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作者马向阳先生的第四本文化随笔文集,内容所述多为实录,间有抒怀。涵盖了作者访书、淘书、读书之心得以及日常生活中、与友交流时的切身体会。作者于公务劳顿中忙里偷闲读书思考。每日耕书数页,详加圈点,精心耙梳。于节期假日时寄情文字笔耕不辍,春华秋实,积少成多,快意知足。借阅读,作者既与历史对话亦同现实交流,借写作,作者将从书中得到的内容取其精华后又融入书中。本书记录描摹的是作者亲身经历的生活实景,借此抒发作者内心嗜书的真性情。书名
明斋源于作者书舍斋号。
品评今古典籍,畅论中外名家,犹如叙话桑麻瓜豆,交流稼穑技艺也。
丙申年正月初三晚间,与友人简餐后恰逢零星细雨,安步当车,何妨吟啸;归家后,置身桌前,凝神片刻,撰此题记。
少时,随祖父在乡村劳动,或播种,或耘耔,或间苗,或灌溉,付出了汗水,也收获着快乐。尤其是在劳作闲暇,祖父与农民叔伯们,很随意地蹲在地头或田埂上,一边擦拭着农具,一边回望着田野,眼神里透露出的满是慈祥与爱意。我知道,此时此刻,不仅仅是祖父,任何一位农民其心情都是愉悦而幸福的。
稍长,告别乡村,负笈求学,后又因工作与生计,渡江过海,偏安海岛,读书治学,甘为园丁。四十余年,时光如同东逝之水,一去不返,祖父也已作古多年,其墓前树木已拱,想来不胜今夕之慨。然吾人耕作之习惯,仍一以贯之,不过,曩时耕作的是农田,今日耕作的是书册,虽然对象不同,然辛勤自励、耐心细致、除却芜杂、收获硕果的过程与方式,如出一辙,毫无二致。从祖父身上习得的良好作风,数十年来,也始终伴随左右,助我前行。每日忙完事务,稍有闲情,便耕书数页,详加圈点,精心耙梳,积少成多,蔚为大观;如同祖父当年呕心沥血,春华秋实,粮食满仓,快意知足然。
题记
耕书琐谈
去明斋喝茶
丙申年阅读计划
情人节得《书衣文录》略记
庾信文章老 成
孙犁先生与《中国小说史略》
云卷云舒任去来
《金陵琐事》之琐事
《劫中得书记》之得书记
流沙河先生的病中之吟
《买书记历》阅读札记
岂止一锅白菜而已……
青山在远,秋风欲狂……
《我来晴好》题识
不妨养草
俺也说《聊斋》
《笑我贩书》读后
大师首先是通才
淳厚而美好的人际关系
懂教育的军阀
民国教育的魅力
考试与人性完善
贵在持恒
钱穆笔下的
读《秋风背影》
读《失乐园》(附记一则)
读《行囊有书》
再读《行囊有书》
读《香港寻书》
购《徐懋庸杂文集》随记
题台湾版《中国历代战争史》书后
题魏明伦《巴山鬼话》扉页
伍立杨先生馈书略记
沪上访书随记:《孤灯夜话》
访书不遇随记
行走是阅读的延伸
何妨吟啸
家族之责任
鲁迅撰写的售书广告
董桥的怀旧文童
董桥《一纸平安》读后
漂亮
天下一高
吴昌硕先生逸事
后的贵族
《百年心事·卢作孚传》题识
游鲁迅博物馆并得《品味书简》略记
方宽烈:与时间抢书的人
怪僻之人,则多有惊世之举
《笺注二十作家书简》读后
京剧唱词
读《蔡其矫书信集》随记
钱君匋先生
签名
周末理书札记
书札一束
读《崖州志》
邂逅郑愁予先生
读《张充和题字选集》
在异兰堂谈溥雪斋贝子
耕读,吾之家风也
家庭阅读:成全人的教育活动(代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