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集刊,每年2期,每期20-24篇文章,已出28辑。自27辑开始由我社出版。本刊刊发国内外具有原创性的汉语言文学论著。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民俗学等。本刊关注学术前沿的精品成果,注重有价值的原创性理论或原始性资料,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
杜桂萍,黑龙江伊春人。文学博士。2012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中文学科评审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文学与文化研究
论战国时期易说的文本形态 刘全志(1)
礼莫如周:宋代典礼赋中的复古思想述论 罗超华(22)
明代理学家的教化观与政道关系论
以学记文书写为中心 刘洋(39)
《松岗小史》与地方知识分子的救世理想及其困境 袁昊(60)
文学史研究
从元、白为人事佛之异同看恒寂师唱和的若干问题 孙思旺(75)
范仲淹《唐异诗序》的价值与地位
基于北宋诗学发展过程的考察 宋皓琨(90)
北狩词考论 王建生(106)
《升庵诗话》中的文话管窥 冯晓玲(135)
孙枝蔚与徽籍汪姓文人交游考
兼论清初扬州文坛士商互动 马铭明(148)
《儒林外史》中的假冒群体书写 冯瑾 延保全(168)
由贴补现象论《忠义璇图》的编写演化过程 孙琳(181)
现当代文学研究
两种思想革命:鲁迅与高长虹之争 邱焕星(195)
躁动的社会阶层与绵延的再造文明之梦
《子夜》新论 罗维斯(215)
抗战时期的空军文学 王学振(233)
论徐小说中的重复艺术 金凤(257)
黑色幽默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女性小说 赵树勤 杜鹃(272)
文献考辨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杨鹤本《苏黄题跋》考论 赵瑞(292)
支丰宜家世考略 关庆涛(306)
品书录
读杉山正明《蒙古帝国的兴亡》《忽必烈的挑战》献疑 李修生(319)
国家历史情态、民国历史视野与民国文学阐释
评李怡《作为方法的民国》 王眉钧(335)
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史略(19021949) 窦可阳 徐锐(351)
《励耘学刊》稿约(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