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案件既是法理学的核心命题,也是司法实践中不可回避的难题。
《刑事疑难案件的法理研究》在辨析事实疑难问题和法律疑难理论的基础上,分别对刑事事实疑难和刑事法律疑难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从法理的角度,分析在刑事案件侦查、起诉、审判各阶段中解决事实疑难和法律疑难的合理路径,以降低刑事错案率。对促使同类型的刑事疑难案件,在犯罪事实认定、罪名确认或量刑标准上做出同类型的判决,增强司法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
法理学界对于“疑难案件”的研究和争论由来已久,西方现有的疑难案件理论主要围绕法律适用上的疑难展开。中西方既有成文法与不成文法的法典差异,也在审判流程中对于事实认定的环节存在不同。在国内的司法实践中,容易出现“案件事实应当如何认定”的问题,目前已经发生的刑事错案也大都出错在事实认定的环节。基于此,本书对疑难案件的研究并不局限于法律适用方面,而是将事实疑难与法律疑难合并进行系统的研究,更契合国内的司法实践问题。
本书的核心部分包括第五章到第十二章。其中第五至第八章主要研究事实疑难,首先分析了案件事实中的疑难情形,从法理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应然”层面事实疑难的进路,在此基础上运用法理对刑事案件侦查、起诉、审判三个阶段中的事实疑难情形进行辨析,最终落脚到对刑事事实疑难案件如何形成定案证据的分析。第九至第十二章主要研究法律疑难,首先分析了法律适用中的疑难情形,分别从德沃金和哈特不同法理学派的“疑难观”切入,辨析二者对于法律疑难的理论争议,分别阐述了二者关于法律疑难理论的优点与局限性。在此基础上,运用法理并结合疑难案件相关理论对刑事案件侦查、起诉、审判三个阶段中的法律疑难情形进行辨析,最终落脚到对处理刑事法律疑难司法方法的研究。
本书的末尾部分,重点研究了刑事疑难案件在诉讼中的原则,尽管部分原则在国内尚未推行,仍可作为一种解决刑事疑难案件的法理路径,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在全书的研究结论中提出了:对于同类型的刑事疑难案件,应做出在犯罪事实认定上、罪名的确认上、量刑的标准上同类型的判决,促进司法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这既是司法实践中解决刑事疑难案件的难点,也是各地法院在处理刑事疑难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原则。
本书选取刑事领域疑难案件作为疑难案件理论的实证研究,一方面将法学理论运用到刑事案件侦查、起诉、审判的各个阶段,另一方面对刑事案件中的客观事实疑难、法律事实疑难、法律疑难进行顺推,试图从法理的角度找到解决刑事事实疑难和刑事法律疑难的路径,希冀能够为国内合理解决刑事疑难案件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张晓冉,女,讲师,祖籍山东省沂源县,1984年6月10日出生于重庆。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法学院,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从事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现供职于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研究领域为司法理论、征信管理和经济制度。近年来,在《广东社会科学》《人民论坛·学术前沿》《电子政务》《电子知识产权》《西南金融》《征信》《全球化》等期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刑事疑难案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事实疑难与法律疑难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节 事实疑难相关研究述评
第二节 法律疑难相关理论述评
第三章 疑难案件的类型及成因
第一节 疑难案件的类型
第二节 疑难案件的成因
第四章 国内典型的刑事疑难案例
第一节 刑事事实疑难案例述评
第二节 刑事法律疑难案例述评
第三节 刑事案件中的疑难之法哲学研究意义
第五章 案件事实中的疑难情形
第一节 案件事实认知上的疑难
第二节 案件事实中的冲突
第六章 解决应然层面事实疑难的理论进路
第一节 形式推理与实质审查
第二节 因果关系梳理
第三节 程序正义辅以实质正义
第四节 社会影响及社会危害性
第五节 价值衡量与利益平衡
第七章 刑事案件中事实疑难的法理
第一节 事实疑难的阶段性分类及法理解析
第二节 事实疑难中“罪疑”与“疑罪”之法理界分
第三节 刑事事实疑难之“利益归于被告”
第八章 刑事事实疑难案件之证据形成
第一节 案件事实的证明
第二节 形成定案证据之争议
第九章 法律适用中的疑难情形
第一节 成文法律规则中的瑕疵
第二节 法律规范内部的冲突
第三节 超越法律规范的“信仰”冲突
第十章 法律疑难的理论争议及其辨析
第一节 德沃金新自然法视角的疑难案件理论
第二节 哈特分析实证法视角的疑难案件理论
第三节 德沃金与哈特关于法律疑难理论的不相容
……
第十一章 刑事案件中法律疑难的法理
第十二章 国内处理刑事法律疑难案件之司法方法
第十三章 刑事疑难案件在诉讼中的原则
第十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