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机制导向下博士毕业生就业与能力提升》尝试回答就业环境变革背景下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博士人才,以及如何培养等基本问题。在明确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及原因的基础上,从市场需求和教育供给侧两个角度出发,透析就业能力的内涵和结构,评估博士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匹配状况。进而聚焦于博士生教育阶段,提出优化博士教育的对策建议。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是提升人口素质,进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支柱。博士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顶端,承担着科技创新和高端人才供给的双重使命。培养大量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博士人才,对于提升国家原始创新能力,获得并维持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升博士生能力素质是改进博士教育质量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促进科技革命、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国博士生教育历经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在招生规模上已位居世界第一。随着博士人口规模的快速扩张,学术界和产业部门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此消彼长,博士生越来越难以进入高校教师职业。博士毕业生就业领域由以往高校科研机构占支配地位,逐渐向企业等非学术部门溢出而呈现多元化趋势。使得旨在培养学术人才的博士教育目标、博士生职业准备和实际就业之间存在)中突和不匹配。尽管博士生教育和高端人才培养的社会价值毋庸置疑,但由此也引发人们对博士教育质量和博士教育目标的担忧和质疑,博士生教育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起反思和讨论。
在此背景下,博士生就业前景和就业能力是不断增长的话题。例如,博士毕业生究竟能够在何处寻找并获得就业机会,有多少博士生在学术界找到工作,又有多少在学术界外部找到与研究相关或不相关的工作?如果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在学术界外部,他们需要培养和具备哪些能力素质?如何培养等,以便使博士生做好在学术界内外就业的准备,并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然而,也许有人认为受过最高层次教育的博士毕业生,就业不是问题,抑或认为其能力培养与本科生等其他高等教育阶段没有不同。殊不知,在供需结构变化和学术就业市场萎缩的背景下,博士毕业后选择去哪里就业真的成为问题。再加上高层次人才市场和岗位性质的特殊性,就业市场对博士毕业生的期望和能力要求远远超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这种高要求不仅仅是“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更体现于解决复杂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不同部门、不同职业对博士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需求及结构可能不同,仅仅具备本领域的学术创新能力是不够的。即使在学术界内部,知识生产和科研组织形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跨学科、跨团队合作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从而对从事学术职业的博士生也提出新的要求。
现有文献主要从博士生、导师和教育政策等博士人才供给方角度,分析博士培养质量与科研能力提升等问题。在科研能力之外,学术职业和非学术职业都需要的可迁移技能或通用能力,以及博士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框架结构还有待深入分析。同时,关注博士毕业生就业和能力提升问题,还需要就业市场需求方及供需匹配的视角。如果没有用人单位的对比评价,无法评估博士人才培养是否与市场需求相符合,也就难以揭示博士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和提出针对性措施。
鉴于此,本书从市场机制及供需匹配视角,尝试回答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博士人才,以及如何培养等基本问题。具体分析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特征及职业准备状况,透析就业能力的内涵和结构,评估博士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匹配状况。进而聚焦于博士生教育阶段,探究博士生就业和能力提升,并从利益相关者视角,阐述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提出优化博士教育的对策建议。
博士毕业生就业水平和质量是衡量博士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参照之一。来自2017年博士毕业生的就业数据表明,博士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但博士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和就业去向呈现多元化特征。临时性的博士后岗位,企业单位的就业比重增加,不到一半的毕业生能够在高校科研机构从事学术职业。在此基础上,聚焦学术职业,通过上海高校科研机构人文社科工作者的典型调查,发现学术抱负、工作稳定和独立自主是博士毕业生选择学术职业的主要动机。实际工作中,博士学术人员科研时间投入较多,工作压力较大,薪酬回报、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满意度有待提高。
卿石松,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口与劳动经济学,包括劳动就业、家庭生育决策与行为、收入分配与性别不平等。在《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社会学研究》、《财贸经济》、《中国人口科学》和《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系列成果被《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多次转载、引用。研究成果已获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七届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优秀论文奖,第十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等奖励和荣誉。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博士规模扩张与就业多元化
第二节 变革环境中的博士培养与能力提升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价值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资料
第五节 本书结构
第二章 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及质量特征
第一节 博士毕业生就业选择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数据来源
第三节 就业状况与质量评价
第四节 结果讨论与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学术职业:工作动机与就业质量
第一节 学术职业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数据、变量及分析方法
第三节 职业动机与工作状况
第四节 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学术职业:博士毕业生准备好了吗?
第一节 目标冲突下的职业准备问题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第三节 读博动机、就业期望与实际职业
第四节 职业准备状况及满意度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博士毕业生就业能力内涵与提升路径
第一节 就业能力与博士教育变革
第二节 博士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维度
第三节 博士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博士毕业生就业能力评估及供需匹配
第一节 就业能力不足与不匹配问题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第三节 就业能力需求及认知差异
第四节 就业能力评价及供需差距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博士生能力与就业期望
第一节 就业期望多元化与影响因素
第二节 数据与变量测量
第三节 就业期望的特征与差异
第四节 博士生能力对就业期望的影响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与基本观点
第二节 中国博士生培养与就业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博士教育转型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第四节 促进博士生就业与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