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我们的家书,是一本相当接地气的家书,是几乎每一个人稍微努把力都能够得着的家书,是我们这个时代又或者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家书。二十封信,饱含着为父者的生存感悟:家族往事、迁徙历程、周边人情、生活琐屑、哲理格言、科学艺术、基金理财、个性修为、人生得失、自由品性,几乎无所不包,不论女儿懂不懂,有没有兴趣,为父之爱、为父之知,如滔滔江河,滚滚而来。并由私信而公示,由散件而成集,浇了自个的块垒,扬了慈父的关爱,步了育人的幽径。
1. 这是一个普通中国父亲的深情独白,亦是家长共同的育儿心愿;
2. 理科男父亲温情表白,二十封信饱含对慢慢长大女儿的种种关怀和期待;
3. 以真实的育儿经历讲述中国式家庭的教养计划和生活故事;
通过书信这种传统的沟通方式,加深70后木讷父亲和00后活泼女儿的心灵沟通;
序一
喧嚷世代的家信
邓康延
这卷致女儿的书信,是一张情感的单程证。十岁的女儿要穿山越岭,多年以后,才能领悟其中的深意,去回函远方,留痕生活。这是幽深岁月的失落,也是深情生命的牵挂。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低头于手机上的碎片光影,遥控器一分钟就换几个台,饭店吃饭等不得一刻,快递员满街穿梭。书信变得奢侈,邮筒身影孤独。父亲俯身写给女儿的几札书信,因为难得,所以珍贵;因为普适,得以出版。这番家人话语,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他自己,叠映两代人,留鉴当下和来年。
生涯各异,大道相通。生动趣致的是细节,感悟体察在路上。同一屋顶下的亲情,亲情的一份用心,心头的殷殷切切,原是家信的底稿,无须过多修饰,便能自成一格。俗话说,女儿是父亲冬日的小背心,更有调侃称是前世的情人,那种微妙的快乐和期许,以及携手远方的傲娇,可以托付于纸上春秋。
二十封信,饱含着为父者的生存感悟。家族往事、迁徙历程、周边人情、生活琐屑、哲理格言、科学艺术、基金理财、个性修为、人生得失、自由品性,几乎无所不包,不论女儿懂不懂,有没有兴趣,为父之爱、为父之知,如滔滔江河,滚滚而来。并由私信而公示,由散件而成集,浇了自个的块垒,扬了慈父的关爱,步了育人的幽径。
民国时胡适先生曾呼吁民众去写家史自传,以民间视野和实料,订正补充国史。私人的日记、书信、相册,无疑能真切透露家国运道,成为历史来来去去大小路口的标识。一如绵长经年的《傅雷家书》,其言谆谆,其情切切,斯人已逝,却有真知灼见、家境世情汇集流传。穿越人生的大险大恸,那些和风细雨的家叙,成为后世的惊回首、震堂木。
一个人只能陪伴另一个人生命中的一段,伦常如是。再看场上跳高,最终都会杆落谢幕,体悟和超越都在过程之中。所幸人的眷念可以是隔世的超越,悲欣交集,历久弥新。
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想自我抒发就自我抒发,想明明白白地爱就明明白白地表达。生活不过如此。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情感,是为自由。
序二
一本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家书
王绍培
李映宏兄的新书出版在即,要我写几句话,以之为序。老实说,我对写序一事有点惧怕,有限的几次作序的感觉都不甚好总是担心佛头着粪,又不擅长当面表扬,写来就缩手缩脚。序之于我,算得上是一种高难文体了。
映宏兄跟我是武大校友,但我们私下的交往非常有限,早期偶尔通电话,后来更多的是通过文字他创建的微信公众号影响很大。前两年,牛市即将到来之际,他在电话里说,可以到我所在的后院读书会给朋友们讲讲股市大势。恰好那段时间我忙于工作,跑到别的城市去采访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去了。于是这个讲座就搁置了下来。后来虽然还有机会再讲,但股市已经波澜壮阔,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我有时开玩笑说,如果当时他来讲了,身边实现财务自由的人大概又多了一些。我这个话也不是随便讲的,因为我在他的文章里看见他在股市大跌之前及时预警,呼吁离场。像这样有先见之明又能剑及履及的人,我只认识两个,他是其中一个,另一个是我的大学同学老全。
龙门里面的财经文字,写得杀伐决断,经常神机妙算,有点天纵英明的样子。忽一日读到他写给女儿的信,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李映宏出现了。书信里的李映宏时而娓娓道来,时而语重心长,时而苦口婆心,时而面面俱到。他把生命的管理、人生的规划、理想的实现等等,讲得堪称全面、自然,他谈立志、读书、运动、理财,乃至尊老爱幼,都能深入浅出,使人入耳进脑,当然也能长留于心。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这虽是一句套话,但套话总有套话的道理。我们中国式的父母为了儿女,可谓全然无保留、随时可牺牲、甘愿委曲求全,种种用心良苦,真是人世间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实感真情。
也正因为如此,家书是一种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文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书的写作源远流长。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知名度最大的家书,一是《曾国藩家书》,另一本就是《傅雷家书》了。据说在民国,稍微有些文化的家庭里,都会备一本《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是清朝的名臣,在事功方面建树显著,他的后人也是人才辈出,这就证明他的那套修身养性的儒家见地不是空谈,值得重视。傅雷则是性情刚烈的知识分子,他的言传身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儿子傅聪,而傅聪是有成就的钢琴演奏家。当然,傅雷有关艺术的卓越见解早就超出了教子书的范畴,也是自不待言的。
映宏兄在他的家书里,希望他的儿女健康快乐、有能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就是成为一个普通人。在某种意义上,我觉得他自己也是以这样一个普通人自居的。我如果把他的家书说成堪与《曾国藩家书》或《傅雷家书》等量齐观,那多少有点拟于不伦。曾国藩和傅雷真不是普通人。但正因为普通,李映宏的家书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一本我们的家书,是一本相当接地气的家书,是几乎每一个人稍微努把力都能够得着的家书,是我们这个时代又或者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家书,因此它特别具有参考借鉴的价值。在深圳乃至全国很多地方,很多人都不一定有李映宏这样的闲情逸致,不一定像他这样热衷舞文弄墨,那么,找一本别人的家书,采取拿来主义,看看别人的爸爸或妈妈是怎么跟自己的儿女对话的,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启发与收获。
李映宏,1971年12月生,云南昆明人。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学院、财政部财科所,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管理学硕士学位。系知名财经公众号龙门创始人,深圳前海龙门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映宏投身资本市场工作近20年,具备成熟的价值投资理念和丰富的投资经验,曾受邀到长江商学院、武大楚商学院等知名机构发表专题演讲,并担任CCTV-2和深圳卫视等权威财经媒体的节目嘉宾。
第一封信 长大后,希望你能成为这样的人 / 001
第二封信 人生是美好的 / 009
第三封信 财富的意义 / 021
第四封信 为什么要投资理财?如何投资理财? / 034
第五封信 满怀希望地活着2016 年新年之际 /
061
第六封信 为什么要学习? / 066
第七封信 阅读丰富生活 / 077
第八封信 旅行的意义 / 086
第九封信 手足情深似海 / 101
第十封信 常怀诗意与远方 / 111
第十一封信 温故:爸爸的1977 / 124
第十二封信 永远的故乡 / 136
第十三封信 我们家的生活智慧 / 154
第十四封信 梦中的乡村,衰败的农村 / 169
第十五封信 爸爸的上学记 / 180
第十六封信 穷,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208
第十七封信 如何从容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 218
第十八封信 写作的意义 / 231
第十九封信 使自己快乐是一种能力,让别人快乐是一种慈悲 / 241
第二十封信 百善孝为先 / 248
厚重的礼物给爸爸的回信 /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