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任考试院长岗位上:我的教育人生》作者胡启迪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一名大学教授走上了上海市高教管理岗位。作为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首任院长,参与了1995年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的创建工作。他勤奋务实,呕心沥血,带领班子成员进行了上海市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基本制度建设,在招考改革、内部管理等方面均走在全国招考机构前列。他还参与了上海市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招生收费并轨改革、高考科目与内容改革、春考春招、构建招考立交桥等高考改革项目的调查、设计、决策、实施整个过程,经历了招生录取从手工操作到网上录取的革命性转变。作者通过追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上海市高考改革的历史进程,并提供了自己对高考改革的见解、思考和感知,以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上海高等教育发展走过的道路和取得的成果,供后人评说。
《在首任考试院长岗位上:我的教育人生》共有四个篇章:“我述教育人生”“我思高考改革”“我忆考院创建”“我议教育改革”及相关附文。
《在首任考试院长岗位上:我的教育人生》记述了作者作为一个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由党和祖国一手培养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一生跟党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创造性地发挥螺丝钉精神。
《在首任考试院长岗位上:我的教育人生》有“身随潮滚,初心依旧”的成长成才心路历程,也有带有自传体的教育人生回顾。
2016年11月8日,在2016年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华强教育专项基金“华强奖”颁奖会上,我被授予“特殊贡献奖”。颁奖嘉宾为华强教育专项基金管委会名誉主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郭为禄,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王荣华,他们在颁奖词中说:“他是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的创始人,从1995年考试院创立开始,他呕心沥血,带领班子成员,进行了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基本制度建设,在招考改革、内部管理等方面走在全国招考机构前列。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是全国最早成立的专门教育招考机构之一。本市普通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全面推行招生计划并轨、高考科目改革、春季招生改革试点,都是在他的带领下先行先试。退休后,他始终关注教育改革和考试招生改革,发挥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为推动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就是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第一任院长胡启迪同志。”
隆重的氛围又把我带到当年探索高考改革、创建教育考试院的峥嵘岁月里。20世纪90年代初,正是国家改革开放的猛进期,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有了快速的进程。此时,受组织的召唤,我离开了服务30年的华东师范大学,从数学教授的岗位转到了上海市高等教育管理的岗位。1995年,上海市教育系统领导机构改革,在成立大教委的同时,又组建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为了创建考试院,组织上又把我放在考试院首任院长兼党委书记的岗位上。自此之后的十来年,我与上海“考试与招生改革事业”紧紧连在一起,直至退休。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也爱上了这个事业。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前十年,是上海高考改革的艰辛探索和不凡实践期,作为上海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在上海市委和上海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的高考改革思路不断推进,高考改革措施频频出台。我作为上海市高教局的分管副局长以及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亲历了这段历史时期,组建了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目睹上海市的考试招生机构改革迈上了新台阶。于是产生了一股记述这段经历的创作冲动,以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高等教育发展走过的道路和取得的成果,并供后人评说。
早在2009年,时任上海市高教学会会长的张伟江教授就约我为学会组编的《上海高等教育文库·领导篇》撰书。他认为,“高考改革”是上海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一块,教育考试院的创建是上海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事件。但当时由于个人思虑过多,撰书的想法被搁置了。2015年,挚友伟江教授此事重提,鼓励我提笔记述。并说:“我们都到了这个年纪了,从一个普通青年教师,到大学教授,又走上市高等教育领导岗位,在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上经受了锻炼,备尝常人难以理解的磨难,享受成功的喜悦。每个亲历者都写下自己特有的历程,以绘就一段美丽的教育人生。”受其热情鼓励,我开始聚神构思、搜集材料、提笔写作,今天终于成文。
本书由“我述教育人生”“我思高考改革”“我忆考院创建”和“我议教育改革”四个篇章以及附文组成。其中“我思高考改革”主要记述自1985年至21世纪前10年间,上海市曾进行过的高考改革,特别是我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亲历的高考改革。依据自己的思考,我对“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等实践中的高考改革问题提供自己的感知。在“我忆考院创建”篇章中,记述了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从决策、筹建、挂牌到初创阶段的整个历史过程,为上海招考机构的发展存史。“我忆教育改革”搜集了我在高教局和教育考试院期间,发表的部分文章和讲话。
有幸,我的人生会与“高考改革”结下不解之缘,这个“缘”并非是由自己内生的兴趣爱好或客观命题的吸引诱惑所致,完全是由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的。由此也使我有机会在本书“我述教育人生”篇章中,回首自己的整个教育人生和思想起伏,这是本书比较投入的部分,带有自传的性质。
人生是不同人由于不同出身,不同生长环境,不同时代,不同成长经历所呈现的不同故事。在多维空间中,每个人留下的人生轨迹,仅是一小段曲线,成千上万的曲线编织成一幅群体的图景。我是一个“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由党和祖国一手培养教育的新一代知识分子。我又是一个出生在上海,受教育于上海,最后又一生服务于上海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时代与环境铺垫了我人生的底色。正如地球上的物质离不开引力一样,生活在祖国土地上的我们,整个人生轨迹也离不开时代的激荡,烙刻着中国特色的印记。1960年3月,经过党的多年培养、教育、考验,在大学三年级时,我光荣地在党旗下宣誓加入了党组织。当时在“艰苦奋斗,发愤图强”“做一个红色专家”的激励下,作为一个满怀科学献国抱负的青年学子,我浑身是劲,发奋学习,愿把一切献给党和祖国的事业。入党后我知道,“不仅要组织上入党,更重要的是思想上入党”“党员专家,首先是党员,然后才是专家”。入党初期,有两条标准是明确的,一是党叫干啥就干啥,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二是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是吃苦在前,事事带头,勇挑重担。由此确立了与党和祖国的事业共命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生的信念,践行在又红又专的道路上。在具体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创造性地发挥螺丝钉精神。尽管在确定具体岗位时,我有自己的爱好、兴趣,我会强烈地表达诉求、意愿。但一旦组织决定了,我会尽快地投入到具体岗位中去。
数十年来,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以及改革开放事业波澜壮阔,但也浪涛起伏。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我们个人也身随潮滚,成绩与喜悦,困难与奋斗,坚持与磨炼,思索与升华……谱写着自己平凡的人生之路。但我一生认真、执着,心系事业,从不懈怠,始终不变的是当初立下的信念:不虚度年华,为人民服务,无悔此生。
胡启迪,1939年12月出生于上海。祖籍安徽黟县人。数学教授。196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留校任教后,长期从事数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系统工程、人口控制等。科研项目曾获1990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2年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1977年上海市先进科技工作者。20世纪70年代起任控制理论教研室主任;1984年任数学系主任。1988年1月至1989年8月赴美访问。1992年6月任上海市高等教育局副局长;1995年3月转任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首任院长兼党委书记。后期致力于上海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研究与实施工作。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九届委员,及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2016年11月获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华强教育专项基金“华强奖”的“特殊贡献奖”。
我述教育人生
沐浴教育
乏趣的童年(1939年12月至1945年12月)
萌动的少儿(1946年1月至1951年8月)
茁壮成长在继光中学(1951年9月至1957年8月)
走进华东师范大学(1957年9月至1961年8月)
教师生涯
我的黄金三年(1961年9月至1964年9月)
皖北“四清”经磨炼(1964年10月至1966年7月)
“文革”十年遭折腾(1966年7月至1976年10月)
创建控制理论教研室的实践(1971年7月至1984年5月)
不惑之年任数学系主任(1984年6月至1992年9月)
倾心管理
走上上海市高教管理之路(1992年6月至1995年2月)
在首任考试院长岗位上(1995年2月至2006年5月)
情系教育
退休后的余热(2006年5月至今)
颂师恩
念桃李
我思高考改革
曾经的高考改革
学业水平评价制度的创建
高考单独命题权的获取
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的探索轨迹
高校招生计划和收费体制的改革
不懈探索高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招生的高考改革新模式
由问题导向所呼应的改革探索
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革考试与招生的管理方式
高考制度为什么要改革?
高考制度须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过程中不断变革
社会对高考改革的诉求
高考改革“改什么”和“怎么改”问题
感言高考改革
我忆考院创建
为什么要组建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教育考试院的筹建和挂牌
并轨建制是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初创时期的首要工程
关于“强考益招”与“争创一流”的目标口号
考院创建促进了考试招生事业的发展
重整队伍,继续前行
“三讲”中的自我剖析材料
即知即改,自我净化,重整队伍,在创院路上继续前行
考试院民主管理跨新步
招考工作中的花絮
我议教育改革
把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创一流,上水平,促进上海高校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自学考试——上海开放教育中的一朵奇葩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在新世纪把我院建设成一流教育考试机构而努力奋斗
关于建立上海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若干意见
把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目标愿景锁定好
给多元化评价的实施留出改革的空间——兼议平行志愿推行的得失
上海“春季高考”是如何推出的
附录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胡启迪答记者问
胡启迪就今秋高校招考改革有关政策答记者问
上海各类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部分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