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导师,曾任该校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中心主任.中南理论物理中心副主任.美国物理学会会员,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美国纽约科学院会士.中国理论物理基础前沿研讨会副理事长.多年来主持并完成国*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1项,涉及量子物理基础研究,新型特种功能材料的制备,表征和机理研究等领域.在国内和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专著译著20本.提出并成功构建脉冲激光沉积动力学,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 受邀介绍其主要内容,并被录入由国际著名出版社ELSEVIER组织出版的材料科学巨作(2013年).多年来,多次获得科技和教育方面的国*级,省部级奖励,包括自然科学成果奖、科学进步奖、优秀论文奖、图书奖、教学成果奖.2003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第一名.
一是以形象具体丰富生动的科学界重大发现生动事例为中心线索,形象生动引人入胜的讲述科学家的故事。二是预人生启示、哲理感悟,图文并茂、文字简洁清新、叙事突出科学家的高贵品质和人物性格,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完美结合。
前言
本书书名,几经周折,犹豫不决,最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人文分社周晓方副社长点破迷津,终于确定现在的书名《科苑沉思录》。众所周知,《沉思录》是公元2世纪后期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传下来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主要思考人生伦理问题兼及自然哲学,是奥勒留所作的一本写给自己的思想散文集。近两千年来,《沉思录》受到读者,尤其是知识界朋友们的广泛好评。在某种意义上,本书跟《沉思录》具有类似的特点。
我在教育战线工作了近60年,在科学的园地,辛苦耕耘了40余年。我作为一名自然科学工作者及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园丁,年深月久,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多项,发表研究论文近300篇。据2014年检索结果,其中有SCI和EI的论文174篇。出版科学专著4部,受邀参加欧洲和美国三个出版社的专著的写作。因此,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都应该展现在这些论文和专著中。
然而,自20世纪下半叶开始,在科学的领域,由原来的不断分化、不断细化、新学科不断涌现潮流中出现了一股相反的潮流,即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整体集约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并且科学的突破往往出现在这些交叉领域。基础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宇宙的创生、物质的始源、生命的诞生和智能的发展等,无一不跟哲学的基本命题有关。在20世纪与21世纪交接之时,在杨叔子院士和欧阳康教授的推动下,结合我的专业,对于我国古典哲学(老庄哲学),我认真地进行了若干研讨;对于后现代主义思潮和社会信息科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这是本书中若干哲学研究论文的缘起。在给朋友们的著作所作的序言中,我将这种探讨延伸至佛教和道教的哲理讨论,指出科学与宗教的分野,科学精神与民间科学的根本不同,强调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应该有所反省,但是这种反省绝不能否定科学的实在性,否定科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我在成长过程中,深深感到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因此,每当我面临新的科研课题时,首先是大量阅读原始文献,写成研究综述,供研究生们参考。随着研究的进展,我对课题背景和内容的认识加深,往往我还抽暇写成科普文章,或者进行科普宣传。因此,全国的科普杂志,如《自然》《科学》《科学画报》《探秘》等都是我投稿的园地。20世纪90年代,我就成为科普奖大户,从全国一等奖一直到湖北省各种奖项(科学进步奖和科普奖)我都收入囊中。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著作十余部,以至于许多出版社慕名而来,至今欲罢不能。在本书的“书香魅影”中,收录了我在这些出版物中的前言和后记,阐述了我的科学普及创作中的基本观点:不仅要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介绍相关的科学内容,而且更应该结合内容丰满地介绍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张扬爱国主义的旗帜。有关报刊,近年来纷纷请我评介科学著作和科普著作,这些评论文章也收录在本书中,所谓“赏花人言”。在这些文章中,我强调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没有基础科学的重大突破,高新技术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并且以身示范,编撰成“基础科学与高新技术科普丛书”10本,其宗旨就在于此。
现在大国的竞争,集中体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这种竞争的关键因素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端人才培养的竞争。我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是全国闻名的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我们崇高的使命就在于培养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高端科技人才。我受老校长、老书记朱九思同志的委托,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组建我校少年班和提高班,并主持工作十余年,培养了大量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有国内国外的院士,有科学院、研究所的骨干,有卓有成绩的企业家,有党政机关重要领导干部,等等。在我校物理学院的建设中,尤其是硕士点和博士点的申报工作中,我也亲历其中。相关的经验教训不少,在本书的“萍踪碎影”的篇章中,有所反映。
文理渗透,科学工作者跟所有的人一样,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在我的晚年,欣逢盛世,跟瑜珈诗社的所有同仁一样,创作了若干古典诗词,以表达我在沉思之余的兴奋心情。
张端明
2019年12月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导师,曾任该校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中心主任.中南理论物理中心副主任.美国物理学会会员,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美国纽约科学院会士.中国理论物理基础前沿研讨会副理事长.多年来主持并完成国*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1项,涉及量子物理基础研究,新型特种功能材料的制备,表征和机理研究等领域.在国内和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专著译著20本.提出并成功构建脉冲激光沉积动力学,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 受邀介绍其主要内容,并被录入由国际著名出版社ELSEVIER组织出版的材料科学巨作(2013年).多年来,多次获得科技和教育方面的国*级,省部级奖励,包括自然科学成果奖、科学进步奖、优秀论文奖、图书奖、教学成果奖.2003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第一名.
目录
第一篇赏花人言/ 1
高能碰撞多粒子产生夸克王国一首铿锵的叙事诗/ 3
原子世界的眼睛——扫描隧道显微镜/ 7
梦幻般的新物质形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BEC)/ 9
宇宙琴弦上的智慧之音——读《宇宙的琴弦》、《超越爱因斯坦——关于世界理论的宇宙探秘》/ 17
百年物理学的恢宏画卷/ 20
“长江科学技术文库”总序/ 24
“遗憾”的叹息——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反思/ 26
爱因斯坦在1905年/ 30
天路津梁——《物理天文学前沿》读后/ 44
透过蟹状星云的美丽羽纱/ 50
奇妙的旅行/ 51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社会/ 53
亚原子世界的绝妙素描/ 56
迎接我国工程伦理学繁花似锦的春天——《工程伦理:概念和案例》读后感/ 59
西方社会信息学与东方社会信息科学鸟瞰/ 62
迈向21世纪的道学文化研究与当代科学的新趋势/ 71
佯谬何以是科学的福音/ 79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庆祝科学出版社成立60周年/ 83
浩瀚宇宙的涟漪——人类首次发现引力波/ 87
培养拔尖人才的初步探索与试验——华中理工大学教改(少年)班综合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99
营造学术大师脱颖而出的软环境/ 111
新世纪的第一只燕子——200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述评/ 118
道德经中的“道”、“无”与真空场、暗能量/ 127
武汉科技发展剪影与展望(古代、近代与民国时期)/ 139
中国纳米科技现状分析与思考/ 150
后现代思潮批判论纲/ 156
《〈心经〉之物理诠释》序/ 160
老子和现代物理学/ 162
脉冲激光沉积动力学研究进展/ 168
《进化教育论》序言/ 198
《老子和爱因斯坦》序言/ 200
第二篇书香魅影/ 204
《大宇宙与小宇宙》后记/ 206
《21世纪物理学》前言/ 207
《21世纪物理学》后记/ 209
《应用群论》前言/ 211
《应用群论》后记/ 214
《大宇宙奇旅》后记/ 216
《小宇宙探微》后记/ 218
《科技革命的弄潮儿——世纪之交的物理学》前言/ 220
《科技革命的弄潮儿——世纪之交的物理学》后记/ 220
《精神文明知识宝库》科技博览摘要/ 221
《高等量子理论》译者前言/ 222
《高等量子理论》作者序/ 223
《极微世界探极微》后记/ 226
《科技王国的宙斯——物理学与高新技术》后记/ 227
《科技王国的宙斯——物理学与高新技术(修订版)》前言/ 229
《科技王国的宙斯——物理学与高新技术(修订版)》后记/ 230
优秀科普何处有——从张端明教授的科普作品说起/ 233
《脉冲激光沉积动力学原理》前言/ 236
《脉冲激光沉积动力学原理》后记/ 239
《宇宙创世纪史诗》前言/ 241
《宇宙创世纪史诗》后记/ 243
《神秘失踪的中微子》前言/ 244
《神秘失踪的中微子》后记/ 245
《物理发现启思录》后记/ 247
《小宇宙与大宇宙》后记/ 251
第三篇杏林弦歌/ 254
马公赞/ 256
贺张良皋教授九十华诞/ 256
贺华科大六十周年华诞两首/ 257
绝顶青松/ 257
未名湖上月/ 258
石城怀古二首/ 258
书香/ 259
红楼·辛亥百周年/ 259
南山“一棵树”/ 260
校庆五十周年感怀/ 260
赠友人永年/ 261
奠郭公/ 261
培道君十周年忌/ 262
菩萨蛮·重游恩施/ 262
鹧鸪天·师生团聚/ 263
临江仙·丽江古城/ 263
浣溪沙·瑜伽诗社琴台燕集/ 264
登楚天台寄赠友人/ 264
鹊桥仙/ 265
临江仙/ 265
望富士山感怀/ 266
秋意/ 266
江上龙舟 —— 端阳感怀/ 267
示孙辈/ 267
悼刘君/ 268
长征80周年赞/ 268
壮哉华工/ 269
江城子两首/ 269
贺敏儿四十生日/ 270
感怀/ 270
神仙游/ 271
附和诗两首/ 272
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273
哭白超翁周年祭/ 273
改革开放四十年感怀/ 274
王府雅集/ 274
赠杨翁/ 275
赠内/ 276
秋兴两首/ 276
冬兴/ 277
赠叶公/ 277
赠小雪/ 278
感怀/ 278
喻园银杏道初冬偶成/ 279
贺大同、雅玲伉俪金婚/ 279
鹊桥仙/ 280
悼念姑叔老人千古/ 280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两位老人合墓奉安武昌九峰陵园/ 281
七七祭/ 281
春祭/ 281
封城三章/ 282
渔家傲·孤城/ 283
鸟儿嘲对/ 283
哭李文亮/ 283
春祭/ 284
春月/ 285
庚子上元节组诗之十/ 285
致张端明教授/ 286
悼念段院士/ 287
庚子春情/ 288
庚子上元节组诗之十/ 289
春刺之一/ 289
春誓/ 290
庚子上元节杂咏之五/ 290
庚子上元节即事/ 291
上元节诗论/ 291
庚子封城组诗/ 291
壮行/ 292
遥寄张洁君/ 292
刺梅/ 293
秋兴/ 293
钟南山/ 293
无题之一/ 294
无题之二/ 294
无题之三/ 294
摸鱼儿/ 294
春云/ 295
春笑/ 295
春叹/ 296
破晓/ 296
春喜/ 297
春分/ 297
春兴/ 298
春雨/ 298
红尘/ 299
春之浩歌/ 299
瑶瑟梦/ 300
公祭/ 300
诉衷情/ 301
牡丹照/ 301
小团圆/ 302
谷雨赠赵维义教授/ 302
春望/ 303
春梦/ 303
枇杷/ 304
杜陵野老行/ 305
赠兆久君并继安兄 / 306
八十初度自寿/ 306
寄赠张秀梅同志/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