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推荐
更多
新书推荐
更多

第二语言加工与发展研究(京师外语学术文库)

第二语言加工与发展研究(京师外语学术文库)

定  价:49.9 元

丛书名:京师外语学术文库

        

当前图书已被 10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王筱晶 著
  • 出版时间:2020/6/1
  • ISBN:9787521317848
  • 出 版 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H003 
  • 页码:178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9
7
3
8
1
7
7
5
8
2
4
1
8
  语法是语言的法则与共核(common core),体现语言的“纹理”,反映语言的结构方式及组织规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法不仅仅是时态、语态、句法等语言内容,更是语言的“筋骨”,是语言体系的主要脉络,显示了语言的社会性,也展现了语言的交际互动功能(胡壮麟,2017)。掌握语法知识对语言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培养语法意识可以帮助学习者注意语言特征,提升学习者语言产出的效果。相反,缺乏语法知识将阻碍语言使用者实现有意义的交际互动。因此,一些语言学家认为,忽略语法教学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Celce-Murcia, 1991; Buyl & Housen, 2015)。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语法学习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认知过程。许多语言学家都认为二语语法结构习得存在某种特定的顺序。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起,关于二语语法习得顺序的研究开始不断涌现,但是始终未出现一种得到普遍认可且有理论依据的第二语言习得顺序。1998年,德国著名语言学专家Manfred Pienemann教授及其科研团队经过十余年的潜心研究与反复验证,正式提出了“语言可加工理论”(Processability Theory)。该理论从认知科学和心理语言学角度出发,以语言迁移为基点,从语言加工程序的视角探讨了母语在迁移过程中的制约作用,并阐释了二语加工过程中潜在的客观习得规律。近20年来,该理论不断发展、丰富,其应用范围已经由欧洲语系中的英语、德语、瑞典语、意大利语扩展到日语、汉语、韩语、阿拉伯语等语言。不可否认,该理论在语法结构层次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Pienemann教授所提出的一些中国学者(尹洪山、刘振前,2007;尹洪山、徐晓慧,2008)也开始从语言加工的角度研究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历程。但是,国内研究数量相对较少,而且仅局限于母语迁移和加工两个影响因素,缺乏有针对性的数据支撑,导致相关研究一直停留在理论层面。
  笔者师承Pienemann教授,多年来跟随其团队进行交流学习。在多次会谈中,他反复提出: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数量位居世界首位,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特点非常具有代表性。所以,多层面、多维度的研究有利于全面了解这一群体的语言习得与发展状况。因此,《第二语言加工与发展研究(京师外语学术文库)》从第二语言语法加工的角度出发,针对中国大学生这一群体,运用“语言可加工理论”对大学生的英语语法习得情况及语言加工能力分布展开研究,并从教学角度对研究结果进行反思。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您的姓名   验证码: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