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人都要有创业者精神?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变化与不确定的时期。我们的经济、我们的公司、我们的工作已经不再稳定和富有保障,只有改变才是永恒的。
如何能够在危机中永立潮头?创业者精神已经被看作21世纪值得信任的问题解决方法。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创业者精神,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像一个创业者来行动和思考,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持续改造我们自身的能力。即便你的公司或职业路径发展势头强劲,你的生存能力依然取决于你是否具有创业者精神以及相应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愿。
在本书中,作者分享了她20年的研究成果和亲历的创业故事。通过本书,读者将学会在面临职业瓶颈或重大抉择时,如何大胆思考并理智行动,如何降低风险来寻求突破,如何在危机中直面寒冬并发现转机,如何正确评估自己的创业性格,如何在变革中积极寻求导师的帮助……本书将向读者展示如何在变幻的经济环境中不断重塑自我并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大胆思考并理智行动?如何降低风险来寻求突破?如何在危机中直面寒冬并发现转机?如何正确评估自己的创业性格?如何在变革中积极寻求导师的帮助?创业者精神就是这些问题的答案。人人都要有创业者精神,来应对这个充满变化与不确定的时期。
基于作者20年的研究成果及指导近千名创业者创业的实战经验写就。
无论是创业者还是遇到职业发展瓶颈的职场人,都需要以创业者精神不断重塑自我以适应变幻的工作环境。
为什么人人都要有创业者精神
我想跟你聊聊莉拉。
莉拉·维莱兹在里约热内卢的一个贫民窟长大。她的母亲是一个女仆,父亲是一个清洁工。20世纪90年代初,莉拉在麦当劳做小时工,但她有一个梦想。
因为当地几乎没什么可以供卷发的非裔巴西女子使用的护发产品,莉拉很有挫败感。穷人也有美丽的权利。她对琪卡说。琪卡自己是个美发师。1993年,这两个外行把莉拉的地下室变成了一个疯狂科学家实验室。她们在自己的丈夫们身上测试了她们的第一款美发产品……他们立刻就开始脱发了。
莉拉和琪卡重回实验室并完善了她们的配方,开了一家美发沙龙。这个美发沙龙平淡无奇,从一个昏暗的走廊走下来,区区300平方英尺。你们怎么可能在这么糟糕的地方成功呢?她们的朋友问。但是两姐妹坚持了下来。很快里约的女人们情愿花费4~6个小时也要在这儿等位,顾客们对她们的护发产品赞赏有加,说护发产品不仅改善了她们的发质,也提升了她们的自信。
当我给朋友们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们经常说:这一定是那种我们经常听到的关于女人如何在小型初创公司取得成功的鸡汤故事吧。但莉拉的故事完全跟小型无关短短几年时间,莉拉的贝莱扎自然公司(Beleza Natural),在有限的几家美发诊所卖出了大量美发产品。到2013年,贝莱扎自然公司每个月为10万顾客服务,拥有2 300名员工,一年营业额达到8 000万美元。
莉拉是如何成功的?她如何从一个麦当劳的小时工成长为百万产值的连锁店老板?更重要的是:我们从她的故事里能学到什么让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更有胆量呢?
我们能学到不少。
首先,我们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传奇零售大亨山姆·沃尔顿曾经说过:如果每个人都按同样的方法做一件事,那你反其道而行之很可能也有市场。莉拉发现了其他人卖的只是美发产品,而她卖的却是自信,她运用了口红心理学的原理。
许多优秀的创意往往满足了未被察觉的某种需求。在20世纪20年代,28岁的厄尔·迪克森是强生公司的棉花采购员,他的妻子约瑟芬常常在做饭的时候不小心切到手指。约瑟芬采用传统的止血方法,把一块布用一根绳子缠在手上止血,但是这个小装置很快就脱落了。她的丈夫开始改进这个装置并且很快向他的妻子,随后向老板展示了他的反向思维成果:一块自带黏性的绷带,中间有一块棉花。他的这一成果被叫作创可贴,直到公司给屠宰场工人和童子军提供免费试用的样品之后,才开始走向成功之路。现在,厄尔的发明销量达数千亿个。
其次,我们可以认识到,心理状态在处理危机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功的最大障碍不是组织上或者文化上的,而是心理和情感上的。每到一个成功的节点,总有人(很有可能是每个人)会说你疯了或者你的想法太疯狂。创新者就是要忽视那些否定他的人并且找到方法勇往直前。莉拉说话轻声细语,害羞,她曾经也不是一个行事大胆、直面冲突或者畅所欲言的人。在提升其他人的自信心之前,她必须先挖掘自己的自信心。
最后,我们可以从她的故事中发现敢于冒险的人很少独来独往,这些寻求打破现状的人需要帮助。虽然金钱的帮助总是好的,但帮助不仅仅指金钱。它更多地意味着一些建议:如何面对恐惧,面对棘手的增长需求如何做决定,如何把海量工作量化成可控制的工作量。当史蒂夫·乔布斯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他总是向微芯片的联合发明家、硅谷之父罗伯特·N.诺伊斯寻求建议。因为自己做的这些事儿,乔布斯充分利用了他和诺伊斯的关系。他会骑着自己的摩托车不请自来地到诺伊斯家里,或者在半夜给诺伊斯打电话。最后诺伊斯气急败坏地对他的妻子说:如果他再打电话来,我是不会再去接了!
在出发这部分,我会标出成为创业者的路标:从消除内心的恐惧到避开质疑者们,再到接近支持者,并利用混乱局面。这部分的主题是态度如何让自己有正确的态度并且能摒弃错误的态度。
在行动这部分,我会讲到如何将你的想法量化。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会帮你找到你的创业者性格,避免初级错误,找到合适的导师,以及学习如何做领导。领导力3.0是我对能够招揽和留住当下拥有超级社交力、超级技能、超级敏锐度的人才的能力的一种叫法。
最后,在回归这部分,我会探讨作为一个创业者意味着什么。这包括了培养企业文化和协调工作与家庭。假设前两部分是创业者精神的工艺的话,那么这部分就是艺术。这部分对我来说也是最有共鸣的。我深信创业者精神的衣钵在于激励和帮助更多的人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同时,作为经营着一个大公司的母亲,我拼命争取在我的职业生涯和家庭生活之间维持一种和谐,我也鼓励我的团队成员这样做。
总之,这些话题总结了我这20年来经历的创业的跌宕起伏,也是让我写这本书的原因。但其实还有一个原因解释了我为什么要现在写这本书。
你不需要一件连帽衫来变成创业者
2012年我访问了威尔克斯大学。它是一所掩藏在宾夕法尼亚州中部过气的矿业城镇里生机勃勃的大学。我在那里做了一个关于创业者精神的演讲。在问答环节接近尾声时,有人在很后面的座位上举起了一只手。我喜欢这些关于创业者的故事,他说,但我不知道它们是否适用于我。我没有什么宏大的想法,我没有人脉,而且我不在硅谷。
但是我的注意力已经有点儿被分散了(我知道我7岁的女儿已经在家等我了),我脱口而出:别担心,你不需要一件连帽衫来成为一个创业者。任何人都可以。虽然这样的答案足够了,但是在我回家的路上他的问题却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对我自己油嘴滑舌的回答越想越不满意。
在创立奋进公司的初期,不论何时我碰到任何不太明白我们在做什么的人(几乎是我遇到的大部分人),我都会用这样的话回答:我们在把硅谷的魔力洒向世界各地拥有人才和梦想的地方,但是这些人仅靠个人能力没有办法将想法付诸现实。我过去认为这仅仅适用于像莉拉一样的人。
现在每个人都需要一点儿魔力。
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一点儿莉拉的勇气。
那天晚上当我回到布鲁克林的家中时,我决定写这本书。我想把它写给那些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学生们。我想把它写给我那两个在等我说晚安的双胞胎女儿。我想把它写给所有不知道如何实现自己梦想的人们,那些每日想将自己的激情付诸每天的生活的人们,那些想影响他们的公司、他们的社区或者更大的世界的人们。
朱莉娅·蔡尔德是一位风格鲜明并打破了职业天花板的创业者,在她的经典烹饪书《掌握法国菜的烹饪艺术》中,她写道:如果有正确的指导,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地方制作法式大餐。
我的这本书在树立远大梦想和做出改变这两点上有着类似的观点。
我曾坚信创业者是与生俱来,不是后天养成的。现在我认为创业者精神,好比烹饪,是可以被任何有学习意愿的人不断练习并精进的。(同时,正像大厨一样,即使技巧最娴熟的创业者也会在创业路上失手掉下平底锅或打破一些鸡蛋。)
最后,掌握创业的艺术不仅和做一门生意有关,它还关乎抓住机会,克服质疑,控制风险,处理混乱,栽培员工,面对挫折和成功,平衡工作和家庭,培养后代确保下一代人也同样可以拥有宏大的梦想。
当你的某个创意被说成疯狂的主意的时候,这何尝不是一种赞美呢?那个时候,你就成功了。
让我们开始行动。
琳达?罗滕伯格,Endeavor的创始人兼CEO。1993年毕业于耶鲁法学院,1997年和Peter Kellner一起在纽约建立了Endeavor。Endeavor寻找那些被Rottenberg称为有潜力的创业者,并为他们提供创业指导,指派顾问,建立起能够与当地投资方联系的网络。她将具有潜力的创业者描述为有能力创造就业岗位、获得营收,并且为下一代人树立榜样。我们的流程大致是寻找创业者、进行选择、提供帮助和接受回馈我们帮助过的创业者会对Endeavor进行回馈。这个项目的影响力远超Rottenberg的想象。现在Endeavor已经在全球拥有17个办事处,并且预计在2015年扩大为25个。2011年,参与项目的创业企业共计营收50亿美元,创造了20万个就业岗位。2012年,两个创业者分别回馈当地的Endeavor办事处100万美元。Rottenberg介绍:如今他们已经成为了其他企业的导师和天使投资人。
目 录
前言 为什么人人都要有创业者精神 / V
第一部分 出发
第一章 从第一天开始 / 001
让脑子而不是耳朵来做决定 / 006
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 011
点燃创新之火 / 016
停止计划,行动起来 / 021
第二章 降低风险 / 029
别赌上全部身家来创业 / 033
别通过朋友验证你的产品 / 040
产品要迎合大众的口味 / 044
那些商学院不会教你的创业技巧 / 048
第三章 危机是你的朋友 / 057
给对手来杯香槟 / 061
直面寒冬 / 068
承认你搞砸了 / 073
坚持品牌的价值观 / 077
转机会出现 / 080
第二部分 行动
第四章 你的创业性格 / 085
钻石型 / 089
明星型 / 094
变革型 / 098
火箭型 / 103
你的创业者特质 / 109
第五章 白板 / 111
自断后路 / 116
别让熟人左右你的创业公司 / 120
微创新 / 124
集中注意力 / 130
梦想要大,但要从小处着手 / 134
一口一口吃掉大象 / 138
第六章 领导力 3.0 / 141
敏捷 / 146
社交力 / 151
警觉 / 157
本真 / 164
第七章 导师圈 / 169
找到自己的导师 / 174
松开导师的手 / 179
亦师亦友 / 183
导师不设限 / 187
导师制的涟漪效应 / 190
第三部分 再出发
第八章 目标导向型职场 / 195
精神资产 / 201
人人都要认同企业文化 / 208
向年轻人学习 / 212
寻找工作和家庭的平衡 / 219
第九章 给未来创业者的信 / 225
立刻行动 / 229
做大事业 / 236
回归家庭 / 241
勇敢梦想 / 247
致谢 疯狂的团队 / 249
注释 /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