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功用,社会学发展简史,社会学研究方法,文化,社会化,社会结构与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区,社会制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社会变迁与现代化,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等。并在此基础上,联系我国实际,关注我国社会发展实践中的一些重大议题,如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转型与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并探讨了应对之策。这种理论结合实际的内容构思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把握理论知识,深化对社会学的认识。
本书在比较系统地介绍社会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联系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试图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实践作出积极地回应。在这方面,本书强化了对我国社会发展中一些重大议题的关切,诸如关系或涉及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转型与科学发展、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越轨行为与社会治理、社会问题及其应对机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社会现代化等等,在对之进行比较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也在一定程度上探讨了应对策略。这些理论结合实际的内容,在本书的绝大多数章节部分都有相应的体现,其目的主要是让社会学的学习和研究,尽可能跟进时代步伐,充分体现社会学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服务的应用性特质。
前 言
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工作,既有社会学与社会工作本科的专业性质的课程,也有行政管理、法学、中国语言文学等文科的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还有包括了理工科学生在内的全校公共选修性质的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使自己受益匪浅,不仅深化了对社会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也积累了一些个人化的认识和经验。因此,这些年来也的确有自己动手编写一本该方面教材的想法,但考虑到个人才疏学浅,又苦于没有时间保证,所以迟迟未能付诸实施。最近几年,恰逢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教学改革迎来新契机,自己也被委以重任,负责为公共管理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编写《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教材,多年的愿望有机会得以实现,自然十分欣慰。
为了满足《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的需要,本教材内容结构体系的安排如下:
首先,立足于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比较全面系统的社会学基础知识安排全书各章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学的学科对象、学科特点与功用,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社会与文化,人的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结构,初级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社区与城镇化,社会制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社会问题及其对策,社会控制与社会治理,社会保障、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以及社会研究方法等。
其次,本书在比较系统地介绍社会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联系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试图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实践作出积极地回应。在这方面,本书强化了对我国社会发展中一些重大议题的关切,诸如关系或涉及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转型与科学发展、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越轨行为与社会治理、社会问题及其应对机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社会现代化等等,在对之进行比较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也在一定程度上探讨了应对策略。这些理论结合实际的内容,在本书的绝大多数章节部分都有相应的体现,其目的主要是让社会学的学习和研究,尽可能跟进时代步伐,充分体现社会学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服务的应用性特质。
本书的写作与出版得到了很多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谨向大家表达最真诚的谢意:首先,作为编著类的教材,本书参考了学界同仁的众多相关研究成果,尤其是引用和转述了王思斌教授等的大量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如若本书中有引用或转述不当的现象,恳请各位予以批评指正和谅解。其次,由衷感谢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领导给予的关心、公共管理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同事们的鼓励和帮助。再次,本书的出版得到了知识产权出版社的鼎力相助,真诚感谢出版社的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对各位付出的辛勤劳动表达由衷的敬意。最后,也是最应感谢的当然是家人对我生活的贴心照料和工作的大力支持。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编写的确给我提供了一个深化学习的机会,期盼籍此也能够促进自己教学和研究水平有所提升。从这个角度说,编写本教材,与其说要使人昭昭,不如说更是使己昭昭。当然,由于个人水平所限,本书中肯定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不足甚至错误之处,在此笔者恳请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尹保华
2018年3月1日
尹保华,男,1962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教授,中国矿业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公共管理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理论、公共管理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等领域的研究。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领域
二、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社会学的产生的条件与发展过程
二、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三节社会学的功用与学习方法
一、社会学的主要功用
二、学习社会学的方法
第二章社会与文化
第一节社会
一、社会的含义
二、社会的类型划分
第二节文化
一、文化的含义与特性
二、文化的结构与文化分析
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中国的文化建设
第三章社会化
第一节社会化的含义和可能性
一、社会化的含义与意义
二、社会化的可能性
第二节社会化的内容和场所
一、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二、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机构
第三节社会化的过程
一、社会化过程的理论研究
二、社会化过程阶段的划分
三、社会化与人的自由
第四章社会互动
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与类型
一、社会互动的含义与维度
二、社会互动的类型与方式
第二节社会互动的理论模式
一、社会交往理论
二、符号互动论
三、拟剧论
四、本土方法论
五、社会交换论
第三节社会网络与社会互动
一、社会网络的含义与功能
二、网络背景下的社会互动
第五章社会结构
第一节社会结构的含义与单位
一、社会结构的含义与特征
二、社会结构的单位/要素
第二节社会角色
一、社会角色的含义与类别
二、社会角色的扮演
第六章初级社会群体
第一节社会群体的含义及其类型
一、社会群体的含义与特征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划分
三、社会群体的结构
第二节初级社会群体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概念与形成条件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点与类型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与发展趋势
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一、家庭的含义与类型
二、家庭的功能及其变迁
三、婚姻与家庭问题
第七章社会组织
第一节社会组织含义与结构
一、社会组织的定义与特征
二、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与类型
第二节社会组织目标、结构与组织环境
一、社会组织的目标
二、社会组织的结构
三、社会组织的环境
第三节社会组织的管理
一、社会组织的管理理论
二、理想类型的组织管理方式
三、中国单位组织的管理模式及其改革
第八章社区
第一节社区概述
一、社区的概念与构成
二、社区的类型与结构
三、社区研究
四、社区发展
第二节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一、农村社区
二、城市社区
第三节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与后果
二、中国城市化:历史演变与策略选择
第九章社会制度
第一节社会制度的含义与构成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特征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社会制度的类型与功能
一、社会制度的类型
二、社会制度的功能
第三节社会制度的变迁与创新
一、制度变迁的含义与制度的生命周期
二、当代中国的体制改革与制度建设
第十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社会分化与社会阶级
一、社会分化的含义与类型
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三、等级、身份与种姓
第二节社会分层
一、社会阶层的概念与特征
二、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
三、社会分层的理论模式
四、社会分层的标准与方法
第三节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的含义与类型
二、社会流动的模式与影响因素
第四节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一、改革之前的社会分层与流动
二、改革以来的社会分层与流动
第十一章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第一节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的含义与类型
二、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三、社会变迁的理论模式
四、社会规划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第二节社会的现代化
一、现代化的含义、内容与特征
二、理解现代化的理论模式
三、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
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与模式
第十二章社会问题
第一节社会问题概述
一、社会问题的含义与特征
二、社会问题的类型
三、解释社会问题的理论模式
四、研究社会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节几种主要的社会问题
一、人口问题
二、劳动就业问题
三、贫困问题
第十三章社会控制
第一节社会控制的含义、功能与手段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与类型
二、社会控制的功能
三、社会控制的方式
第二节越轨行为
一、越轨行为及其类型
二、对越轨行为发生原因的解释
三、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第三节社会控制与社会治理
一、社会治理及其与社会控制的关系
二、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创新
第十四章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第一节社会保障
一、社会保障的含义与内容
二、社会保障的理念与类型
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重构
第二节社会政策
一、社会政策的含义、类型与功能
二、社会政策过程
三、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
第三节社会工作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与功能
二、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方法
三、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第十五章社会研究方法
第一节社会研究方法概述
一、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类型
二、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第二节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
一、社会研究的五步工作程序
二、社会研究一般过程简析
第三节研究方法运用和研究成果表达
一、基本研究方法的操作运用
二、研究成果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