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弱经济与普惠金融: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0)
定 价:148 元
当前图书已被 2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贝多广 编
- 出版时间:2020/11/1
- ISBN:9787522008851
- 出 版 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832
- 页码:22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微弱经济与普惠金融: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0)》从“微弱经济与普惠金融”的角度来解读普惠金融,并讨论普惠金融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微弱经济的国民经济地位,本部分从普惠金融的社会和经济双重目标的视角,讨论各类微弱经济体在社会和经济的重要性,以及为他们提供的合适的可负担的金融服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微弱经济的金融服务,本部分深入分析微弱经济的不同金融服务需求,归纳其需求特点,提出的解决路径;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微弱经济金融生态体系,本部分从金融供给的角度,根据第二部分分析的结果,从不同的维度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措施。综合起来建设成为一个有利于微弱经济的金融生态体系。
本报告根据研究主题,采用问卷调查、典型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等方法,进行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可为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在解决普惠金融服务问题上提供借鉴,也可为普惠金融研究者提供学习参考。
有人说每逢庚子年多有“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之虞,果然,2020年这个庚子年出现了百年不遇并且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疫情对经济、社会乃至每个家庭的生活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当然,与17年前的非典疫情相比,这一次人们似乎多了一份从容,少了一些慌乱。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数字化生活使人们即使滞留在家里也可以线上购物、线上教学、线上会议甚至线上娱乐,互联网、智能手机及金融领域的数字支付成为所有这些线上服务便捷有效的基础设施。
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无疑就像是一次危机测试,考验了现存金融体系的应变能力。有一些金融机构从“密接触”到“零接触”的转换中败下阵来,另一些金融服务机构却获得了发挥优势的机会。几乎所有人的共识是,疫情刺激了数字金融的全面发展,对于多数中小银行来说,疫情如同吹响了数字化转型的号角。确实,我们清晰地看到疫情后数字金融,特别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战略性机遇。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疫情对社会各阶层都有冲击,然而对微弱经济体的冲击是最大的。以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家庭作坊、流动商贩、中低收入工薪阶层及广大农户为代表的微弱经济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金字塔的底座,也是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2020年2月,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GAFI)发起“诊断疫情对微弱经济体金融健康的影响与政策建议”课题,通过引入金融健康分析框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调查,力图了解疫情中微弱经济体在收支管理、债务管理、应急管理、风险管理、资产管理及未来规划和信心等方面的情况。针对中低收入工薪阶层的调查结果显示,73%的家庭会面临入不敷出的情况,近六成受访工薪家庭的自有应急资金仅足以维持3个月以内的疫情前同等水平生活,可维持半年以上的仅占两成。
普惠金融,就是将被传统金融机构排斥的“中小微弱”包容进金融服务体系。“中小微弱”是指中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这里所说的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在金融服务方面受到排斥处于弱势的群体,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老弱病残”。在现实经济中,“中小微弱”中的微型企业与弱势群体更为相近,因为很多微型企业就是金融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家庭或个人,如家庭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等。2020年发展报告的主题是“微弱经济与普惠金融”,就是将“中小微弱”中的“微”和“弱”两项统合起来考察。这是我们对中国经济各种成分深入观察后的一项研究成果。即使从金融服务角度观察,通常把“中小”和“微弱”分为两种服务对象,并且用不同的方法去提供服务。中小企业(国际上叫SME)是一类服务对象,通常用抵押不动产或质押股权等方式提供信贷服务;微型企业和弱势群体是另一类服务对象,主要通过信用调查或者大数据分析来提供金融服务。
城市经济中存在着大量微弱经济体,如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者及蓝领工人等。在农村经济中,微弱经济体即以家庭承包制为基础的生产单位更是占据支配性地位。小农户迄今为止仍然是我国农业经营的基本面,76.6%的耕地仍然是由承包者自家经营。而且,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其地形地貌特征决定了这种生产方式很可能是长期现象。对于是实现集体经济之下的大农业还是维持家庭基础上的微弱经济,我们可能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因此,正视微弱经济体的存在、价值及未来的变化趋势,就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
家庭经济与企业经济不同。企业经济的决策目标是收入最大化.而家庭经济的决策目标是家庭福祉的最大化。企业的任务是通过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以获得最大收入。而家庭通过对各种要素的安排,使家庭的福祉最大化。这种区别可以用当前农村的两种生产模式来说明。一种是使用化肥农药、商品饲料,另一种是不使用。前者为市场生产,后者为家庭生产。为家庭生产,就是以这样的目标为导向的决策结果——不追求最大产量,而是追求食品安全、环境良好、身体健康。因此,农户在生产中少用农药化肥,尽量减少污染。
家庭承载着超越经济的文化价值。家庭关怀、生儿育女、孝道文化、尊老爱幼等家庭文化都因家庭经济模式下的代际言传身教得以传承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实现美好家庭生活的过程中,家庭经济不但解决了经济问题,家庭的代际关怀、教育、健康保障都可以在家庭经济中同时实现,不会产生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抚养和扶养问题。
国家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将农村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不再把农村看成单纯的农业产业基地,而是将其看成农业、农村居民、文化、生态的综合体,这给家庭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可以说,家庭经济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部分,大力发展家庭经济也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概要 / Ⅰ
绪论 / 1
一、对乡村经济的反思 / 2
二、发展乡村微弱经济的障碍 / 5
三、以普惠金融促进微弱经济发展 / 7
第一部分 微弱经济的国民经济地位
第一章 小微企业 / 13
一、小微企业划分 / 13
二、小微企业的重要性 / 15
三、小微企业的主要特征 / 16
四、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 / 19
第二章 家庭微型经济 / 22
一、家庭微型经济及其特点 / 23
二、家庭经济的当今价值 / 24
三、家庭经济的各种形态 / 25
四、家庭经济的金融需求和服务 / 33
第三章 灵活就业人员 / 34
一、相似就业形式的演变 / 34
二、定义灵活就业人员 / 38
三、灵活就业的重要性与趋势 / 39
四、灵活就业的职业特征 / 40
五、灵活就业人员的金融需求与供给 / 43
六、促进灵活就业的问题与政策应对 / 49
第四章 老龄化与养老 / 51
一、日趋严重的老龄化及其根源 / 51
二、养老问题令人担忧 / 57
三、养老服务 / 62
四、养老与普惠金融 / 65
第五章 在乡村振兴中提振微弱经济 / 67
一、微弱经济为主是乡村产业尤其是农业的最重要特征 / 68
二、“乡村振兴战略”主要服务于微弱经济 / 72
三、普惠金融服务有助于“熨平”微弱经济收入的高波动 / 73
第二部分 微弱经济的金融服务
第六章 微弱经济多用途的融资需求 / 85
一、微弱经济的融资现状 / 85
二、微弱经济的资金需求特点 / 90
三、微弱经济融资满足度分析 / 94
四、提升微弱经济的信贷可得性 / 98
第七章 微弱经济的资产管理 / 101
一、微弱经济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 101
二、微弱经济资产管理的发展路径 / 106
三、展望与建议 / 112
第八章 微弱经济的保险 / 115
一、保险参与微弱经济 / 115
二、微弱经济的保险需求与现有供给 / 118
三、微弱经济的普惠保险解决方案 / 120
四、普惠保险发展的几点思考 / 127
第九章 微弱经济的信用与信息 / 129
一、微弱经济的信用信息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供给不足 / 129
二、信用信息的供给不足降低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 132
三、提升微弱经济的信用信息价值需要“多管齐下” / 136
第三部分 微弱经济金融生态体系
第十章 数字普惠金融搞活微弱经济 / 145
一、微弱经济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 145
二、 数字普惠金融搞活了微弱经济并扩大了其可使用的金融服务 / 147
第十一章 微弱经济金融服务的主力军 / 153
一、金融服务供给主体 / 153
二、金融服务供求失衡及其表现 / 167
三、金融服务供给侧发展趋势 / 168
第十二章 建立有利于微弱经济的政策环境与监管体系 / 171
一、微弱经济金融政策与监管现状 / 171
二、对微弱经济的政策失衡与监管缺失 / 174
三、 微弱经济政策导向与监管原则 / 177
四、有利于微弱经济的发展政策与监管建议 / 180
第十三章 以社会影响力投资促进微弱经济可持续发展 / 185
一、社会影响力投资的概念 / 185
二、社会影响力投资的生态系统 / 186
三、社会影响力投资的投资方式 / 192
四、社会影响力投资的双重目标管理 / 196
五、微弱经济体在社会影响力投资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与问题 / 197
六、结论 / 198
第十四章 建设面向微弱经济的金融生态体系 / 199
一、金融改革的经验启示 / 199
二、金融服务政策应考虑的问题 / 204
三、建立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生态体系 / 207
四、建立数字金融服务生态体系的国际经验 / 211
参考文献 /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