一向最不被人重视的七十六岁说竟是最佳的选择。虽然连我本人都不敢相信陶渊明能活到七十六岁,但是我不能不在这个具有说服力的结论面前低头。收在这本书中的《陶渊明年谱汇考》以及《陶渊明享年考辨》记录了我在五六年的时间内摸索的结果。
袁行霈,1936年生于山东济南,原籍江苏武进。字春澍,号法自然斋、愈庐。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博雅讲席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曾获全国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个人),国家图书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特等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北京市人民教师。
陶渊明的哲学思考 1
陶渊明与魏晋风流 28
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与陶诗的自然美 52
陶渊明与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 71
陶诗主题的创新 99
陶渊明的《闲情赋》与辞赋中的爱情闲情主题 111
锺嵘《诗品》陶诗源出应璩说辨析 124
陶谢诗歌艺术的比较 147
陶渊明、谢灵运与慧远 155
陶渊明与辛弃疾 165
陶渊明: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 181
论和陶诗及其文化意蕴 202
宋元以来陶集校注本之考察 229
陶渊明享年考辨 240
陶渊明年谱汇考 269
我和陶渊明 398
主要参考文献 410
跋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