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的名义》是一本散文集,里面通过亲情难忘、心灵美好、乡村风情、街市缩影、古城遐想、思索自然、人文写真、旅途见闻和乡镇记忆九个部分,写出了作者在生活中的所感所想。作者深入生活,含着对故乡、对乡亲的深厚感情,用他清新朴实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个的“小人物”,完整的体现了大众百姓的真实生活。文章语言简练,但却让人读后有着深深的体会。
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大爱之花
——陈绪伟散文集《以爱的名义》序
陈良学
《读者》杂志曾刊出一则寓言故事:某君散步,偶然发现路旁一堆泥土散发着芳香,遂用袋子装回家中置于一隅,不想家中竟变得香气四溢。此君初以为这泥土是来自名山大川的珍宝,抑或是某种稀有名贵的香料。后来,在与泥土的一番对话中方得知,这不过是一堆在玫瑰园和玫瑰花朝夕相处的普通泥土。原本没有香味的泥土,长期浸润在玫瑰园里,也和玫瑰花一样染上了迷人的芳香。这大概正应了大诗人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意境了。
好友陈绪伟先生的第二部散文集《以爱的名义》,就是这样一簇成长于散发着芬芳香味泥土之中的大爱之花。
绪伟饱含着对故乡、对乡亲的深厚感情,用他清新朴实的笔触,把我们带到历尽沧桑的汉水两岸、巴山深处,让我们认识了一大群默默无闻地与命运抗争的“小人物”。在这里,我们惊奇地发现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的生存境况,听到了“小人物”们充满痛苦与欢乐的心声。最美丽的风景在乡村,最感人的故事在民间。绪伟在乡村这座文学的“富矿”里开掘得很深,以至于挖出了五彩斑斓的宝藏。他走进了芸芸众生的心灵世界,在火热的实践中体察伟大时代的变迁,真正做到了心里有底,说话有力;靠民众的喜怒哀乐来启发思路,激发灵感,从而焕发精神,创新思维,创作出这个时代最动人的篇章。
《以爱的名义》大多是写乡村的芸芸众生,凡人琐事,家长里短,田园生活,写得如此细微,如此精致,如此感人至深。书中大多描述的是凤凰山麓南北乡村中的春夏秋冬,春耕冬藏,日出日落中的亲情友情、来来往往。那一篇篇爱意四溢、行云流水般的篇章,读来备感亲切,越读越有滋味,给人一种轻松自然、天人合一的美感。你看,他笔下的凤江梯田:
凤江梯田,从水流湍急的东沟、黄龙洞两大河系攀越到云雾缭绕的凤岭、象鼻梁等无数个叠峰,从草木葱茏的罗家湾匍匐到悬崖峭壁的牛家山,这梯田仿佛无数条飞龙一样绕山梁、随沟湾绵亘不绝。时而迤逦行进,时而回旋如盘,那充满野性的青春活力闪烁着灵动的光芒。
——《大地浮雕》
一个作家能否写出好的作品来,除了具有过硬的文字功底,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厚的生活底蕴和厚实的知识积淀,才能写出好的作品。而那种没有生活的基础和厚实的知识积淀,无病呻吟的东西,读起来令人乏味。正如绪伟所言:
一些平凡的人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用和风细雨的一言一行做了回答,那就是上善若水的人。这样的人,他们秉承了水的坚韧与灵性,在尘世中静守一份自己的净土,在名利中坚守一份自己的平淡,在做事中操守一份自己的理念。那就是:待人接物永远笑脸谦和,做事尽责永远童叟无欺,岁月流年永远厚德载物;只求淡泊一生,别世心安理得;只留似水淌过的痕迹——人品的光辉与人性的伟岸。
——《上善若水的人》
在绪伟的笔下,有善良朴实的老人,也有聪明幼稚的孩子;有贫困的盲人,也有瘸腿的强汉:有撑起破碎家庭的坚强妻子,也有纯朴憨厚不善言语的丈夫;有默默奉献的山区教师,也有大爱无疆的乡村医生:有“移动着橘黄色背影”的清洁工,也有“布满皱纹黝黑脸”的“苕哥”;有朝夕相处的近邻,也有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你看,那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从字里行间向我们扑面而来:
雪虽然越下越大,羊娃的心却敞亮了,爸妈就要回来了。他一口气跑到猴子崖与老君关相接的村道上,可是只看见雪花纷纷落,寒风呼呼地刮,大雾袅袅地升,却没瞅见爸妈的影子。不会的,真的不会的,吴大叔在这个村里是最善良最诚实的人,他说,爸妈回来了,那爸妈一定是走在路上的。就在羊娃忐忑不安的时候,村道上远远的,有两个人影向猴子崖走来。就是爸爸妈妈,就是爸爸妈妈,羊娃喜出望外,叉快步向那两个人影奔去。
——《羊娃的年》
那是一次偶遇,男人单臂背着瘸腿的母亲在医院看病,挂号要排队,满头大汗的他喘着粗气,站在那里腿不停地在打战。“儿啊,走了那么远的路了,放下我吧,我不疼,能在墙边下坐着。”是一个母亲慈弱的声音,她在队子前面听见了,也听清了。于是她回头望了望,那男人的汗已滴湿了地面,没有言语,仍那样背着有些苍老的母亲。轮到她挂号时,她挂了内外两科的号,走出队子,拉开那男人说:“你母亲看内科还是外科?”那男人感到突然,离开队子有些生气,瞬间又转为疑惑,然后不解却又实情地回答说:“母亲腿瘸了,拄着拐杖为我做饭,炒菜倒了拐杖,把手摔断了。”“那就是外科,上二楼,我带你们去。”她不由分说就扶着他们上了楼,到了外科室。
——《一个女人走进来》
暴雨,夜以继日地猛灌,广袤的土地被呛得微微颤抖;洪魔吞噬河岸家园农田,泥石流似猛兽直扑山边的农户村院。鸭蛋河村的杨宗兴,当机立断,顶暴雨、踩泥泞,连续几天转移群众,当他救走最后一位七十多岁的五保户、智障老人李支禄后,不幸被泥石流吞噬了生命。
——《生命之美》
陈绪伟,1956年2月生,大学本科,1976年参加教育工作十八年,后在县委办、县委宣传部、县人大、县政协工作。兼任中国·汉阴三沈文化研究会会长、县作协名誉主席、文联顾问,安康市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1976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有散文、诗歌、小说在《安康日报》《陕西日报》《各界导报》《三秦广播电视报》《陕西广播电视报》《陕西诗歌》《陕西文学界》《延河》《安徽文学》《散文选刊》《散文世界》《海外文摘》等十多家中省市报纸杂志发表文章七百多篇。
著有散文集《乡村的牛》,2011年1月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
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大爱之花——陈绪伟散文集《以爱的名义》序
一、亲情难忘
我爱山城的冬天
幸福哪里找
以爱的名义
写给母亲
清明雨
清石河桥
玫瑰花溅泪
不是为了省钱
羊娃的年
那年父亲五十三岁
做客张老师家
二、心灵美好
一个女人走进来
牵着春光去散步
生命之美
望月女人
瘦骨梁人
牟子河南岸北岸
温暖
不灭的灯笼
上善若水的人
直到把你背上天堂
为胆小者壮胆
三、乡村风情
凤江女人
初夏的凤堰
乡村的夏夜
黑沟的风水
乡村男人(一组)
杀猪过年
乡村的新年
大地浮雕
双河石板瓦的记忆
晚秋的初冬
捧一把乡土
四、街市缩影
狗娃的城市梦
美丽的背影
苕哥的期盼
安康春曲(三章)
黑人
丢失的“主见”
江堤夜色
做事的态度
品味安康
龙城水乡之行
沛县城市的色彩
五、古城遐想
魅力汉阴
感动的空间
文峰塔彤
山城六月
汉阴雨
“无”是幸福
酸楚的暖澎
城市之美——好人彰显
山城冬雪
登安澜楼
六、思索自然
怀念一条江
几棵树
五月的声音
凤江菖蒲
思考河渺
金州汉江边
春声
夏天的雨
北山的秋
今年立冬时
想说山高不容易
七、人文写真
心灵需要文化滋润
龙年说龙节
马年絮话
文学的力量——《把安康带回家》主题征文活动有感
秋寒乍暖文学情
相约三月诗会
我们仰望十月
崇尚中医
年到岁到
巧夺文化与自然的天工——游凤江古梯田
打造安康城市人文精神
八、旅途见闻
火车上的事
班车上的生活
幸福火把
枕着太阳入梦
心静至美
人生不售返程票——读《骆驼祥子》有感
首都秋来散文香
顽童季本勇
永不分离
再见旬邑
九、乡镇记忆
铜钱街
石条街的美丽
田禾沟的乡
酒店垭的酒香
人文双河口
鳌头的上七
金船双坪
让心灵休憩的古镇漩涡
古今铁佛寺
石羊滩的故事(汉阳镇)
观音河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