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生存指南 : 如何摆脱非正常家庭环境的影响
定 价:68 元
- 作者:[英] 奥利弗·詹姆斯(Oliver James) 著,康洁 译
- 出版时间:2019/8/1
- ISBN:9787210113041
- 出 版 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780
- 页码:43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家人对你的期待是否让你困扰?
你的生活中充满了嫉妒、竞争或不自信等元素吗?
与别人交往时,你是否总会陷入同一种破坏性的模式中?
作者将多年研究成果整合成本书,将人生zuizao的6年拆解开,为我们分别展示了一个人因何变得严厉或和善、冷淡或黏人、病态或健康。0~6个月的主题是自体感与自我界限,理应感受到自我价值和能力,否则可能自恋或产生反社会心理;0~3岁的主题是关系模式,理应养成健康的依恋模式,否则可能面临与人相处的问题;3~6岁主要涉及良心,理应学会兼顾自己和他人,否则可能过于墨守成规或叛逆。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解读自己的童年经历,认清真实的自己,探索出一套更健康的模式以处理原生家庭问题。
◎《天生非此》作者奥利弗·詹姆斯又一经典著作,英伦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BBC知名男主持人杰里米·韦恩倾情推荐,《卫报》《金融时报》《每日邮报》等多家知名媒体击节叹赏。
◎另辟蹊径,立足时间维度将人生的前6年拆解成3部分,围绕是非观、关系模式和自我界限三个主题讲解童年经历、原生家庭培养对人一生的影响。
◎案例丰富多元,既包括伊丽莎白二世、查尔斯王子、迈克尔·杰克逊、小布什等众所周知的名人的故事,也结合了患者的治疗过程,还涉及对罪犯、精神疾病患者的采访和对其原生家庭的追溯。
◎边写故事,边揭开记忆深处的秘密。本书将提供全框架式的指导和丰富详细的范例,从定主题、选择中心人物到情节铺设环环相扣,留下看得见的个人成长足迹。
前 言
我记得的第一件事是从我父母的床上掉下来,那时我18个月大。我妹妹的出生使我很愤怒,当看到妈妈给她喂奶时,我大闹了一通。之后的几个星期,我总是躲藏着,咕哝着,显得状态不佳。每当有人想要把我抱起来时,我就会把他们推开,这种情况持续了3个星期,我的父母当时以为我在因妹妹的出生而发脾气。他们都是受过培训的精神分析学家,因此倾向于进行心理学分析,但是公平地说,任何父母都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的坏脾气是由于手足竞争。直到他们带我去看医生,才发现我的锁骨骨折了——那次从床上掉下来时摔坏的。虽然我的父亲也是一名医生,但是我的父母并没有分清心理与身体方面的问题。
这个经历,连同后来的很多经历(我曾经在精神病学家身边工作,与精神病患者接触)使我得出结论,对人的心理进行过度解读是不可取的。弗洛伊德的笑话中我最喜欢这则:晚餐后,弗洛伊德坐在维也纳的绅士俱乐部里抽着一支雪茄。一个怀有敌意的同事走过来说:“这可真是一支又大、又肥、又长的雪茄啊,弗洛伊德教授。”弗洛伊德回答道:“有时,雪茄只不过是雪茄而已。”大众对于分析心理的精妙理论持有一种适当的怀疑态度,我认为这是完全应该的,因此我最好在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认为自己有资格提出这些理论。
获得社会人类学学位之后,我接受培训并成为一名儿童临床心理学医生,然后在一家精神病院当了6年的兼职医生。在我们的婴幼儿期,不同类型的抚育方式可能使我们最终成长为不同的人,我对这个问题特别感兴趣,并且写了一篇冗长、啰唆的理论性论文。自此以后,我对这方面的科学研究一直都很有兴趣,也很关注“先天与后天”(Nature Versus Nurture)之争,并成了此类研究的密切关注者。
若不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至今可能仍在修改我的论文。那是在1982年, 我大学时代的朋友在格拉纳达电视台(Granada Television)工作,他给我打电话,问我是否对儿童发展有所了解。由此我开始参与制作纪录片,其中有几部涉及对暴力犯的采访。如本书第3 章所述,他们是一个很特别的群体,因为他们的罪行和他们的童年经历之间的关联几乎是无法被忽略的。通过采访他们,我明白了过去对现在的影响,因为最常见的情况是,暴力犯的父母对他们做过什么,他们就会对受害者做什么。
后来,我又参与了其他电视节目的制作,对名人进行心理访谈,我同样很有收获。我惊奇地发现,这些名人(成就极高者)的童年经历与他们的成就需求之间的关联也是显而易见的。采访那些暴力犯时,在很多情况下,我只需要问一些简单、直接的问题,例如“你和父亲更亲近还是和母亲更亲近?”或“你的父母是如何惩罚你的?”,他们的过去与现状之间的关联就呼之欲出了,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一听也就明白了。
在本书中,我不仅列举了常规的临床心理学案例,还列举了一些名人案例,既包括我采访过的名人个人实例,也包括对一些名人的心理传记(psychobiography)的分析(虽然我没有遇到过其中的一些人)。通过电视和报纸的传播,有一些名人已经成为我们社交圈中虚拟的一部分,因此当我列举查尔斯王子(Prince Charles)、伍迪·艾伦(Woody Allen)或葆拉·耶茨(Paula Yates)的例子来说明观点时,读者就会很快明白——因为我们觉得我们太熟悉他们了。
R. D. 莱恩(R. D. Laing)是所谓的“激进精神病学”(Radical Psychiatry)的创始人,他那狂野而精彩的反调文集《经验政治学》(The Politics of Experience)出版于1967年,开篇第一句话是:“如今,没有几本书是可以原谅的。”我希望这本书是可原谅的。莱恩继续写道:“我们都是杀人犯和娼妓……我们都是困惑而疯狂的生物,对我们的真实自我,对彼此,对精神和物质世界都是陌生的”。他的书以一句令人震惊的话结束:“如果我能让你兴奋起来,如果我能让你癫狂,如果我能告诉你,我会让你知道的。”
我多么希望能够宣称,我之所以有资格写这本书,是因为我取得了某种超然的心理健康——“我的情绪状态是如此卓越和出色,以至于我现在准备分享它。”唉,我不能假装自己有这么好的状态。正如你将在整本书中看到的,我也和其他人一样,努力弄懂过去经历对我现在的影响。然而,关于读这本书能为你做什么,我会做一个初步断言:了解你的父母在你小时候是如何照顾你的(无论是通过自己回忆,询问目睹你成长的人,还是分析你现在与其他人的相处方式),这可能会让你的生活更加充实。虽然这本书不是心理自助书,但我确实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来进行情绪审视,评估过去对你现在的影响,这个练习可以给你带来内省和改变。
早期的父母抚育很重要,关乎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本书用大量篇幅介绍了这方面的科学依据,并附有注释,供有兴趣阅读相关研究材料的读者参考。尽管我不希望让你癫狂,但与莱恩一样,我希望让你兴奋起来。
简 介(节选)
女演员米亚·法罗(Mia Farrow)在家里8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5。19岁时,她曾对此表示遗憾,她对一位报社记者说:“一个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和感情,而在一个大家庭中,孩子所能得到的关爱则要少得多。”25岁时,她初次产子,生了一对双胞胎,不久之后,她又生了一个儿子。那时她有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家庭,她可以给孩子们更多关爱——比她自己在童年时所得到的关爱更多。但在一年之内,她收养了2名越南婴儿。在接下来的12年里,她又生了1个孩子,并收养了6个孩子。最终,总共有12个孩子叫她妈妈。如今,她说:“大家庭的好处是极大的。我想重现我的童年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她忘掉了身处一群兄弟姐妹中的迷失感,但是科学证据表明,米亚在19岁时的看法是正确的。我们很容易理解,在一个很大的家庭中,满足孩子的需求有多困难。在子女数量不少于5个的大家庭中,孩子们长大以后更有可能违反法律和患上精神疾病。米亚收养的几个孩子当中,有2个孩子曾因在店铺盗窃被抓。米亚·法罗曾自豪地说,她亲自照顾孩子们,并不借助保姆的任何帮助。可在这种情况下,试图满足12个孩子的需求是很难的,更可能培养出缺乏个性、渴望爱和关注的孩子。
米亚还离过几次婚,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女孩,到了适婚年龄时,更愿意接近年长(与自己父亲年龄差不多)的男性,以获得专一的爱和安全感……米亚的养女宋宜(Soon -Yi)是伍迪·艾伦的现任妻子,而米亚是伍迪·艾伦的前女友……20岁时的米亚显得特别稚气,她的第1任丈夫弗兰克·辛纳特拉(Frank Sinatra)与她结婚时已经50岁了;她的第2任丈夫音乐家安德烈·普列文(André Previn)年龄比她大16岁。米亚·法罗亲身体会过在大家庭里成长是什么感觉,那她到底是怎么了?至少在19岁时她曾说过,在那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是缺爱的,她为什么想重现那样的童年环境?也许,她从父母那里遗传了一个基因,这使她想要一个大家庭。但也有可能,她的行为可以被解释为:“忘记过去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
发现自己在重复过去的,不仅是米亚·法罗——我们所有人都会这样做。我们重复童年经历的程度是非常惊人的。事实上,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如何应对自己的朋友、选择爱人,在工作中表现出的能力和兴趣等几乎一切心理状态,仍在通过我们每时每刻的经历,不断地反映着我们的童年经历。
例如,最近的研究表明,在遇到陌生人时,我们会基于自己的童年关系,对他们产生偏见。不知不觉中,我们把他们与我们原生家庭中的人物混淆起来。陌生人的名字、说话方式、模样等每一个细节都可能会唤起我们的记忆(来自我们最初的家庭剧本),然后我们就把这些记忆强加给了那个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