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坡的著作汗牛充栋,佳作如林。《漫话东坡》一书非“戏说”,非“史料”,而是一位严谨的学者向人们展示作为朝中大臣、文人学士、地方长官、父亲丈夫、酒徒逐客的真实东坡的通俗读物。该书描述了东坡的政治功绩和文学业绩,还广泛涉及东坡人生中琐细的方方面面,如日常生活、喜怒哀乐、平民朋友等。虽然是以东坡的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却不以岁月为序,在结构上用共时性取代了历时性,便于读者从各个不同侧面了解东坡,从而获得更加全面、鲜明的印象。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嘉祐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在政治上属旧党。
莫砺锋,1949年4月出生,江苏无锡人。1979年至1984年师从南京大学中文系程千帆教授攻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位本土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
楔子一
楔子二
第一章 东坡的家庭
一、祖父与双亲
二、弟弟子由
三、妻子王弗、王闰之、王朝云
四、儿孙
五、亲戚
第二章 东坡的交游
一、前辈的忘年之交
二、推心置腹的知己
三、亲如手足的僚友
四、相濡以沫的患难之交
五、深明大义的谪地长官
六、善良质朴的平民朋友
第三章 东坡的弟子
一、黄庭坚
二、张耒
三、秦观
四、晁补之
五、陈师道
六、李启廌
七、李之仪
八、李昭圮
九、李格非、廖正一、姜唐佐等
第四章 东坡的敌人
一、李定、舒亶、何正臣、张躁等
二、朱光庭、贾易、赵君锡等
三、吕惠卿、王珪、林希、沈括等
四、章悖
五、王安石
第五章 东坡在朝廷
一、东坡的政治思想
二、东坡与新法
三、面折廷争的诤臣
四、视富贵如浮云
第六章 东坡在地方官任上
一、发硎初试
二、徐州抗洪
三、杭州的水利
四、万家忧乐在心头
第七章 乌台诗案
一、阴谋的出笼
二、“柏台霜气夜凄凄”
三、营救与出狱
四、乌台诗案的文本分析
第八章 东坡在黄州
一、“缥缈孤鸿影”
二、东坡居士
三、赤壁风月
四、“东坡五载黄州住”
第九章 东坡在惠州、儋州
一、南迁途中
二、“报道先生春睡美”
三、从惠州到儋州
四、“梦里似曾迁海外”
五、“细和渊明诗”
第十章 东坡与人生
一、立足于性情的道德观
二、重视实践的认识论
三、愉快的生活态度
四、平易近人的智者
五、东坡的精神家园
第十一章 东坡与文艺
一、融入生命的艺术气质
二、灵活通脱的文艺思想
三、灵动活泼、诗情浓郁的散文
四、清雄奔放、奇趣盎然的诗
五、以诗为词与逸怀浩气
六、别开生面的书画艺术
第十二章 永远的东坡
一、万众仰慕的一代文宗
二、“大苏死去忙不彻”
三、“东坡百世师”
四、“年年腊月拜坡公”
跋一
跋二
插图
赵孟頫绘东坡像
东坡画像
东坡·黄州寒食诗帖
东坡·新岁展庆帖(局部)
宋刊本东坡先生集书影
宋刊本东坡集书影
眉山三苏祠木假山堂
眉山三苏祠
惠州朝云墓
杭州西湖苏堤
眉山三苏祠东坡雕像
黄州赤壁
武元直·赤壁图
东坡题文同墨竹
东坡·竹石图
郏县东坡墓
东坡笠屐图
马远·西园雅集图(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