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庚子销夏记
本书是清代学者孙承泽撰写,经白云波,古玉清点校的记录书画作品的专著,为艺术鉴赏收藏之名作。
《庚子销夏记》以记述、评品、议论为主,或承前人之论,或发己之所见,皆娓娓道来。其间插考据,罗列证据,疏通线索,其真知灼见为后人所重。《四库提要》评论它“鉴裁精审,叙次雅洁,犹有米芾、黄长睿之遗风,其书未可薄也。”
孙承泽(一五九二—一六七六),字耳北,号北海,晚年又号退谷、退翁、逸叟等。山东益都人,世隶上林苑籍。明崇祯四年进士,官至刑科都给事中。李自成进入北京,孙氏投降,任四川防御使。多尔衮入北京,又降清,官至吏部侍郎,加太子太保、都察院左督御史衔,因陈明夏案休致。于北京西山营筑退谷,闭门著述,直至去世。孙承泽的著作共有三十多种,包括《春明梦余录》、《尚书集解》、《考证晚年定论》、《庚子销夏记》等。 《庚子销夏记》乃其晚年退居后所作,自顺治十七年(庚子)四月至六月写成,因天气渐渐炎热,故名为销夏。此书共八卷,一至三卷为孙承泽所藏晋唐至明代的书画真迹,四至七卷为刻帖和石刻,第八卷则为寓目记。其中第一卷主要是历代书法作品,而第二和第三卷是历代名画。第一至七卷均按时间为序,共计二百一十六件书画真迹、书法丛帖、搨片等,可谓收罗甚富。每条先标其名,然后再加以评骘。第八卷所记作品均为他人所藏而为孙承泽所见者,所以别为一卷附之。总体上,《庚子销夏记》以记述、品评、议论为主,大凡作者之生平、品性,作品之风格、得失、流传、真僞等皆所关注。其所论述或承前人之论,或发己之所见,皆娓娓道来,可见其对书法史论之烂熟,见解之深入。又间插考据,罗列证据,疏通线索,也多有知见。但此书成书时间极短,作者之目的也仅为销夏,其所记述议论应多为记忆和经验,思辨和考证并非其强项。所以考证之中多有舛误,大约乃仅凭记忆,不及查閲资料所致。其疏漏前人多有指出,其同时代的何焯就著有《庚子销夏记校文》,详载孙承泽考辨之失,后之学者閲读《庚子销夏记》可引为参考。此书虽有疏失,但其真知灼见仍为后人所重。《四库提要》曾评论说:「其鉴裁精审,叙次雅洁,犹有米芾、黄长睿之遗风。视董逌之文笔晦涩者,实为胜之。其人可薄,其书未可薄也。」 此书在孙承泽生前没有刊布,只有稿本流传。乾隆年间鲍廷博「偶于吴下钞得之」,整理后刻于知不足斋,此后的版本都直接间接出于知不足斋本。但是鲍氏所得并非善本,「惜多误书,无从是正」。这次整理,以风雨楼本为底本,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作校本,遇有重要文字异同则出校记,底本明显错误的,也在校记里帮助。
孙承泽(1593—1676),字耳北,一作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一号退谷逸叟、退谷老人、退翁、退道人,山东益都人。明末清初政治家、收藏家。明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官至刑科给事中。富收藏,精鉴别书、画。著有《春明梦余录》、《天府广记》、《庚子消夏记》、《九州山水考》、《溯洄集》、《研山斋集》等四十余种,多传于世。
点校帮助(一) 庚子销夏记卷一(一) 右军裹鮓帖(一) 王子敬地黄汤帖(三) 陆柬之书陆机文赋(三) 孙过庭书谱墨迹(五) 宋秘阁续帖书谱(五) 宋太清楼书谱(六) 宋刻楷书书谱(六) 张长史旭草书墨迹(六) 禇河南遂良书孝经 阎立本画(七) 唐王维伏生图(八) 徐季海浩书心经墨迹(八) 朱元晦城南二十咏墨迹(九) 范文正仲淹与尹师鲁洙 二帖(一〇) 欧阳文忠集古录跋尾墨迹(一一) 苏米墨宝小册(一三) 苏子瞻苦雨诗墨迹(一四) 米元章小字天马赋墨迹(一五) 米元章大字天马赋墨迹(一五) 黄鲁直松风阁诗墨迹(一六) 黄鲁直书诸上座(一七) 薛道祖诗卷(一八) 秦少游论书帖(一九) 宋高宗皇帝御书毛诗 马和之补图(一九) 宋宪圣皇后书养蚕图(二〇) 宋赵乐易篆书(二一) 黄伯思书黄庭内景经墨迹(二一) 陆放翁诗稿(二二) 鲜于伯机书杜诗(二三) 庚子销夏记卷二(二七) 赵子昂千文墨迹(二七) 赵子昂临絶交书(二七) 赵子昂自书诗稿(二九) 赵子昂书所临马和之 毛诗图(二九) 赵子昂书陶诗小楷(三一) 赵文敏天马图(三二) 龚圣予山水画卷(三二) 扬补之孤竹图(三三) 赵子固水仙卷(三三) 倪云林六君子图(三四) 倪云林狮子林图(三六) 黄大痴天台石壁图(三七) 大痴小幅山水(三八) 王蒙松山书屋图(三九) 王蒙灵石草堂图(四〇) 吴仲圭鸳湖图(四〇) 仲圭松泉图(四一) 王元章画梅(四一) 钱舜举山居图(四二) 商琦山水卷(四三) 李息斋墨竹(四四) 管夫人墨竹(四四) 黄筌翠竹图(四四) 文与可大幅竹(四五) 东坡墨竹(四六) 赵松雪枯木竹石图(四六) 赵仲穆长椿图(四七) 庚子销夏记卷三(四九) 宋迪山水卷(四九) 郭熙树色平远图(四九) 李伯时袁安卧雪图(五一) 李伯时临唐韦偃放牧图(五二) 李伯时九歌图(五三) 李龙眠高士图(五三) 王诜设色山水卷(五四) 唐胡瓌番犬图(五五) 易元吉猴猫图(五五) 赵千里待渡图(五六) 千里花鸟卷(五六) 刘松年成王问道图(五六) 刘松年东山丝竹图(五七) 僧超然山水图(五七) 赵昌菡萏图(五七) 荆浩山水(五八) 荆浩庐山小图(五八) 关仝山水(六〇) 关仝江山渔艇图(六〇) 关仝匡庐清晓图(六一) 巨然林汀远渚图(六一) 巨然秋塘群鹭图(六二) 李成寒林图(六三) 范寛夏山图(六四) 许道宁山居图(六五) 米元章画山水小幅(六六) 米元晖白云出岫图(六七) 不知名洛神图(六七) 宋徽宗柳鸦芦雁图(六八) 赵子昂青緑山水(六九) 戴文进灵谷春云图(六九) 沈石田煮雪图(七〇) 石田天平山图(七一) 石田松鹤高士图(七二) 石田松壑图(七二) 石田蕉林图(七三) 石田江皋寄傲图(七三) 石田江山一览图(七四) 石田看花图(七四) 石田有竹庄赏月图(七五) 石田菱鸭图(七六) 石田画册(七六) 明四家画册(七七) 唐伯虎秋山携琴图(七七) 伯虎山静日长图(七八) 文衡山雪山图(七八) 衡山雨山图(七九) 衡山江深草阁图(七九) 衡山设色山水(八〇) 衡山写东坡诗意(八〇) 董玄宰松风流水图(八〇) 玄宰金笺山水(八一) 玄宰仿董北苑画(八一) 玄宰仿董北苑画(八二) 玄宰山水卷(八二) 邹衣白仿黄子久(八三) 衣白小幅山水(八三) 李长蘅画册(八三) 吴匏庵冬日赏菊图(八四) 董玄宰夏木垂阴图(八五) 庚子销夏记卷四(八七) 宋赐毕文简淳化阁帖(八七) 宋赐本大观太清楼帖(九〇) 宋搨绛帖(九一) 潭帖(九二) 定武禊帖肥本(九三) 定武禊帖瘦本(九五) 右军黄庭经(九七) 二王洛神赋(九八) 澄清堂帖(九九) 夏禹衡岳碑(一〇〇) 周穆王坛山刻石(一〇一) 周宣王石鼓文(一〇二) 庚子销夏记卷五(一〇五) 孔子季札墓题字(一〇五) 李斯泰山碑断本(一〇六) 徐铉摹秦峄山铭(一〇六) 五凤二年残字(一〇七) 蔡邕石经残字(一〇七) 东汉仙集留题字(一〇八) 冀州从事张表碑(一〇九) 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一〇九) 鲁相乙瑛请置百石卒史 孔龢碑(一一〇) 鲁相史晨孔子庙碑 前碑后碑(一一一) 泰山都尉孔宙碑(一一一) 博陵太守孔彪碑(一一二) 郃阳令曹全碑(一一三) 北海相景君碑又碑阴(一一三) 淳于长夏承碑(一一四) 司隶校尉鲁峻碑(一一四) 鲁峻碑阴(一一五) 执金吾丞武荣碑(一一五) 竹邑侯张寿碑(一一六) 巴郡太守樊敏碑(一一六) 荡阴令张迁碑(一一七) 李翕析里桥郙阁颂(一一七) 白石神君碑(一一八) 魏百官劝进碑(一一八) 受禅碑(一一九) 黄初制命碑(一一九) 锺繇贺捷表(一二〇) 锺繇荐季直表(一二〇) 王右军临锺繇力命表 墓田帖(一二一) 王右军黄庭经(一二一) 王右军乐毅论(一二二) 王右军东方朔画赞(一二二) 王右军曹娥碑(一二三) 王右军笔阵图(一二三) 十七王右军帖(一二四) 庚子销夏记卷六(一二六) 隋皇甫诞碑(一二六) 智永千文(一二六) 龙藏寺碑(一二七) 唐刻虞世南孔子庙堂碑(一二七) 五代重刻庙堂碑(一二八) 虞世南破邪论(一二九) 虞世南昭仁寺碑(一二九) 褚遂良孟法师碑(一三〇) 褚遂良同州圣教序记(一三〇)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记(一三一) 褚遂良倪寛赞(一三一) 褚遂良度人经(一三二) 褚遂良小楷阴符经(一三二) 褚遂良草书阴符经(一三二) 僧怀仁圣教序(一三三) 高宗万年宫铭(一三四) 万年宫碑阴题名(一三四) 睿宗景龙观锺铭(一三五) 玄宗纪太山铭(一三六) 欧阳询醴泉铭(一三六) 欧阳询化度寺舍利塔铭(一三七) 欧阳询温虞公彦博碑(一三八) 欧阳询九歌(一三八) 欧阳询心经(一三九) 欧阳通道因碑(一三九) 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一四〇) 李邕岳麓寺碑(一四一) 李邕歙州刺史叶慧明碑(一四一) 顔真卿书郭氏家庙碑(一四二) 顔真卿书臧怀恪碑(一四二) 顔真卿书东方朔赞(一四二) 顔真卿家庙碑(一四三) 顔真卿八关斋会碑(一四三) 顔真卿书宋文贞璟碑(一四三) 顔真卿多宝塔碑(一四五) 顔真卿华岳题名(一四五) 顔真卿麻姑仙坛记(一四五) 顔真卿争坐位书稿及 二祭文稿(一四六) 顔真卿鹿脯帖(一四七) 顔真卿书清远道士诗 及和韵(一四七) 顔鲁公忠义堂帖(一四八) 徐浩题经记(一四八) 庚子销夏记卷七(一五〇) 柳公权神策军纪圣德碑(一五〇) 柳公权书崔太师碑(一五〇) 柳公权冯宿碑(一五一) 柳公权书李晟碑(一五二) 柳公权书苻璘碑(一五二) 柳公权玄秘塔碑(一五三) 柳公权小楷护命经(一五四) 苏灵芝书宝塔颂(一五五) 史惟则大智禅师碑(一五五) 李阳冰李氏三坟记(一五六) 绛州碧落碑(一五七) 王知敬书李靖碑(一五七) 兰陵公主碑(一五八) 中书令崔敦礼碑(一五八) 褚亮碑(一五九) 尚书张允碑(一五九) 裴休书圭峰碑(一五九) 张增书段行琛碑(一六〇) 曲阜县文宣王庙记(一六〇) 陆荣书陀罗尼经(一六〇) 高氏书铁弥勒像颂(一六一) 僧无可书寂照碑(一六一) 僧建初书玄奘塔铭(一六一) 吕秀巖书景教碑(一六二) 庞仁显小楷三经(一六二) 宋贡士书西明寺塔铭(一六三) 韩魏公北岳庙记(一六三) 苏文忠书温公碑(一六四) 苏文忠小楷谢启(一六五) 苏子瞻仙游塔题字(一六五) 苏子瞻海棠诗断石(一六六) 米元章书顔鲁公碑阴(一六六) 米元章芜湖县新学记(一六七) 米元章明道观壁记章圣天临 殿记及天临殿铭(一六七) 米元章书天衣怀禅师碑(一六七) 黄山谷书狄梁公碑(一六八) 黄山谷题琴师元公 此君轩诗(一六八) 蔡君谟万安桥记(一六九) 蔡君谟荔枝谱(一六九) 蔡君谟茶录(一六九) 宋翻刻高从书盘谷序(一七〇) 宋高宗藉田手诏(一七〇) 卢经书慎刑箴(一七一) 道士于贞庵记(一七一) 僧参寥书三十六峰赋(一七二) 朱元晦先生题愚叟墓(一七二) 龚敦颐书陆宣公祠堂记(一七二) 金修中岳庙碑(一七三) 王庭筠书博州庙学碑(一七三) 沂州普照寺兴造记(一七三) 赵文敏书张留孙碑(一七四) 赵子昂张留孙画像赞(一七四) 赵子昂书僧裕公碑(一七五) 赵子昂书汉番君庙碑(一七五) 赵子昂书道士孙道行碑(一七五) 赵子昂书捐施题名记(一七六) 赵子昂书千字文(一七六) 赵子昂书姜白石续书谱(一七六) 赵子昂书枯树赋(一七七) 赵世延书昭德殿碑(一七七) 鲜于枢书萧山文庙碑(一七七) 夏溥书融堂先生墓记(一七八) 姚燧书重阳仙迹记(一七八) 赵良弼默庵记(一七八) 危素书崇国寺碑(一七九) 王龙泽丽泽书院记(一七九) 黄石斋书孝经(一八〇) 庚子销夏记卷八(一八四) 顾恺之列女传仁智图(一八四) 陆探微金縢图(一八五) 史道硕八骏图(一八五) 吴道玄地藏变相(一八六) 阎立本帝王图(一八七) 燕文贵山水卷(一八七) 卫贤高士图(一八八) 顾闳中夜宴图(一八八) 李伯时山庄图(一八九) 赵千里桃源图(一八九)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一九〇) 所翁画龙(一九〇) 阎立本十八学士图(一九〇) 王叔明石梁秋瀑图(一九一) 王右丞捕鱼图(一九二) 韩滉七贤过关图(一九二) 宋耆英会图(一九三) 匡庐十八贤图(一九四) 宋徽宗草书千文(一九四) 东坡相(一九四) 谢太傅相(一九五) 唐韦庄借乐章帖(一九五) 黄山谷草书杜诗(一九六) 苏东坡书前赤壁赋(一九六) 赵子昂楷书姜白石 兰亭考(一九七) 蜀僧令宗画六祖像(一九七) 宋本淳化阁帖(一九八) 王大令十三行(一九九) 朱文公墨迹(二〇〇) 北齐勘书图(二〇〇) 怀素小字千文墨迹(二〇二) 南唐曲燕图(二〇二) 不碍云山楼图(二〇三) 禇摹兰亭墨本(二〇三) 黄山谷书阴真君诗(二〇四) 端尚书小像(二〇四) 黄山谷赠元师诗(二〇五) 刘松年画卷(二〇五) 赵伯驌画鱼长卷(二〇六) 马远红梅(二〇六) 任月山高士图(二〇七) 十八学士图(二〇七) 高宗瑞应图(二〇七) 伯顔不花鼠图(二〇八) 韩滉丰乐图(二〇八) 戴嵩斗牛图(二〇八) 贯休罗汉(二〇九) 李龙眠罗汉(二〇九) 范华原华山图(二一〇) 渡水神骏图(二一〇) 潇湘八景图(二一〇) 赵德麟周公辅成王图(二一一) 王荆公天香云峤图(二一一) 王叔明惠麓小隐图(二一二) 附录(二一四) 一、传记资料(二一四) 二、书目提要(二一七) 三、序跋(二一八) 四、庚子销夏记校文(二二三) 五、闲者轩帖考(二四七) 庚子销夏记卷一庚子销夏记卷一
庚子四月之朔,天气渐炎。晨起坐东篱书舍,注《易》数行。闭目少坐,令此中湛然无一物,再随意读陶韦李杜诗、韩欧王曾诸家文及重订所著《梦余录》、《人物志》诸书。倦则取古柴窑小枕偃卧南窗下,自烹所蓄茗,连啜数小盂〔一〕。或入书阁整顿架上书,或坐藤下抚摩双石,或登小台望郊坛烟树。徜徉少许,复入书舍,取法书名画一二种反复详玩,尽领其致。然后仍置原处,闭扉屏息而坐。家居已久,人鲜过者,然亦不欲晤人。老人畏热,或免蒸灼之苦矣。退谷逸叟记。
右军裹鮓帖 《裹鮓帖》十八字,是唐人双钩。古人草书以右军为第一,神行官止,备尽作草之法。如大令之连绵,已失家学矣。米海岳《书史》载此帖为薛道祖所收,今帖上有道祖自书名并‘宏文’印。又元章一印,或在道祖家见之而用此印乎?后米友仁手题字,亦劲拔。元人下临安得之于宋,又有亡〔二〕宋南廊库长条记。沧桑后西川柳凤占收得,予借之上石。后回扬州,竟归余。又于山西张氏寓见右军《此事帖》,亦唐人双钩,与《裹鮓帖》相类,云是太仓王氏家物。纸尾有贾氏‘悦生’印。曾入金元〔三〕御府,又有‘明昌’诸印。题签隶书,吴匏庵云是金章宗手笔。余尝言世无晋迹,得唐人钩摹本足矣,不然得米老临本亦足矣。赵松雪自负赏鉴者。如右军《思想帖》,乃双钩本也。大德中,子昂同霍肃、周密、郭天锡、张伯淳、廉希贡、马昫、乔篑成、杨肯堂、王芝、邓文原观于鲜于伯机池上。子昂跋谓:‘右军真迹,有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之势,观者咨嗟,叹赏神物之难遇。’是不知为双钩本也。又右军《大道帖》十字,是米南宫所临。至元中子昂跋为‘世间神物,有能砻片石刻以传远,仆愿供摹搨之役’,是亦不知为临本也。盖世断无晋人之迹,华氏刻《真赏斋帖》,谓《荐季直表》乃锺元常墨迹,岂其然乎?
王子敬地黄汤帖 子敬《地黄汤帖》一纸,后有‘秋壑’印。文三桥跋,谓其祖得之龙游士绅家,衡山先生每以自随,王雅宜见而健羡,乃归之。及雅宜殁,复归文氏。三桥称为唐钩之最佳者。余细玩之,笔意全是米老,知为海岳临本。又如右军《东山帖》,乃米老书,吴江村竟刻入王帖中。墨迹在嘉禾曹秋岳处,装入米卷,余借之刻米帖中。
陆柬之书陆机文赋 世传王右军有所书《文赋》,不知海内尚有搨本否。至柬之所书,则精絶一世。字字员秀,脱胎于《兰亭》而带有其舅氏虞永兴之逸致,遂觉机法双絶。陆司议书世不多见,元人李倜云在世者止《兰亭诗》、《兰若碑》,与此而三。欧阳圭斋谓《兰亭诗》已毁于赭寇之乱,是在世者益尠。且累累千余字,而纸色完好,是海内第一奇迹也。卷旧在元人李倜家,倜字士宏,号员峤真逸。按,《兰亭诗》近海昌陈氏刻于《渤海藏真帖》中。 陆司议盖见《兰亭》墨迹者,昔人称其用緑麻纸临《兰亭》,押尾署‘陆司议书’,最为精工,惜今不传矣。所书《文赋》风骨内含,神采外映,真得《兰亭》之髓者,不独皮貌相肖也。赵子昂晩年书法大进,人言其得力于定武《兰亭》,而不知全摹司议此卷。后有子昂一跋云:‘唐陆柬之行书《文赋》真迹。唐初善书者称欧、虞、禇、薛,若以书法论之,岂在四子下耶?然世罕有其迹,故知之者希耳。’字法竟摹司议。欧阳玄云:‘近代米元章书矫亢跌宕,世咸称其自创一法,乃不知其全学柬之《头陀寺碑》耳。元章閟而不言,以陆书少传于世也。若《文赋》累千百言,当为方今陆帖第一。’又云:‘柬之本虞世南甥,书法得于渭阳而神俊过之。’揭傒斯云:‘唐人法书〔四〕结体遒劲有晋人风格者,惟见此卷。虽若隋僧智永,犹恨妩媚太多,齐整太过,前人推尊之如此。予所见唐迹,最心折者惟《书谱》及此。’
孙过庭书谱墨迹 唐初诸人无一不摹右军,然皆有蹊径可寻。独孙虔礼之《书谱》,天真潇洒,掉臂独行,无意求合而无不宛合,此有唐第一妙腕。余垂髫时见文氏《停云馆帖》中有此书,爱之。后见宋人刻本,以为观止矣。甲申忽睹此卷,惊叹欲絶。以市贾索价太昂,不能收,惜惋竟日。卷上有宋高宗、徽宗双龙玺及‘宣和’小玺。卷中‘五乖也’下少一百三十字,‘汉末张伯英’下少一百六十八字,虞伯生临《秘阁帖》补之。后越六年,复见于西川士夫家,以予爱之特甚,乃许购得。已将虞所补并后跋割去。时一披閲,觉宋人所刻尚在影响之间,而《停云〔五〕》不足言矣。
宋秘阁续帖书谱 《书谱》石本以《秘阁》为胜,视墨迹稍肥,然神韵宛存,非他刻所能及也。予觅之经年始得此本,惜首缺十余行。
宋太清楼书谱 《太清楼书谱》视《秘阁》稍瘦,其率意处,无不与墨迹相合。道君与蔡元长皆精于书法者,故工致至此。予觅之数年乃得此本。
宋刻楷书书谱 孙虔礼《书谱》,余所见墨迹及宋人刻本皆草书也。然又有正书本,字法劲秀,大有锺王遗意,前人所絶未语及也。后有‘嘉定’字,岂彼时上石乎?虔礼书有讹字,皆从旁注之。吴说一跋,书亦工,惜不全。吴说字傅朋,南渡后擅书名。跋云:‘若评法书,当以锺王为初祖。欲学王法,当以过庭为指南。’此确论也。
张长史旭草书墨迹 长史《自言帖》纸用唐大麻,字法圆转,而左规右矩,深得山阴遗法。予旧有其《四时帖》,狂逸之甚,殆僞书耳。甲申后得此六十余字,真鸿宝也。上有多印,灭没不可辨识,惟‘天水’双龙玺及‘内府图书’、‘奉华宝藏’诸印尚存。奉华堂乃宋高宗内侍刘夫人所居之室也,高宗所得珍秘悉令掌之,用此印钤识,然非极品不轻用也。
禇河南遂良书孝经阎立本画 河南书法,刚正类其人,昔评者谓如婵娟不胜罗绮,未然也。所书《孝经》一卷,阎立本画。沧桑后得之故内,签题云‘顔真卿书周昉画’。外有一朱函盛之,则题云‘禇遂良书阎立本画’。盖题签者乃武英殿中书,以为字类《麻姑坛记》,故以为顔耳,不知非顔也,当以朱函刻字为正。宋人范思正有河南所书《灵宝度人经》,亦立本画,字法与此无毫发异,尤其佐证耳。
唐王维伏生图 摩诘妙画传世者,人止知有《江干雪霁图》。余曾一见之,乃后人临本,至人物之妙,有非唐人所能及者。《伏生图》,一老儒生伏几而坐,手持一卷,乃《授经图》也。宋高宗题签云‘王维写济南伏生’,上用干卦小圆玺。卷旧在金陵黄琳家。顾遯园《客座赘谭》载,都元敬尝在黄美之家见此图,惊叹不置。不知何年入故内,今复传出。
徐季海浩书心经墨迹 徐季海《心经》一册。书法隶中带有篆籀,脱胎于《石鼓文》,视世传所书《嵩阳观碑》殆为胜之,予已上石矣。帖上有天水双龙小玺,乃黄山谷所藏,亦有其印。 唐人墨迹传世者甚少,沧桑后如曹嘉禾溶所收林纬干帖,李江右元鼎所收韦庄《乐章》,李西蜀迎晙〔六〕所收怀素小字《千文》,东孝廉荫商所收顔鲁公《送刘太冲序》,皆唐迹之佳者。予借之砚山斋,把玩弥日。今书与人散,杳如海外三山矣。 东孝廉号云雏,博学能诗。计偕来京,余时杜门谢客。乃叩阍而请曰:‘千里思晤,幸以鲁公为介绍。’予奇其人,乃进而与饮。
朱元晦城南二十咏墨迹 朱夫子《和敬夫先生城南二十咏》。字法俊逸,大有晋人风致。而诗之清远,亦非宋人所能及。元尚书干文传得之于婺源,以赠常熟钱伯广。钱氏居于城南,遂构城南斋,刻诗其中,而黄文献溍为之记。至杨廉夫,又录敬夫原诗于其后。惜不得当日张宣公手书,与文公书合成一卷耳。余旧有先生《或问》手稿一卷,前画先生小像,惜为有力者攫去,见此益为惘然。 晦翁在浙东时,侍御史谢廓然、陈贯,秘书郎赵彦仲首攻之。后以提刑召对,人恐其遂陟清要,唆侍郎林栗极论之,谓其为乱人之首。及韩侂胄用事,则御史林采〔七〕、施康年攻为僞学。是时言官以晦翁为奇货。御史胡紘尝谒晦翁山中,饭以脱粟。怒之,与太常沈继祖共诋其十罪。汪义端、余嚞又请斩之以絶僞学。京镗、何澹辈谓其讲学山中,弃母不养,使其乞食亲党。小人诬陷之惟恐不至。方林栗上疏时,其友人止之,谓:‘朱待制当今圣贤,何仇而必欲痛诋?’林曰:‘吾见其面貌可憎。击邪人,非诋圣贤也。’友人曰:‘昔人指孔子为丧家狗,或亦见其面貌可憎耳。’林曰:‘使孔子而在,吾亦不辞为叔孙武叔,况此幺麽?’嗟乎!小人无忌惮,一至于此!未几,晦翁举世仰之如山斗,得其片楮只字,宝如琬琰,则当日小人殊足怜,不足恶也。故士君子立身行己,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閲先生遗墨,谩记于此,时庚子四月初九日。
范文正仲淹与尹师鲁洙二帖 范文正书,昔人谓得之《乐毅论》。观《与尹师鲁》二帖,清劲可见其人。卷中有楼钥、洪迈、杨万里、胡助、柳贯、黄溍、郑僖、吴寛、王世贞诸跋。 按,景祐二年,范公上论迁都事,与吕文靖异议,黜知饶州。秘书丞集贤校理余靖言:‘加罪言者,非太平之政。’坐落职,监筠州酒税。而太子中允馆阁校勘尹洙又言:‘范某义兼师友,乞从降黜。’亦坐贬崇信军节度掌书记,监郢州酒税。其后公镇邓,尹公再贬,监筠州酒税。舁疾来邓,以存殁托公。公急至尹所。尹已瞑,闻公至,复开目,向公拱手曰:‘也无鬼神,也无恐怖,如此而已。’复瞑。若二公者,真千载以上人也。况亲见其往来手札,何幸如之?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