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奥美全球CEO,数字时代的大卫·奥格威,三十年奥美经验全公开,讲述当下*广告、品牌与营销的秘籍;
2. 解析行业大议题,分享全球广告公司奥美集团久经市场考验的理念和方法论;
3. 一部瞄向未来战场的现代广告史,是广告、品牌、营销等领域从业者、管理者以及学生的阅读佳作;
4. 引用国际*案例,让读者在分析经典案例之后,读懂玩法、背后的理念与逻辑;
5. 行业反思,让读者更能读懂未来方向,不被光怪陆离的现象遮蔽双眼;
6. 奥美大中华区董事长宋秩铭、IBM副总裁周忆、雀巢、腾讯等公司的多位高管联袂推荐,向作者的致敬。
永远在线的鞭策与学习
庄淑芬 奥美集团大中华区副董事长,WPP集团台湾董事长
一路走来,在广告职业生涯的历程中,或源于环境大耦合,或因为机遇找上门,或有幸躬逢大盛会,站在第一线而担任业务管理者的我,似乎与翻译结下不解之缘。
回顾以往,从出道时大胆手译医疗客户的处方药说明书开始,经历 阶职位时,不知天高地厚地为公司大老板造势大会的英文演讲做口译,随后踏进奥美,工作之余动员内部年轻一代将国外培训教材本地化,也因缘际会在不同时期翻译了三本广告书籍:旧版《如何做广告》,新版《如何 做广告》和《广告大师奥格威:未公诸于世的选集》。时光漫漫,尽管书籍早已不复出版,但我对能以中文为奥美前辈们传递他们的思维和理念,一直引以为傲,与有荣焉。
时过境迁,从模拟时代走进数字时代,我心想,翻译这档事,至少在人才济济的奥美,我可以封笔告一段落,何况世代交替,员工的语言水平不可同日而语,事实上也真是如此。可想而知,当知道我必须参与翻译前 奥美全球大老板杨名皓先生(Miles Young)的史诗级大作时,我的惊讶指数有多高。与此有关的小插曲,值得记上一笔只记得 TB(宋 秩铭先生)在 2018 年10月中旬某周六早上,从北京用手机紧急联系我, 希望我出手协助本书中文版的翻译,以下是我们俩人的对话:
Shenan,有一件急事,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帮忙?(口气缓和, 提出一道非开放式问题) 哦,什么事,我能帮什么忙?(顿时挺直背脊,周末找上 门,肯定是大事) ……(此段交谈有不足为外人道的正当理由)
一定要修改,但是有时候修改比翻译更难。(继续娓娓道 来,开始流露同情之意) 杨名皓先生的事,我一定要帮忙。不过,原书有多厚?(讲义气的我 , 也务实地直接问重点)
我看还好啦,应该不太厚。(熟悉 TB 的读者可判断此话的可信度)
这本TB 眼中不太厚的英文书,终于在两星期之后,从亚马逊网站来到我的手中。哇! 288 页,密密麻麻像蚂蚁般的英文小字(字号 8 磅),前后一共18章,大多数章节都有长达两位数的页数。说实在的,我当即傻眼,顿时焦虑上身,只能思考应对之道;同时也心生佩服,杨名皓先生身为守护奥美集团的全球领导人,为了传承创办人遗留的领航思维,犹如使用乾坤大挪移的魔法师,排除万难,亲力亲为,完成了划时代的专业巨著,书中的21 世纪颜如玉集知性、理性、感性之大成,更一夫当关地把能 者多劳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能,为何我不能?有为者亦若是!我从此开始了一段案牍劳形的紧绷岁月。幸好我有先见之明,邀请一级帮手高岚加入,她是我在北京工作时的特助,也是被我戏谑为天塌下来也知道怎么挡的智慧奴隶。 与我有着长达 13 年的工作默契,再加上身负《奥美观点》杂志编辑的角色, 高岚有令人惊艳的专业知识和使命必达的超人效率。此时此刻,我们两人 联手爆发最大动力,不仅为这本巨著落地华人世界助一臂之力,也为双姝此生的合作无间纪录再创新高。
叙述了接下翻译工作的心路历程,接下来,责无旁贷的我,就聚焦在作者杨名皓先生及其广告大作,从人的轶事说起,再分享下我翻译与阅读的心得。
你所不知道的作者
奥美人心中的杨名皓先生,一心多用,博览群书,每到一个地方,总是比当地的我们更能洞察相关的人文艺术、历史背景与市场趋势。他知书达理,广结善缘,出差工作之余,从来不需要当地办公室安排任何娱乐行程。据我多年观察,他总有非业界的朋友圈和聚会活动,与人互动的 在地化指数独占鳌头,和一般跨国公司大老板的行径截然不同。但是,对所有专业领域的公务项目,包括大型会议(事必躬亲)、客户业务(全力以赴)、论坛活动(巨细靡遗)、演讲文稿(一改再改)等,他的高标准需求和超完美的要求,使凡是有缘与之共事者,莫不是厉兵秣马,严阵以待。举例而言,奥美在中国举办的思维论坛,只要有中英文同步翻译而杨名皓先生也参加,他一定拿起耳机,亲自聆听现场的口译,然后对身为主办方的我正色直言,哪位可以,哪位不到位,必须更换。魔鬼都在细节里,一丝不苟,永不妥协。
不过私底下的他,却流露出人性的温暖,且记忆力超强。只要到了当地公司,他总设法抽时间即兴走到他认识的员工那里,和对方交谈致意,时隔多年还会关怀当事人的近况。面对身为美食家的杨名皓先生,大伙儿若要聚餐,最伤脑筋的就是哪里有好吃的地道餐厅。幸好,如前所言, 我们不需要经常劳师动众,一般通则是:午餐水饺打发,晚餐自行解决。(简 单生活,值得给他一个赞,对吧?)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年,广为人知的亚太地区专业杂志 Campaign 举办读者投票,邀请营销传播界从业人员选出除他们自己的公司外,最想为之工作的领导人,结果杨名皓先生高票当 选第一名。我和所有奥美人一样,都觉得他当之无愧!
杨名皓先生一直喜爱收藏艺术品,记得我有年受邀参观他在香港的家,那地方简直就是一座小型博物馆的复刻版,品位独到,藏品丰富,应有尽有,令人叹为观止。当年我在北京奥美办公室设立的OGallery 奥美零空间画廊,就是在他全心全意的支持下,得以提拨预算常年维系,他对人文艺术的热爱可见一斑。多年来,让我感动莫名的是念旧惜情的杨名皓先生对奥美前辈们的礼遇与贴心,譬如他当年在伦敦的直属老板或奥格威的夫人, 只要到亚洲,尤其到中国,我们都必须尽地主之谊,无微不至地照顾访客。
事实上,杨名皓先生于公于私的精彩故事不胜枚举,需要另一本高人撰写的书才能描绘出他的生动形象,而本人碍于拙笔,心有余而力不足, 于此暂且打住。
你所要知道的这本书
话说回来,杨名皓先生亲自写书,也完全不令人意外。自从担任奥美全球负责人之后,他在方方面面所引领的公司变革之中,从知识深耕到研发投资,一向一马当先,从不迟疑。
自认为当不成史学家的他,义不容辞地以身作则,发挥学历史的本事,重新诠释《奥格威谈广告》, 殚精竭虑地整理横跨数字时代的人、事、物, 穿越过往,爬疏当代,放眼未来,揭开在外人眼中颠覆一切的神秘面纱,也抽丝剥茧地解说现今传播世界的错综复杂;不忘广告业就是人的行业,所有和人相关的记录,包括全球 15 位数字时代的创建人,以及 5 位广告界的数字巨人(虽然一如作者所言,很遗憾都是男性),字里行间都启发人心。在我看来,这本书就是一部栩栩如生的现代广告史。
与此同时,看尽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广告界,作者以高识远见之姿, 用心良苦地囊括所有专业知识,并且本着奥美文化的多元开放精神,毫无私心地与外界分享可用的工具。换言之:这本书绝无高不可攀的抽象理论,反而是在喧嚷嘈杂的数字环境中,让人不疾不徐地从中汲取诀窍,起了醍醐灌顶的作用。由于长年处于企业制高点,作者也从经验中沉淀现代领导人须知,并且在专业领域提出层次分明的观点和建议。
我相信,从事任何行业的读者,都可以通过这本书对当今所处的数字世界有一个清晰的通盘理解,进而激发战略层次的特定对策。尽管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但我以为,在拨云见日之后,面对未来,读者能产生更大的信心,采取行动勇往直前。
你不妨一读的译者留言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如今转换跑道,担任牛津大学新学院院长的杨名皓先生,从广告界走向教育界,我确信以他长年累月所铸造的广告魂,无论他身在何处,对行业发展势必萦怀在心。眼前的世界,一切都在翻转。此时此刻,有幸参与这本大书的中文翻译,不仅让我个人从中领悟受益良多,也为我此生的广告职业生涯增添光彩。最后一点也很 重要,永远在线的鞭策与学习是我从作者数十年如一日的所作所为中萃取的心得,在此与读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