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对各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报告集,介绍了各学科发展的历程、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与内涵、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自1988年上海开始一期课改之后,我们不断在探索和反思一个关键问题:每个学科课程对于学生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历经30年的研究实践与反思,我们发现这个问题本质上就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探寻。核心素养不仅是核心的、共同的,而且是关键的、必要的、重要的,是可学、可教、可评量的。
2011年9月,针对上海课程实践中一系列脱离课程标准的现象,比如增加教学课时、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和考试要求等,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正式启动了对上海市各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课程标准自身的专业性、结构性、适切性和可操作性,以便基层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在国际比较研究和学科课标使用情况调研等基础研究上,上海在课程标准修订中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并作为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研究的突破点之一。
如何形成各学科核心素养?从本质上来看,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科课程对于学生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育人目标。考虑到基层教师的可接受性,上海在继承和发展三维目标的基础上,立足课程价值,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视角,凝练各学科核心素养,将蕴含在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体验、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思想、基本观念等建构成学科核心素养结构模型。修订的课程标准虽然因国家课程政策调整而没有颁布,但我们还是把当初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如实呈现出来,供老师们参考。
上海市各学科在研制学科核心素养时,不是简单套入某个西方教育理论,而是立足于教育教学的本土实践,自下而上地挖掘一线的优秀经验,坚持从实践走向理论。因为从实践中来的课程理论,才更“自然”“鲜活”,更有“代表性”“生命力”,能够适应本土文化的土壤并长期存活。在各学科凝练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各学科结合学段特点,进一步细化形成了学科关键能力矩阵,明确了各个学段的具体表现水平,作为学科核心素养“过程与方法”维度的进一步细化。同时,各学科还从操作层面进一步提炼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策略、教学评价案例等。例如,在地理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研究工作中,地理学科基于学科本质观提出地理学科素养,主要包括区域知识、地图技能(知识与技能维度)、空间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维度)、人地关系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四个主要表现,同时通过结构图,体现了不同素养表现的相互的结构关系。
我们以前瞻而务实的视角,以新时代教研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努力弥补不同层次课程在理解、诠释、转化过程当中理念的减损、内容的断层与落差。我们不仅以基层教师更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构建了每个学科核心素养,并且将核心素养的要求转化为学科具体的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我们的研究和探索或许还不成熟,但我们相信这样的探索更体现了教研团队和基层学校教师的真实心声。我们也愿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我们的思想与实践!
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研究报告
中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研究报告
中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报告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报告
小学自然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报告
小学科学与技术核心素养研究报告
中学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报告
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报告
中学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报告
初中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报告
中学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报告
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报告
中学生命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报告
中小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报告
中小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报告
中学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报告
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报告
中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报告
中小学劳动技术核心素养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