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学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文学借助教育推行改革,教育利用文学作为课程资源这种简单的互动关系,而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联系:文学在教育中的接受,不仅在每个时段、不同接受者之间存在着差异,而且不同文体、语体、题材、主题的文学文本在中小学语文、语文教科书及课外阅读中的接受命运及其影响因素也不相同。
为了探寻近代教育与文学的互动真实情态,从不同侧面、具体而微地建构一段清末民国文学教育史,并探寻影响文学教育发展的内部规律和外部因素,本书选择了如今仍出现在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孔雀东南飞》《木兰诗》《项脊轩志》《背影》《桃花源记》《水浒传》《愚公移山》《故乡》《孔乙己》等经典名篇,梳理其在清末民国期间的接受史,呈现不同读者(作家、评论家、编者、师生等)对其所作的不同阐释,并试图考察分析。本书还附录了教案等与文本接受相关的阐释资料。
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师备课所用的参考书,您也许可以从中看到这些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的编者们针对某篇文本的处理方式、解读结果,从中体会到一种方法。
这本书也适合中学生们阅读,您可以从书中学到,针对某篇文本的解读,可能还存在着与自己及老师均不相同的结果,或者能为您将要进行的研究性阅读提供一些参考,或者能为您希望做到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一个起点。
高中文学教育,新课标文学教育实施途径,高中生文学创造性阅读能力培养!
1 根据新课标,提高高中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教学实践。
2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备课所用的参考书,多角度解读文本。
3 为语文课程改革中文学教育提供参考,为高中教师解读课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历史的参照。
张心科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文学教育、语文教育史研究。已在《课程·教材·教法》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清末民国儿童文学教育发展史论》《清末民国中学文学教育研究》《语文课程论》《接受美学与中学文学教育》《经典课文多重阐释》《近代文学与教育互动》《经典翻译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育》《<红楼梦>与百年中国语文教育》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课题7项。
前言
第一章 《孔雀东南飞》与古典诗歌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及编者选诗的立场
孔雀东南飞(剧本)
第二章 《木兰诗》与民族主义、女子教育思想
木兰从军(剧本)
第三章 《项脊轩志》与文言散文的教学功能和选择标准
归有光的印象主义
第四章 《背影》与白话散文的教学功能
忏悔
第五章 《桃花源记》与一文多选现象及多种文体特征和多重主旨的作品的解读方式
选文一 桃源行
选文二 桃源行
第六章 《水浒传》与语文教育对古典小说的接受
选文一 武松打虎
选文二 武松打虎
第七章 《愚公移山》与寓言地位、神话功能、思想教育和文白之争
愚公移山(剧本)
第八章 《故乡》与评论界对教育界接受经典的影响
《故乡》读书笔记
第九章 《孔乙己》与作者和编者的不同解读
《孔乙己》教案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