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华侨华人史话/“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
定 价:102 元
丛书名:“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
- 作者:伍茗欣 著,龙登高,张应龙,张秀明 编
- 出版时间:2018/12/1
- ISBN:9787554826430
- 出 版 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I25
- 页码:270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缅甸华侨华人史话/“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采用报告文学的形式,以华人华侨为切入点,依据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学界新的研究成果,详实记录了千百年来中缅间的历史交流。《缅甸华侨华人史话/“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主要从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讲述华人华侨在缅甸的生活历程,凸显华侨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重点讲述华侨对当地的贡献、与当地的人文交流和经济领域的交流发展,着重论述在“一路一带”理念下,以华人华侨为桥梁与缅甸协同发展的构想。
“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以学术研究成果为基础,以雅俗共赏的文风,讲述华侨华人多姿多彩的故事,由此透视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碰撞,启迪当今“一带一路”建设。本书是其中的《缅甸华侨华人史话》分册。全书共分五部分,内容包括“胼手胝足落地生根”“旅缅华侨初绽光芒”“心系祖国的缅华赤子”“中华智慧薪火相传”“‘胞波’情谊源远流长”。
《缅甸华侨华人史话(精)/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由伍茗欣著。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制度与历史的多样性令人叹为观止,华侨华人在这些国家繁衍生息,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生活丰富多彩,亦令人感触至深。然而,华侨华人在海外的奋斗、成长与成就,同胞有所耳闻,但知之不详;华侨华人在历史上的迁移进程、文化传承与社会百态,今人了解有限;学界关于华侨华人的研究,成果丰硕,但向大众扩散传播不多。相反,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认识误区却随处可见。基于此,我们组织编撰了《“一带一路”沿线华侨华人史话丛书》,以学术研究成果为基础,以雅俗共赏的文风,讲述华侨华人多姿多彩的故事,由此透视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碰撞,启迪当今“一带一路”建设。
其一,华侨华人分布广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华侨华人社会各具特色。大而言之,就地域而言,在东南亚,中国移民历史悠久,形成世界华侨华人最大聚居区,在当地民间经济中举足轻重。在中东与中亚、东非与北非、西欧与东欧,历史上华人不多,但当今中国新移民与商人活跃其中,他们异军突起,以致当地社会与民众对此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正处于磨合时期。就方言群而言,既有传统意义上所谓姆“广府帮”“闽南帮”“潮汕帮”“客家帮”“海南帮”“福州帮”等,也有新近引人注目的温州人、东北人及其他省市的移民。就华人社会的形态而言:有的华人移民历史长达数百年,与当地民众彼此交融而形成混血族群;有的移民历史虽然长达一两百年,却仍然保持着强烈的中华文化气息;有的则在最近一二十年间形成富有生机的新移民社区。
近十余年间,“一带一路”沿线侨情出现了许多深刻变化,与二十多年前已迥然不同,近年来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譬如:过去家书抵万金,大洋两岸望穿秋水;如今随时视频通话,交通便捷,朝发夕至。发展变化之快,让人应接不暇,新现象层出不穷,新问题不断涌现。
其二,中国移民在异国他乡的发展,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适应性与顽强的生命力。无论是伊斯兰教,还是新教、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或者佛教、印度教;无论是民主制度,还是君主制度;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习俗经济或指令经济,华侨华人都能在其中居住、谋生和发展,与当地社会或交融杂处,或竞争合作,或相对独立各安其分。并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华侨华人为当地社会作出了贡献,在经济上创造财富,在文化上增加元素与色彩,在知识与技术上亦有创新。“达则兼济天下”,成功的华人体现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他们以具体行动消融社会对立,促进社会和谐。这也启示人们,尽管文明的冲突无处不在,但不同文化与制度之间的沟通、共存,仍是有希望的。
其三,从中国移民与海外华人身上,我们深刻感知到草根的力量与成长的生命力。出国之前,他们并不一定拥有较多的资本,也不一定具有特别的才能,有的文化水平不高,甚至连ABC都不懂,却敢于闯荡天涯,到陌生的异国他乡去谋生,去追寻不确定的未来,通过跨越国界实现人力资本的转型成长。如果说他们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话,就在于他们追求自由、追求财富过程中所显现的坚强意志与不屈不挠的精神更为强烈。这与早期移民北美的欧洲人是一样的。17、18世纪的移民逾半数是契约白奴,甚至是充军的囚犯,而正是他们创造了人类历史的新文明。
所谓草根,是相对于政府与国家而言,或相对于精英和贵族而言,也就是社会底层与弱势群体。他们像杂草一样充满生命力,顽强而具有韧性,无孔不入,虽然卑微却能茂盛。他们可能带有野性,甚至不那么守规矩,却因此而富有创造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凤凰涅槃,不少人实现华丽转身,有的成为知识精英,有的成为商界巨头,有的在文艺界引领风骚,有的成为政界活跃人物,一个个传奇令人心驰神往。
其四,虽然不一定素质高,也没有得到当地政府或中国政府的额外支持与扶植,但华侨华人社会通常能够自生自发地逐渐形成某种秩序。相似的谋生与奋斗经历,同样的经济追求与人生道路,共同的利益纽带,共享的话语和信息圈,使华人在海外建立了各种文化认同与社会网络。他们以华商与侨领为核心形成了各种华人社团,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互帮互济,处理群体内部事务及与当地社会的关系。这些社团包括以血缘为纽带的宗亲会,以地缘和方言为纽带的同乡会馆,以业缘为纽带的商会,以信仰为纽带的各种宗教团体,等等,形形色色,多种多样。尤为明显且令人感动的是,各地的华文教育就是华侨华人自发组织而发展起来的,形成华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体系,不需要当地政府出一分钱一分力。政府原本就是为民众保障公平的市场与社会的平台,无需对民众特别“关照”,更不能替代民众的自由选择与自主发展。
华人社会也是一个从未被历史设定的自发形成的社会。华人离开中国本土后,凭借顽强的生命力,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形成了富有生机的自由秩序与具有活力的自生机制。华人社会也逐渐从混沌走向有序,从混乱走向成熟。
其五,华侨华人与中国的联系及其贡献。家族关系与乡土关系,宗教信仰与儒家文化……许多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仍然在海外华人社会特别是在唐人街得以保留、维持与延续,并且在与异族文化的交流互动中融入近现代社会。
故土情怀,中华情结,外部压力愈强,其释放愈烈。无论是在辛亥革命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侨华人心向祖国,筹钱捐物,奔走呼号,甚至献身革命与正义战争。在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海外华侨华人的作用尤为突出。他们是开放的先行者,改革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经济腾飞的贡献者。观念更新与思想解放,制度创新与体制变革,都少不了海外华侨华人的影响与推动。海外华商在中国投资的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边缘到紧随主流,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不可缺少的强大推动力。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贸易到投资,从物质资本到人力资本,华侨华人搭起了一座座中外交流的桥梁,连接着开放的中国与外部世界,连接着历史与未来,活跃在“一带一路”的广阔舞台。
一、胼手胝足落地生根
翻山越海赴缅甸
早期的“胞波”情谊
近代的旅缅华侨
中缅沟通之桥梁
二、旅缅华侨初绽光芒
四朝国师尹蓉
“翡翠大王”的传奇
侨团大哥李乃喜
乐善好施的曾广庇
三、心系祖国的缅华赤子
爱国侨领寸海亭
侨领楷模梁金山
缅华界的杰出报人
四、中华智慧薪火相传
敢于直言的“徐大炮”
一代首富林振宗
中医药世家胡氏家族
“肥皂业大王”陈伯甫
热心侨教的王俊宏
潘继泽的商业王国
五、“胞波”情谊源远流长
生活文化的交融
中缅佛教文化交流
新时代的缅甸华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