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产业投资存在周期长、壁垒高的特点,传统的投资思维很难应用于这个行业,同时过快的资本涌入对于这个传统行业来说并不只是机遇,也使得部分新兴细分领域提前夭折。这里需要我们认清行业的二重属性,怀揣两颗心,使资本成为助推医疗变革的一股力量。
《八问九路:以资本之力助医疗变革》题目八问九路以资本之力助医疗变革是八个问题九个路径的寓意,八问揭示眼下我国医疗股权投资面临的八个主要问题并进行分析,九路提出确保我国医疗股权投资持续快速发展的九个路径。
《八问九路:以资本之力助医疗变革》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叙述方式,医疗股权投资理论是医疗产业投资的基础与前提,《八问九路:以资本之力助医疗变革》附录中的几个专有理论正是笔者结合了20年医疗产业学习及从业经历基础上研究所得,或许填补了国内此领域的空白,也是《八问九路:以资本之力助医疗变革》亮点之一。
刘云,华医资本创始人,风险投资学专业博士,医学硕士。
原GE医疗高管,20年医疗行业经历,涉及制药、医疗设备及医疗耗材各个细分领域,经历研发、销售及市场等多种角色,其中在市场部负责产品管理10年以上,担任了产品经理、高级产品经理、产品组经理及市场经理等医疗企业市场部几乎所有核心岗位的工作。
曾担任国内近十家公募基金公司医疗投资顾问,多家咨询机构及高校外部讲师,国内外几十家生物医疗产业园区顾问。研究及从事的方向为医疗产业经济理论、医疗产业投资、医疗企业战略与整合及医疗基金产品设计。代表作《八问九路》是国内研究中国医疗股权投资的学术著作。
序
导读
八问篇 我国医疗股权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章 医疗产业投资突然火爆的原因、危机与机遇
第一节 医疗产业投资井喷
第二节 医疗股权投资火热的原因
第三节 医疗股权投资将持续黄金15年
第四节 医疗产业股权投资的时点和机会
第五节 医疗投资要坚持理性投资
第二章 原创技术落后30年,估值高于海外3倍
第一节 我国病人治疗效果较差
第二节 中国新药研发投入少
第三节 国内高端医疗器械进口程度高
第四节 国内外医疗产业的性价比
第三章 医疗产业投资中的水深思维
第一节 医疗产业具有很高的门槛
第二节 医疗产业水深,需要借助专业团队
第四章 医疗行业投资中的投行思维
第一节 医疗行业产品报批时间长
第二节 医疗行业市场培育周期长
第三节 投行固有的首次公开发行前(Pre-IPO)投资逻辑
第五章 研发型药企投资周期长,退出途径受限
第一节 药物研发周期长
第二节 药物研发风险高
第三节 药物研发投入成本巨大
第四节 医药企业投资对政策敏感
第五节 退出途径较为单一
第六章 器械行业细分市场小,瓶颈效应突出
第一节 医学影像设备利润空间小、投资陷阱多
第二节 体外诊断规模小、数量多,离散特征明显
第三节 心血管介入器械进口替代率高,合规问题突出
第七章 公立医院改制雷声大雨点小,民营医院投资先天不足
第一节 公立医院改制政策不断,却鲜有成功案例
第二节 民营医院投资先天不足
第八章 养老产业投资的时机及政策问题
第一节 养老产业潜在需求巨大,三大核心问题待解决
第二节 养老产业政策与投资时点
九路篇 确保我国医疗产业股权投资持续快速发展的九大路径
第九章 医疗产业投资应该具备两颗心
第一节 医疗产业的二重属性
第二节 医疗投资的敬畏之心和公益之心
第十章 医疗股权投资应加快走出去和引进来
第一节 海外医疗投资的意义
第二节 海外医疗技术嫁接中国市场
第十一章 医疗基金公司应加快专业化队伍组建
第一节 医疗股权投资团队专业化要求高
第二节 医疗专业投资人才的培养
第三节 专业的力量案例分析
第十二章 秉承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
第一节 医疗企业投资的特殊性:周期长、收益高
第二节 普通合伙人(GP)应该教育有限合伙人(LP)长期投资的理念
第十三章 医疗股权投资应进行深度投后管理
第一节 医疗产业的投后管理更为重要
第二节 案例分析
第十四章 借鉴美国纳斯达克,打造更丰富的退出途径
第一节 中国资本市场上市要求及优劣势
第二节 中国香港资本市场上市要求及优劣势
第三节 美国资本市场上市要求及优劣势
第四节 纳斯达克对于研发型药企上市要求
第五节 期待中国版纳斯达克
第十五章 医疗创新是技术创新基础上的模式创新
第一节 医疗的本质是诊断和治疗
第二节 医疗的创新建立在技术创新上
第三节 案例分析
第十六章 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第一节 政府应加大对于医疗产业的投入
第二节 避免计划经济时代的指令性手段
第三节 遵循劳务价值理论鼓励研发与创新
第四节 学习国外,推行医疗体制改革
第十七章 让资本成为助推医疗变革的力量
第一节 医疗产业股权投资迎来百花齐放的繁荣时局
第二节 创新金融在医疗股权投资中的应用
附录一 二重属性不可分割理论
附录二 劳务价值论在医疗产业的意义
附录三 国际价值论及比较价值原理对于行业发展的思路
附录四 肯尼思·博尔丁的赠予经济学与医疗产业的关系初探
附录五 创新金融理论
附录六 估值理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