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青先生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是著名的音乐学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
田青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尤其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研究领域,他筚路蓝缕,抉微发幽,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中国传统宗教音乐的探索与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进入21 世纪,田青先生致力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他跋山涉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殚精竭虑,大声疾呼。田青曾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为推动非遗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且为非遗保护理念的梳理提供了思想基础。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他的保护传统文化根脉的观念得到了广泛的赞同,非遗保护理念得到弘扬,这成就了田青先生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地位,也在音乐界、宗教界乃至整个文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凭借数十年在学术研究领域的不断开拓和卓越建树,田青先生努力打通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壁垒,把琴学、昆曲、原生态民歌以及古老乐种重新扶至国家殿堂。正如张振涛所说,当年杨荫浏先生借底层艺人翻身作主的大力,把《二泉映月》普及全国,那么田青先生则是借非遗大力,把原生态的保护理念普及全国。在田青先生的倡议下,央视于2006 年第十二届青歌赛正式设立原生态唱法组,成为继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格局之外的另一新领域,对于声乐舞台上的千人一面现象、科学与艺术、中国人的审美取向等关乎歌唱又超出歌唱的命题的讨论引发全国热议。
虽届古稀之年,田青先生仍然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满腔热情,积极投身于中国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中,不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理念
。他策划百戏之祖目连戏展演,宣传中华孝道美德;他在中央电视台《正午学堂》讲授传统音乐,向全国观众普及音乐美学和音乐史;他策划以佛教的经文为表现题材的安心澄意,金石为开展,向大众展现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金言慧语;他针对中国艺术研究院院藏古琴长眠于库房导致其生存样态改变的现状,提出了让古琴发声的倡议,不但充分发掘所藏名琴的乐器属性,彰显其巨大的隐含价值,也为当下历史名琴的保护提供出一套适应古琴自身规律的保护范式。
数十年来,田青先生一心扑在保护和抢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上,他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饱含深情,无论是撰写文章,还是参加演讲、访谈、展览等,田青先生始终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弘扬时代精神作为突出主题。正如乌丙安先生所说,田青先生像保护自己生命一样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