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联合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铜仁研究中心组成调研团队,赴万山区10个乡(镇、街道)、95个村(社区)开展了转型可持续发展大调研。针对调研过的村(社区),撰写了调研报告,通过对调研报告进行分类汇总,形成《山村调查》。书中系统梳理了万山区各个村(社区)的基本概况及历史沿革、基础条件和特色优势、创新实践及发展模式,剖析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序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与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和 铜仁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合作,组织调研团队,赴铜仁市万山区进行调研,其中对几十个村落的调查,形成了这里五卷本的 《山村调查》。这套书的主编、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的院长连玉明教授邀我为该书作序,我欣然接受。
我很高兴连玉明教授作为城市问题研究的专家,能够把目光关注到乡村。今年,也就是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的人均 GDP 达到了约1万美元,城镇化水平首次超过60%,但城乡发展之间的巨大差距和乡村发展的相对落后,仍然是我国发展的一个软肋。如果现有的5.6亿农民不能普遍富裕起来,不能实现生活的现代化,就很难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2018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617元,只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的37%。而且农村发展本身也很不平衡, 2018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302元,是贵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16元的2.8倍。所以说,总体上看,我国绝大多数农民还没有摆脱相对贫穷的状况。
我国农民人数众多,且绝大多数是小农,每个农户的平均耕地面积只有约0.5公顷,仅相当于欧洲农户平均耕地面积的1/80到1/60,农耕收入微薄。从东南亚一些农地缺乏的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经验看,农业普遍像西方国家那样实行规模化经营很难做到。而目前“80后”农村青年就已经很少务农,务农农民过早出现老龄化,很难再转移成非农劳动力。农产品价格也已经多数高于国际市场价格,靠政府补贴财政压力很大,难以为继。怎样让广大农民普遍富裕起来,成为中等收入群体,是我国面对的最大难题。实行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户的多样性经营, 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民的兼业收入,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无法实现新型城镇化。
《山村调查》这套书在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和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几十个村落或社区的探索与发展。我国目前有近70万个行政村,数百万个自然村,在城镇化的大潮中, 这些村落的发展情况千差万别,从纯农业村、兼业村、工业村到城中村,呈现各具特色的发展面貌。《山村调查》的对象集中在贵州铜仁市万山区,“转型”是万山乡村发展的最突出特点。万山因历史上盛产朱砂而被誉为“朱砂王国”,也是新中国最早的县级行政特区,万山汞矿储量和产量均曾列世界前茅,有“汞都”之称。但到2002年,有630多年开矿历史的贵州汞矿因矿产资源枯竭而正式宣布实行政策性关闭,曾经辉煌的万山特区一度急剧衰落,被倒逼走上了转型之路。
万山的“转型”体现在许多方面,在工业上从采掘业向现代工业转型,在农业上“从田到棚”转型,在服务业上“从小到大” 转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万山地处武陵山片区,那里既是我国山清水秀、生态优美的地方,也长期是集中连片的贫困区。近几年贵州交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无数的隧道和高架桥把山区连接起来,实现了山区的开放。转型发展和道路的联通带动人才、资金、技术向农村流动,自驾游、乡村康养休闲、乡村旅居等多种走入乡村的产业兴起,乡村振兴和“逆城镇化”成为万山未来发展的新潮流和新动力。万山已经于2018年成功整体脱贫,消除了困扰已久的极端贫困。当然,让农民普遍富裕起来的路还很长。这套乡村调查的书所描绘的变化细节,成为真切观察我国乡村巨变的窗口,也成为资源枯竭地区成功转型的一个样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本书编写组在万山调研的过程中,将前期摸底调研和集中调研相结合,将实地考察和座谈访谈相结合,这种深入一线、扎根基层的调查研究方式,再次证明“做社会学研究,拼的就是社会调查的深入扎实”,值得所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学习。《山村调查》以资源枯竭型城市万山为窗口,系统介绍了当前我国后发地区脱贫攻坚的积极探索和典型经验,深刻揭示了当前我国后发地区在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这些经验与建议既是万山的,也是贵州的,更是中国的。“观一叶而知秋”,这便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是为序。
李培林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
2019年10月20日于北京
连玉明,工学博士、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铜仁市委市政府首席顾问。
第一卷目录
第一篇 万山镇
006/深挖工业文化内涵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土坪社区调研报告
030/以“准物业”管理模式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同心社区调研报告
050/服务转型促跨越 凝聚人心构和谐——麻音塘社区调研报告
070/深化“护和谐”创建 打造平安型社区——犀牛井社区调研报告
086/五大变化彰显转型发展成效——三角岩社区调研报告
102/加强新老城区融合 破解办事不便难题——解放街社区调研报告
第二篇 高楼坪乡
120/守好万山的“大门”擦亮万山的“窗口”——老山口社区调研报告
136/让致富带头人引路 把乡村新动能激活——林海村调研报告
152/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保障农民土地权益——赶场坝村调研报告
170/以“五化”改革为抓手 打好“组合拳”——大树林村调研报告
186/统筹开发与保护 补齐乡村发展短板——高楼坪村调研报告
204/巧抓融合发展机遇 全面提升乡村品质——青年湖村调研报告
220/活化旅游资源 打响夜郎品牌——夜郎村调研报告
240/创新实施四项举措促 进农村电商发展——龙田村调研报告
25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边际联动发展——兴中村调研报告
272/让“排排屋”“老祠堂”焕发新生——小湾村调研报告
290/立体生态“九丰+”种养效益“双丰收”——羊尾舟村调研报告
306/强化村企合作共赢 推动产业高效发展——关庄村调研报告
320/外部优势“加速器” 内部因素“源动力”——新庄村调研报告
331/后记
第二卷目录
第三篇 大坪乡
006/产业互补拓宽村民致富路——川硐村调研报告
024/点赞致富带头人 叫好专业合作社——苏湾村调研报告
042/探索“三化”发展模式 提升内生发展动力——瓮岩村调研报告
058/夯实“农”基础 做好“文”引领——大冲村调研报告
076/以“民心党建+”为载体 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清塘村调研报告
096/“长短结合”发展脱贫产业——柴山村调研报告
112/统筹谋划城乡布局 推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坪村调研报告
128/动员精英回流 助力乡村建设——龙门村调研报告
144/线上线下齐发力 推动产销一体化——黄花村调研报告
158/“三级联动”护航脱贫攻坚——白果村调研报告
172/做优做特集体经济 做实做强美丽乡村——地慢村调研报告
188/宗族“大家长” 乡村新治理——铜锣村调研报告
第四篇 下溪乡
206/制定“讲习菜单” 开展“点单式”讲习——官田村调研报告
222/优化“党组织+”模式 夯实脱贫攻坚基础——瓦田村调研报告
238/强化“造血”能力 激发内生动力——青龙村调研报告
254/弘扬铁门精神 守住重要“招牌”——铁门村调研报告
268/围绕“农业”创特色 立足“绿色”做文章——报溪村调研报告
284/延伸产业链条 促进农业产销一体化发展——桂花村调研报告
300/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兴隆村调研报告
313/后记
第三卷目录
第五篇 黄道乡
006/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打造乡村旅居新品牌——丹阳村调研报告
024/整合各方资源 推动资金、技术、人才互融互促——马黄村调研报告
042/传承保护锣文化 规划发展精品旅游——长坳村调研报告
060/探索全民参与治理新模式 构建现代乡村治理新格局——锁溪村调研报告
078/以短养长促产业发展 从无到有优乡村治理——黄溪村调研报告
096/优化产业结构 实现动能转换——力坳村调研报告
114/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大榜村调研报告
132/打通村组“经络” 畅通“精神渠道”——白屋场村调研报告
152/以产业规模化经营为抓手 打造绿色蔬菜品牌——龙江村调研报告
172/四大举措推动田坪村转型可持续发展——田坪村调研报告
第六篇 敖寨乡
192/创新“622”模式 打造“五有农民”——中华山村调研报告
210/门外汉成了土专家 春晖社走来新使者——两河口村调研报告
228/“飞地经济”优势足 “鱼跃世界”模式新——洋世界村调研报告
246/藕鳅共生原生态 立体种养新主张——瓮背村调研报告
264/青瓦侗寨半坡建 种养产业平地起——杨家寨村调研报告
277/后记
第四卷目录
第七篇 鱼塘乡
006/破除地理条件限制实现村企互惠发展——新龙村调研报告
022/雁归工程吸引青年创业 手续代办增进干群连心——旗屯村调研报告
040/斗牛竞技有特色 消费产业显活力——江屯村调研报告
058/产业扶贫带动“两个转变”——登峰村调研报告
078/创新“政府+企业”治理模式 打造整洁有序乡村环境——鱼塘村调研报告
096/基层党建“从弱变强” 集体经济“无中生有”——云山村调研报告
116/完善“基层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高峰村调研报告
132/种养循环开新路 文旅融合换新颜——团山村调研报告
152/“讲”出新动能 “习”出新作为——大龙村调研报告
170/“水电”驱动大发展 “头雁”回归带乡民——大坡村调研报告
188/提高自我造血发展能力 做好文化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槐花村调研报告
206/“五大抓手”推进精准扶贫“从上至下”助力生态治理——文基村调研报告
226/八大措施助力产业扶贫 能人带动引领乡村发展——牛场坡村调研报告
242/聚焦五大重点引领乡村振兴——金盆村调研报告
第八篇 茶店街道
260/“农村三变”激活乡村旅游 “天然活水”打响生态养殖——横山村调研报告
276/“组组通”打通发展之路 返乡人引领特色创业——白岩村调研报告
292/“能人效应”助力养殖特色化和农旅融合化发展——梅花村调研报告
312/内外联动思路好 专业协同成效优——红岩村调研报告
328/真心实意做好服务 政社互动优化管理——茶店社区调研报告
346/激活车轮经济圈 做好生态居住区——塘边村调研报告
360/支部引领做示范 产业振兴做龙头——茶店村调研报告
378/跨村合作扩规模 养销结合提品质——大元村调研报告
394/“能人+产业+扶贫”带动脱贫致富——开天村调研报告
410/短平项目发展“快”精致培训促提升——老屋场村调研报告
426/挖掘特色旅游资源 打造体验式特色小镇——垢溪村调研报告
444/党建聚民心 “三社”促“三变”——尤鱼铺村调研报告
457/后记
第五卷目录
第九篇 仁山街道
006/坚持以人为本工作理念 打造居民满意新型社区——贵苑社区调研报告
022/处理好六对关系 建设好美丽乡村——挞扒洞社区调研报告
042/构建社区治理新模式 打造群众宜居新环境——楚溪社区调研报告
058/加快城中村改造 强化精细化治理——唐家寨社区调研报告
第十篇 谢桥街道
076/齐心协力助发展 农旅融合振乡村——石竹社区调研报告
096/加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牙溪村调研报告
116/三大模式筑品牌 四大举措促发展——龙门坳村调研报告
136/探索“12345”工作思路 构建“一核多元”共治模式——冲广坪社区调研报告
156/以开展文化文明活动为突破口 提升移民社会融入水平——谢桥中心社区调研报告
172/“一核多元”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谢桥社区调研报告
190/以规划创新、理念创新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瓦屋坪村调研报告
205/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