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是唯一兼跨中国古代经济和近代经济的断代时期,清代经济史在中国经济史领域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清代经济史研究也是中国经济史研究领域中体量最大的部分之一,清代经济史研究的发展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发展态势。近年来,清代经济史研究虽然在成果数量上依然不断增长,却少有理论、方法和观点上的重要突破。而对清代经济史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其经验教训以展望未来,自属应有之义。
本书的主旨是探讨百余年来清代经济史研究学术脉络的演变,其评述范围以中国学界的研究状况为主。本书立足于以问题为中心的学术史分析,通过揭示清代经济史研究中出现的各种范式及其转换脉络,以期较为简明地归纳以往研究的得失,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做出探讨。
朱浒,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院常务副院长、清史所所长,第六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清史研究》《历史评论》《河北学刊》编委。主要致力于中国灾害史、晚清史研究。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代表著作有《地方性流动及其超越:晚清义赈与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另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导言清代经济史研究的范式与范式转换
第一章清代经济史研究的发端及其早期发展
第一节清代经济史研究的发端问题再考察
第二节社会史论战时期的清代经济史研究
第三节全面抗战后清代经济史研究的进展
第二章以生产关系为主线的清代经济史研究
第一节封建经济论
第二节资本主义萌芽论
第三节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论
第三章现代化范式主导下的清代经济史研究
第一节市场经济论
第二节产业经济论
第三节经济现代化论
第四章“中国中心观”取向与清代经济史研究
第一节美国学界的“中国中心观”及其基本理路
第二节中国学界对清代经济内在发展线索的追寻
余论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经济社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