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 |
泛槎图(全三册)
本书是清代文人张宝,将平生游历之处以版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共得图100多幅,遍请当时海内名人学者题跋于后,是集书法、绘画、诗文于一体的艺术精品之作。
本书收录了清代文人张宝生平所绘制的版画,共得图100多幅,同时还请当时海内名人学者题跋于后,是集书法、绘画、诗文于一体的艺术精品之作。
《泛槎图》六集,清代张宝编绘。宝字仙槎,一字梅痴,江苏上元(今南京)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癸未(一七六三),〔一〕卒年不详,七十岁尚刻《续泛槎图六集》。〔二〕工山水画,笔意近梅道人。〔三〕张宝“少喜作画,癖山水,年二十即弃举子业,游江右楚越间,所过名胜,遍访前人遗迹,以次临摹之,画学稍有进意”。(《泛槎图自识》)他四十四岁时(清嘉庆十一年丙寅,一八○六)北上入京,发愿游遍天涯,领略山川形势。在京三载,遍交诸王公巨卿,相与招饮聚谈,联吟作画,迨无虚日。故出都时,所交名公以外省当仕荐函相赠,为其畅游三山五岳,遍历海角天涯,提供了极大便利。前后四十余年间,他北上秦晋、历韩魏,南游吴越闽赣、越岭表,东登泰岳,西泛漓江,畅游五岳四渎,内地十八省历其十四,游迹几遍天下。《泛槎图》即是张氏一生游历的图记。 《泛槎图》全书共收有各地名胜风景图绘一百○三幅。六集原题名为:《泛槎图》(第一集),收图十三幅;《续泛槎图》(第二集),收图二十三幅;《续泛槎图三集》(第三集),收图二十七幅;《舣槎图》(第四集),收图十八幅;《漓江泛櫂图》(第五集),收图十二幅;《续泛槎图六集》(第六集),收图七幅,合计一百幅。前五集所绘,都是张宝亲身游历之处。第六集则得之于彷彿想象,乃是他暮年念“尚有甘肃、四川、滇、黔等省,屐齿未到”,因此将“四省著名之山,并五台、武当、五指人所共知者拟作七图”,“使未了之缘,恍结于尺幅之中”。(《续泛槎图六集自识》)又因“思《泛槎图》百幅业已告成,虞山、狼山又长江之大收束,江水由两山之中而入于海”,遂于百图之外,复作《虞阳海旭》、《紫琅香市》、《双山毓秀万水朝宗》三图,以为《泛槎图》之余波。 全书图绘均出张氏亲笔,他擅长六法,转益多师,数十载橐笔浪游,遇山水名胜即“仿各名家笔法”(《续泛槎图自识》)为之图。如第一集‘乘槎破浪’图用高其佩指法,“秦淮留别”图仿仇英,“石城蚤发”图师董源,“燕子风帆”图法李唐,“瓜洲夜泊”图拟吴镇,“浮玉观潮”图学郭忠恕等等,于画法不主一家,不拘一格,故而能“烟云缥缈,涉笔成趣”。〔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二集中“龙门激浪”图,张氏曾以之寄赠完颜麟庆。麟庆小张宝二十八岁,所编绘《鸿雪因缘图记》与《泛槎图》堪称清代中后期游记图双璧,其中“禹门激浪”一幅,即摹张氏“龙门激浪”图而作。 图绘之外,六集《泛槎图》各附有张宝友朋的题咏,上至王公巨卿、名流文士,下至释道医卜,间有闺阁童孺、外国使臣,均由张宝亲笔钩摹上板。当时人即云:“一时名公巨卿、雅士文人,无不题咏唱酬,争先快覩。诗笺稠叠,车马纷纭,不啻洛阳纸贵矣。”〔五〕题咏者中,京官侍郎、外官巡抚以上的有,阮元、卢荫溥、黄钺、戴均元、赵慎畛、杜堮、许乃普、魏元烺、邓廷桢、潘锡恩、鲍桂星、曾燠、翁心存、顾皋、陈嵩庆、陈銮、李鸿宾、程恩泽、陶澍、梁章巨等;以学术文章名家的有,孙星衍、江藩、李黼平、李兆洛、翁元圻、吴兰修、张敦仁等;以文章诗词名家的有,陈用光、吴锡麒、吴嵩梁、张维屏、屠倬、梅曾亮、黄安涛、舒梦兰等;更有成亲王永瑆以下旗籍人士如法式善等名家数十人,一时名流墨迹,尽萃于此,其中传世不广的八旗子弟墨迹,更是弥足珍贵。而书法名家如成亲王永瑆、翁方纲、包世臣、钱泳、顾蒓、谢兰生、果齐斯欢等的墨迹,更为此书极添艺术魅力。因此叶灵凤说此书不仅是一部板画图籍,也是可以玩赏各种书法的一部丛帖。全书题跋除张宝自题一则、满文一则外,共计四○五则,三六七人,另有题词者十人,作序者七人,三者去其重复,共得三七七人,人数之富,蔚为大观。晚清时,有人赞誉此书曰:“《泛槎图》一书,系白门张仙槎先生遨游天下之作,凡名山大川,展齿所经,辄绘以图,题以诗,凿险缒幽,雕章琢句,虽古之图灵光、铭剑壁者不过是焉。图凡百有三,状烟云之变态,备海岳之奇观。抑且王公巨卿,题咏殆遍,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六〕《泛槎图》一编,书画双絶,殆非虚誉。 《泛槎图》全书先后分几次刊刻,第一集刻于嘉庆二十四年己卯(一八一九),第六集刻于道光十二年辛卯(一八三一),前后经历十多年。全书板刻出自名家之手,第一集第一页有题记曰“羊城尚古斋张太占刻”,第五集第一页有题记曰“金陵刘文楷刻”。张太占,是当时“广东刻工之良者”。〔七〕刘文楷则是嘉道间金陵著名刻字铺的主人,与文奎、文模兄弟三人并称于世,名重一时,代表作有胡克家覆元兴文署本《资治通鉴》。顾千里思适斋、孙星衍平津馆、毕沅经训堂、卢文弨抱经堂刻书,多出自其兄弟之手。故而全书板刻精美,如郑振铎先生评价曰:“(笔意)恣放流动,……长卷大幅,烟云缥缈,触笔成趣,能免于板涩。”〔八〕本书有嘉庆至道光年间原刻本,光绪六年上海点石斋石印缩印本,现以原刻本影印出版。为方便读者使用起见,出版者编制了全书总目和人物索引,并重排了全书页码。正文中新编页码之上鱼尾括号内的数字为原刻本页码。人名辨识,得到了浙江古籍出版社杨少锋先生的帮助,谨致谢忱。有极个别人名,未得查考确实(详见索引帮助),恳请读者不吝赐正为感。
张宝,字仙槎,江南上元(今南京市)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张宝幼年即喜作画,工山水,好游览,二十岁时就绝意功名,放浪于山水之间。嘉庆十一年到北京,次年被礼亲王永恩之子王昭琏聘入府邸,待如上宾。昭琏别号汲修主人,礼亲王永恩之子。嘉庆十年袭王爵,所着《啸亭杂录》最为知名。
上册 泛槎图 一 续泛槎图 一五七 中册 续泛槎图三集 二九三 舣槎图四集 四八一 下册 漓江泛櫂图五集 六五七 续泛槎图六集 八○三 七十自寿诗八首并序 九四四 《泛槎图》题词、序、题跋人物索引一目 泛槎图张宝自识 二三 题词 成亲王(永瑆)四七 图 乘槎破浪 八九 秦淮留别 一○ 一一 石城蚤发 一二 一三 燕子风帆 一四 一五 瓜洲夜泊 一六 一七 浮玉观潮 一八 一九 邗水寻春 二○ 二一 甓湖问津 二二 二三 清江候闸 二四 二五 黄河晚渡 二六 二七 临清阻雨 二八二九 芦沟晓骑 三○ 三一 帝城春色 三二 三三 题跋 翁方纲 三四 四一 陈希祖 四二 四三 法式善 四四 胡长龄 四五 庆桂 四六 成宁 四七 英和 四八 四九 吴锡麒 五○ 五一 朱实发 五二 五三 洪范 五四 广玉 五五 重谦 五六 孙星衍 五七 恒勲 五八 鹤春 五九 蒋廷恩 六○ 六一 陈鸿翥 六二 六三 许乃济 六四 六五 黄鉴 六六 郑德昌 六七 钱松 六八 六九 吴鼒 七○ 七一 屠倬 七二 七三 王逢源 七四 胡钟 七五 章廷銈 七六 和钦 七七 斗坛居士 七八 施德源 七八 七九 李德潮 七九 丁仁静 八○ 程振甲 八一 叶世槐 八二 八三 程培风 八四 八五 李若嶂 八五 袁善祥 八六 贵征 八七 八九 王树滋 九○ 九一 高炳驯 九二 九四 吴自孚 九五 程秉 九六 九七 沈烜 九八 司芝兰 九九 恒宁 一○○ 翁元圻 一○一 张映蛟 一○二 一○三 邓守和 一○四 一○五 阮元 一○六 赵慎畛 一○七 玉辂 一○八 一○九 李仲昭 一○九 查清阿 一一○ 一一一 吴嵩梁 一一二 一一三 王泉之 一一四 一一五 张维屏 一一六 一一七 江藩 一一八 一一九 王道行 一二○ 陈廷杰 一二一 姚元之 一二二 一二三 丁廷枢 一二四 姚祖思 一二五 刘彬华 一二六 一二七 谢兰生 一二八 龚鲲 一二九 刘增 一三○ 张泉 一三一 仲振履 一三二 一三三 黎应钟 一三四 周荫千 一三五 龚寅 一三六 江本源 一三七 释秋镜 一三八 倪梓 一三九 黄明熏 一四○ 黄明熏 一四一 吴文照 一四二 姚廷训 一四三 李光昭 一四四 红兰主人 一四五 姚柬之 一四六 一四七 顔崇衡 一四八 一四九 姚在之 一五○ 顔崇芳 一五一 刘士棻 一五二 汪士勋 一五三 俞肯堂 一五四 陈梦照 一五五 姚桂 一五六
续泛槎图 张宝自识 一五七 王泉之序 一五八 一六三 题词 许乃济 一六四 一六七 图 昆明聚秀 一六八 一六九 盘山叠嶂 一七○ 一七一 恒峦积雪 一七二 一七三 韩岭悲风 一七四 一七五 太华晴岚 一七六 一七七 龙门激浪 一七八 一七九 嵩屏晓翠 一八○ 一八一 岱峰观日 一八二 一八三 大观赏月 一八四 一八五 琵琶秋思 一八六 一八七 黄鹤晚眺 一八八 一八九 洞庭烟櫂 一九○ 一九一 衡岳开云 一九二 一九三 澳门远岛 一九四 一九五 罗浮访梅 一九六 一九七 扶胥望海 一九八 一九九 湘桥仙迹 二○○ 二○一 滕阁看霞 二○二 二○三 匡庐飞瀑 二○四 二○五 小姑砥柱 二○六 二○七 黄山云海 二○八 二○九 虎阜纳凉 二一○ 二一一 西湖春泛 二一二 二一三 题跋 顾元熙 二一四 二一五 费炳章 二一六 二一七 观瑞 二一八 李澐 二一九 夏修恕 二二○ 二二一 王贻桂 二二二 二二三 谢邦基 二二四 二二五 郭际清 二二六 王勋臣 二二七 二二九 黄乔松 二三○ 二三一 潘定澜 二三二 二三三 克中 二三四 沈烜 二三五 李汝梅 二三六 二三八 黄柏馨 二三八 二三九 陈璟 二四○ 李家耿 二四一 缪艮 二四二 缪艮 二四三 吴江 二四四 二四五 顔季山 二四六 黄德峻 二四七 龚秉直 二四八 二四九 赵古农 二五○ 二五一 王衍梅 二五二 二五三 蒋田 二五四 二五五 邓子渊 二五六 二五七 李芳荣 二五八 汪云仼 二五九 戴泽同 二六○ 二六一 谢惺 二六二 周冕 二六三 刘士棻 二六四 二六七 莫绍德 二六八 二六九 陈云 二七○ 二七一 王文诰 二七二 二七三 江藩 二七四 二七五 姜宁 二七六 吴兰修 二七七 徐一麟 二七八 二七九 段佩兰 二八○ 二八一 张岳松 二八二 陈善美 二八三 张署 二八四 二八五 叶酉 二八六 王政治 二八七 二八八 但明伦 二八九 二九○ 徐培深 二九一
续泛槎图三集 张宝自识 二九四 二九七 杜堮序 二九八 三○三 题词 许乃普 三○四 三○七 英奎 三○八 三一一 图 端州探砚 三一二 三一三 独秀探奇 三一四 三一五 海珠话别 三一六 三一七 庾岭忆梅 三一八 三一九 八境重登 三二○ 三二一 仙瀛分韵 三二二 三二三 鸠江午泊 三二四 三二五 采石阻风 三二六 三二七 家园宴乐 三二八 三二九 东城赏荷 三三○ 三三一 萸湾访僧 三三二 三三三 九华拜佛 三三四 三三五 虹桥修禊 三三六 三三七 灵巖望湖 三三八 三三九 邓尉香雪 三四○ 三四一 理安避雨 三四二 三四三 海宁观潮 三四四 三四五 禹陵谒圣 三四六 三四七 兰亭问津 三四八 三四九 赤城餐霞 三五○ 三五一 桃源觅洞 三五二 三五三 雁荡寻秋 三五四 三五五 龙湫观瀑 三五六 三五七 东瓯吊古 三五八 三五九 武彝品茶 三六○ 三六一 岫云折桂 三六二 三六三 瀛海留春 三六四 三六五 题跋 云游道人 三六六 云游道人 三六七 曾燠 三六八 三七○ 那清安 三七一 裕瑞 三七二 裕瑞 三七三 焕明 三七四 三七五 果齐斯欢 三七六 魏元烺 三七七 庆保 三七八 三七九 耿维祜 三八○ 三八一 叶承基 三八二 汪端光 三八三 汪全德 三八四 三八五 王赓言 三八六 三八七 舒梦兰 三八八 三八九 赵睿荣 三八九 徐一麟 三九○ 金兰原 三九一 王泽 三九二 雷学海 三九三 钱栻 三九四 三九五 钱庆辰 三九五 杨振麟 三九六 三九七 邓廷桢 三九八 秀堃 三九九 张曾 四○○ 四○一 郭琦 四○二 四○三 浦承恩 四○四 四○五 李兆洛 四○六 四○七 孟居仁 四○八 四○九 董游 四一○ 四一一 董游 四一一 龚丽正 四一二 刘瀚 四一三 石谷成 四一四 史彬洵 四一五 陈耀庚 四一六 朱朝桢 四一七 杨骅 四一八 四一九 苏璋 四二○ 四二一 李黼平 四二二 程璞 四二三 詹钧 四二四 四二五 廖江 四二六 四二七 杨绍文 四二八 王韫徽 四二九 温肇江 四三○ 四三一 李镇华 四三二 四三三 袁璧 四三四 任昌诗 四三五 罗三俊 四三六 四三七 朱人凤 四三八 罗辰 四三九 黄兆元 四四○ 陈思 四四一 王赓言 四四二 四四三 哈光绪 四四四 四四五 朱实发 四四六 四四七 胡澄 四四八 四四九 黄念曾 四五○ 四五一 杜堮 四五二 四五三 汪洋 四五四 四五五 陈栻 四五六 四五七 杨大堉 四五八 四五九 王澄 四六○ 四六一 李光昱 四六二 四六三 李光业 四六四 四六五 周宝偀 四六六 四六七 介福 四六八 四六九 曹淼 四七○ 四七一 曹森 四七○ 四七一 曹士蛟 四七○ 四七一 曹士鹤 四七○ 四七一 邢崑 四七二 四七三 陈克广 四七四 陈克宽 四七四 张翼 四七五 张琴 四七六 戴作霖 四七六 四七七 吴桐 四七七 刘瀚 四七八 四七九 芮筠 四八○
舣槎图四集 张宝自识 四八二 四八五 吴嵩梁序 四八六 四九一 朱应坊序 四九二 四九五 题词 顾蒓 四九六 四九九 钱泳 五○○ 五○三 图 龙江舣槎 五○四 五○五 锺阜穿云 五○六 五○七 翠微环眺 五○八 五○九 隐仙听琴 五一○ 五一一 雨花遇雨 五一二 五一三 北极登高 五一四 五一五 台城观渔 五一六 五一七 栖霞临碑 五一八 五一九 东园小饮 五二○ 五二一 天印闻歌 五二二 五二三 祖堂品泉 五二四 五二五 莫愁评画 五二六 五二七 华山参禅 五二八 五二九 西楼顾曲 五三○ 五三一 献华斗奕 五三二 五三三 三茅采药 五三四 五三五 天阙归樵 五三六 五三七 太山庐墓 五三八 五三九 题跋 戴均元 五四○ 五四一 卢荫溥 五四二 叶绍本 五四二 五四三 黄钺 五四四 毛树堂 五四四 五四五 顾臯 五四六 五四七 朱方增 五四八 五四九 陈嵩庆 五五○ 鲍桂星 五五一 陈用光 五五二 五五三 胡开益 五五四 五五五 翁心存 五五六 五五八 史观 五五九 达三 五六○ 五六一 李嘉礼 五六一 聂铣敏 五六二 五六三 戚人镜 五六四 五六五 潘锡恩 五六六 五六七 唐仲冕 五六八 五六九 敦仁 五七○ 五七一 王继维 五七二 阮亨 五七三 孙巖 五七四 何其兴 五七五 陈克广 五七六 五七七 张岱云 五七八 五七九 张曾 五七九 章沅 五八○ 五八一 伍长英 五八一 何汝霖 五八二 五八三 蔡世松 五八四 五八五 季由庚 五八六 五八七 朱启鉴 五八八五八九 黄应侯 五九○ 五九一 程文智 五九二 五九五 吴沣 五九六 乔重禧 五九七 朱启善 五九八 五九九 蔡淦 六○○ 六○三 罗凤藻 六○四 六○五 王怀曾 六○六 六○七 邢畴 六○八 史善长 六○九 陆玉书 六一○ 六一一 吕子班 六一二 六一三 徐杨绪 六一四 六一五 芝 六一五 刘华东 六一六 六一七 袁璧 六一八 六一九 马士图 六二○ 张德凤 六二一 吴敦初 六二二 六二三 刘沛生 六二三 马沅 六二四 六二五 李方煦 六二六 六二七 陈世庆 六二七 梅成栋 六二八 六二九 周峻基 六三○ 六三一 夏宝晋 六三一 释定智 六三二 孙干英 六三三 包世臣 六三四 胡瑃 六三五 缪艮 六三六 六三七 杨暄 六三八 恒照 六三九 袁兆书 六四○ 六四一 观荣 六四二 李名基 六四三 秦大松 六四四 六四五 张大凯 六四六 六四七 郭朝钤 六四八 六四九 郭朝钤 六五○ 六五一 云水啸溪 六五二 六五三 高臣璧 六五四 何梦书 六五五 何月卿 六五六
漓江泛櫂图五集 张宝自识 六五八 六六一 陈銮序六六二 六六七 金镇序六六八 六七一 题词 朱玮 六七二 六七五 叶梦龙六七六 六七九 图 会仙留迹 六八○ 六八一 昭州访友 六八二 六八三 坝城泛月 六八四 六八五 画山龙马 六八六 六八七 桂林泊棹 六八八 六八九 月牙远眺 六九○ 六九一 风洞寻秋 六九二 六九三 仙巖赋诗 六九四 六九五 栖霞穿洞 六九六 六九七 六洞读碑 六九八 六九九 南薰怀古 七○○ 七○一 龙城话旧 七○二 七○三 题跋 叶绍本 七○四 七○七 李鸿宾 七○八 苏成额 七○九 潘恭辰 七一○ 七一一 李秉礼 七一二 七一三 张文靖 七一三 周作楫 七一四 唐鉴 七一五 王衍梅 七一六 七二二 李宗澳 七二三 穆扬阿 七二四 七二五 保龄 七二六 七二七 殳庆源 七二八 七二九 杨用溡 七三○ 七三一 袁渭钟 七三二 七三四 杨振麟 七三五 七四○ 缪艮 七四一 翁心存 七四二 七四五 俞懋典 七四六 七四八 苏璋 七四九 杨殿邦 七五○ 七五一 伍昌诗 七五二 七五三 陈铨 七五四 七五六 沈惇彝 七五七 七五九 王凤生 七六○ 七六一 梅曾亮 七六二 蔡世松 七六三 七六五 李湘茝 七六六 七六九 钱栻 七七○ 七七三 姜长龄 七七四 七七五 金世琦 七七六 七七七 陈毓 七七八 七七九 蔡宗茂 七八○ 王利亨 七八一 七八五 胡开益 七八六 杨保 七八六 七八七 黄安涛 七八八 七八九 王鼎辅 七九○ 七九二 王贻桂 七九三 七九五 敦仁 七九六 七九七 沈烜 七九八 八○○ 梅琬 八○一 石应麒 八○二
续泛槎图六集 张宝自识 八○四 八○七 金鏊序 八○八 八一五 题词 程恩泽 八一六 八一九 李嘉奎 八二○ 八二三 图 崑仑演派 八二四 八二五 峨嵋晴雪 八二六 八二七 点苍暮烟 八二八 八二九 叠翠朝霞 八三○ 八三一 五台归云 八三二 八三三 武当梦游 八三四 八三五 五指擎天 八三六 八三七 题跋 陶澍 八三八 八三九 张井 八四○ 八四五 梁章巨 八四六 八四八 麟庆 八四九 八五○ 周继炘 八五一 周作楫 八五二 八五七 陈銮 八五八 袁渭钟 八五九 黄安涛 八六○ 八六一 富芳 八六二 八六三 况澍 八六四 八六七 杨殿邦 八六八 万方颐 八六九 李秉礼 八七○ 八七一 孙世昌 八七一 王利亨 八七二 八七三 冯懋昭 八七三 章文 八七四 八七五 朱玮 八七六 八七七 敦仁 八七八 冯奉初 八七九 德鹏 八八○ 八八三 潘正亨 八八四 八八五 刘梦莲 八八六 谢堃 八八七 白镕 八八八 八八九 李嘉奎 八九○ 董斗仙 八九二 严骏生 八九三 周力垣 八九四 黄学圯 八九五 汪世樽 八九六 八九七 李芳梅 八九八 八九九 刘邦鼎 九○○ 九○一 汪嶪 九○二 九○三 李恩福 九○四 朱福田 九○五 沈廷荣 九○六 九○七 丁鹿寿 九○八 章泰履 九○九 刘澄 九一○ 九一一 张宝 九一二 九一五 潘奕隽 九一六 九一七 珠莽伊 九一八 吴照 九一八 程振甲 九一八 沈成渭 九一九 杨试昕 九一九 杨长发 九二○ 李光晋 九二○ 胡澄 九二一 吴兴 九二一 许兆桂 九二二 九二三 李芳荣 九二三 陶誉相 九二四 冯金伯 九二五 方湛 九二五 徐崇焵 九二六 徐体微 九二六 张鏐 九二七 郑德昌 九二七 朱廷葵 九二八 朱实发 九二九 杨铸 九二九 朱廷薇 九三○ 九三一 方遵轼 九三二 林镐 九三三 袁浙 九三三 迟溎 九三四 顾曜 九三五 图 云阳海旭 九三六 九三七 紫琅香市 九三八 九三九 双山毓秀 万水朝宗 九四○ 九四一 张宝再识 九四二 九四三
七十自寿诗八首并序 九四四
《泛槎图》题词、序、题跋人物索引一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