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民族学是最能“照见自我”的学科,而田野是用来“照见自我”的镜像。田野是人类学民族学学人的成年礼,“三步之外是田野”,提供了田野的诠释。田野触手可及,即在“三步之外”,不仅来自有时空隔离的异文化,也来自脚踏实地的我们的日常生活。所谓“无处不田野”。
李陶红,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在站博士后,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人类学高级论坛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关注民族与区域文化、生态人类学、都市人类学研究。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广西民族研究》《青海民族研究》、The Anthropologist等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著有Urbanization of Rural China、《咸的历程——明清以来云南石羊古镇城镇化研究》。参与著作《中国白族村落影像文化志》《延续的文明》《行政的边缘·文化的中心》等。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三项。
目 录/ Contents
日子里的“妙香佛国”
此处有神出没
风云际会之大理
白族村落对联
白族院落与精致生活
村落不谈钱不谈时间
剪纸刺绣里的地方审美
老宅的过往
民间仪式的掌管
热闹的本主庙
英雄记忆与历史感觉
葬礼中的文化孤岛
地方节日与社区营建
作为艺术的田野
宗教与日常生活
大学商贸空间
祖先的庇护
大理社会的研究视角
彝族葬礼互助与生命体验
乡村的“富有”生活
“我”的家园“他”的路
一个老缅和一个和尚
重访禄村与易村
从“二月八”到自然节律
故乡的“插花节”
侗寨求雨仪式的世俗化
彝语“[mo]”中的女性地位
蛙图案中的壮族文化
壮寨坡芽村的人居环境
石羊古镇红色文化
无荞不成席
外婆小屋
做个园艺的梦
杭州印象
此景成追忆
给家乡孩子的话
家乡的李一平教育基金会
一本书一种精神
爱恨交织的诗和远方
被考与监考
不做太久的独居者
永远的孩子
传统书店何去何从
爱的能力
亲情与婚姻的德育
性别的圈套
未来的婚姻
食物的语言
食物的旅行
人类学的现实关怀
部落的社会结构
经济与宗教的博弈
微信时代的民族志书写
抚育的社会功能
云南的性别研究
爱情的修为
精英教育的陷阱
乡土作家的乡土情怀
一本雨天的书
吃与不吃的文化选择
糖的社会生命史
云南的土地与人民
重新审视山地与文明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