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儿童心灵的故事语文》是作者胡传双、郭勇根据二十多年来耕耘在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的实践与思考,总结、提升形成的教育著作。
《走向儿童心灵的故事语文》以小学生语文学习状况调查为原点,针对语文性质和学生特点,提出了故事语文理念,探索了故事语文的内涵、能动性和实施途径,涉及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多角度、多层面的探索与思考。在大量的教学案例支撑下,反思深入,有针对性,诸多故事更能激发一线教师的共鸣和思考。
《走向儿童心灵的故事语文》语言朴素,真实地呈现了作者来自实践和理论思考的轨迹,对于一线教师的学科阅读指导教学,有借鉴作用。
在没有文字的古老社会,人类文化和文明的传承就是靠口耳代代相传。在师生面对面的“对话”中,也是老师讲、学生听。聪明的古人不完全是呆板的说教,而是编出一个个故事作为凭借的媒介,让后人记住人类的历史和前辈的经验。人类社会的沿革,如果时尚一点说,是人类先进思想的传承和革新,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弘扬与创新;如果通俗一点说,就是在一个个故事的接力和创编中延展着人类的文化和文明。
从人的认识来说,人的知识来源于三个层面:体验、理解和顿悟。而体验无疑是最直观的获取方式,相对于惫懒的认知系统来说,通过体验获得知识既理所当然又毫无疑问——人天生就是喜欢形象化思维的——听故事而产生的想象本身也是体验。
从情感而言,人的关注点优先级是人这个实体概念,假如把一张照片给受试者来看,人们优先识别和寻找的其实是人或者脸,其次才是环境和物,因此在大量信息的环境下,人从情感角度也会选择优先接收和人相关的讯息,所以在演讲的过程中听到“举一个例子”或“20年前,我……”的时候,听者的注意力会被突然地激活。
研究发现,在人类的身上流淌着爱听故事的血液。听故事是认识世界的最基本方式,讲故事本身也成为人类社会固有社会传统,讲故事和听故事的行为已经超越故事本身而成为人性的一部分。毛姆说:“听故事的愿望在人类身上,同财产观念一样根深蒂固。自有历史以来,人们就聚集在篝火旁或市井处听故事。”故事作为人类生命叙事的一种方式,却被我们教师所忽视,在课堂中被抛弃。调研发现:学生课本拿到手,最先翻看故事性课文的占有80%以上;课外阅读的范围主要是神话、寓言、童话等故事性较强的读本。
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教师们要把教育意图尽可能隐蔽起来,不要让孩子每时每刻都感觉被大人“教育”。给孩子讲故事,就是追求一种不露痕迹的教育。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但愿人长久》(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一文,一生就采用自己的故事来理解文本,她写道:“今天,我的心情坏透了,因爸爸妈妈就要动身去深圳了。我含着泪吃完午饭,背起书包就离开了家门,不知爸爸怎么也跟着我出了门。我大声喊道‘快回去吧,快回去吧。’可爸爸就是不听,快步地跟上了我,用他那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额头,再三叮嘱我要好好学习,要学会照顾奶奶……没等爸爸说完,我就靠在爸爸的怀抱中大哭起来。这可能正如苏轼所写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样的吧!”学生在学习完苏轼思念弟弟的故事中,转换了角色,走进了自己的生活故事中,进而理解爸爸外出打工的身不由己,理解分别的苦衷和生命的意义,感知自己承担的家庭角色和应当的义务。这就是用“故事”促进生命的成长,学会用叙事策略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
学生在故事语文的学习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等多维度的相互言说和启发,感悟故事本身的叙事节奏,体会故事传达的生命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事物,认识世界,感悟生命,学会用哲学的、发展的、批判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学会用开放的、生动的、活泼的语言去叙事,并建构属于自己的生活故事和生命思想。
莫言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演讲时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小学语文教师》杂志前主编李振村也说:“讲故事是小学里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个教学方式。语文就是故事,语文教师就是讲故事的入,教师必须有讲故事的能力,才能改变课堂的教学生态。”故事语文就是这样走进了我们视野,走进我们的课堂,走进了学生的童年。
胡传双,1974年生,安徽金寨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研究生,巢湖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主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班级管理》《教育学》等专业课与公共课教学工作,并担任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主持和参与各类项目10余项,其中参与国家社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省级和校级课题多项。主持省级课题主要有: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改造项目、安徽省领导圈定课题“我省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证研究”、安徽省青年资助项目“农村寄宿制小学影响学生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等。
多年来在《研究生教育研究》《当代青年研究》《教育探索》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基础教育学>1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校级三等奖1项,获巢湖学院“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郭勇,1975年生,安徽庐江人,安徽省庐江县乐桥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安徽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首届百名中国好老师。安徽省小学语文理事会理事,合肥市(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合肥市学科带头人,曾获“合肥市美德教师”“巢湖市优秀教师”“巢湖市教坛新星”等称号。合肥市小学语文培训基地专家组成员,曾参与编写《徽派故事语文读本》《小学语文名师教学文本教学解读与教学设计活动》,在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50余篇。
第一章 语文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第一节 学习语文认可度
第二节 小学生语文阅读现状
第三节 小学语文教学的异象
第四节 故事——引起的追问
第五节 语文学习主张
第六节 故事语文阅读的趣味与自由
第二章 故事语文理论探索
第一节 故事语文的缘起
第二节 故事语文的界定
第三节 故事语文的价值和意义
第四节 故事语文的内涵
第五节 故事语文的教学理念
第六节 故事语文课堂的基本定位
第七节 故事里的语文和语文里的故事
第八节 故事语文的文化解读——以《杏儿熟了》为例
第三章 故事语文能动驱动
第一节 故事语文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
第二节 故事语文激活语文课堂
第三节 故事语文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第四节 故事语文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第五节 故事语文启迪情智
第六节 故事语文追寻学生的成长
第七节 巧用“故事背景”提高“语文素养”
第八节 故事讲述,利于小初学段衔接
第四章 故事语文的实施途径
第一节 巧用故事盘活课堂
第二节 拼音教学中的故事语文
第三节 语言实践中的故事语文
第四节 语言生长点中的故事语文
第五节 文本解读教学中的故事语文
第六节 巧借游戏达成语文知趣课堂
第七节 利用故事化的形式巧批作文
第八节 习作复习中的故事语文
第九节 以故事为脉络的小学习作课程建设分享
第十节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故事教学策略
第十一节 故事语文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
第十二节 儿童故事教学要突出“三要”
第十三节 多方利用故事促进学生综合学习
第十四节 故事语文教学模式设计
第十五节 经典故事诵读策略探究
第五章 故事语文教学案例
第一节 借故事学诗用诗编故事——《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点评
第二节 在童年的故事中感受童年——《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节 深度感知故事,聚焦王冕孝心——《少年王冕》说课稿
第四节 聚焦词语关注语言品味思乡情愁——《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和实录
第五节 让爱在故事中流淌——《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第六节 铿锵玫瑰的家国情怀——《木兰从军》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第七节 在“故事中”讲故事——《老人与海鸥》教学实录
第八节 在学习故事中养成习惯——《三个小伙伴》课堂实录
第九节 将故事进行到底——《孙中山破陋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十节 岁月静好不忘初心——听读故事《一盆兰花》教学实录和反思
第十一节 “看照片写故事”教学设计
第十二节 在故事教学中品味故事语文——《一路花香》教学案例及反思
第六章 故事语文实践反思
第一节 用故事抓住孩子的心
第二节 让语用在故事补白中巧妙落实
第三节 资料故事化传递更有效
第四节 一课三研说“嫦娥”
第五节 故事“煽情”最传情
第六节 “紫烟”是紫色的云烟吗
第七节 探究“烟花”话教学
第八节 深度挖掘要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
第九节 “病句”引发的思考
第十节 “推敲”特级教师孙双金的家常课《推敲》
第十一节 生成孕育着精彩
第十二节 临时调整的一节课
第十三节 咀嚼五味之“两条大鲤鱼”
第十四节 处无为之诗行不言之教
附录:教与学的故事
第一节 独行快结伴远——在张茂平名师工作室中的故事
第二节 听课风波
第三节 与特殊学生的故事——帮助学生说出自己的声音
第四节 上课中遇到学困生的故事——面对什么都不会的学生
第五节 布置作业的故事——一份“自助餐”式的课外作业
第六节 微信:与学生心贴心交流
第七节 无悔自己是一位乡村教师
第八节 《教育文汇》引领我成长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