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猫 优秀译本 日本文学翻译名家林少华作序推荐 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代表作 教育部新课标推荐书目
定 价:32 元
丛书名:小书虫读经典
《我是猫》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广为流传的代表作。这是夏目漱石忧思发奋所著的作品,以一只猫儿拟人化的视角,全方位多角度酣畅淋漓地展示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日本文学研究专家、知名翻译家林少华作序推荐版本,影响鲁迅极深的讽刺批判小说。
★日本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长盛不衰的经典代表作。
★教育部新课标推荐名著,扩展视野,领略一只猫眼中的世态人情,了解上世纪初邻国日本的国民生活状态。
★知名翻译家李广志译本,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俏皮幽默,适合孩子阅读。
★作家出版社小书虫系列精选作品,梅子涵作序推荐经典,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推荐。
★米色纸张,轻型纸装帧,轻便易携带,伴读好时光。
种好处女地
??——“小书虫 读经典”总序
梅子涵
儿童并不知道什么叫经典。在很多儿童的阅读眼睛里,你口口声声说的经典也许还没有路边黑黑的店里买的那些下烂的漫画好看。现在多少儿童的书包里都是那下烂漫画,还有那些迅速瞎编出来的故事。那些迅速瞎编的人都在当富豪了,他们招摇过市、继续瞎编、继续下烂,扩大着自己的富豪王国。很多人都担心呢!我也担心。我们都担心什么呢?我们担心,这是不是会使得我们的很多孩子成为一个个阅读的小瘪三?什么叫瘪三,大概的解释就是:口袋里瘪瘪的,一分钱也没有,衣服破烂,脸上有污垢,在马路上荡来荡去。那么什么叫阅读瘪三呢?大概的解释就是:没有读到过什么好的文学,你让他讲个故事给你听听,他一开口就很认真地讲了一个下烂,他讲的时候还兴奋地笑个不停,脸上也有光彩。可是你仔细看看,那个光彩不是金黄的,不是碧绿的,不是鲜红的。那么那是什么的呢?你去看看那是什么的吧,仔细地看看,我不描述了,总之我也描述不好。
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很多很多年来,人类一直在想办法,让儿童们阅读到他们应该阅读的书,阅读那些可以给他们的记忆留下美丽印象、久远温暖、善良智慧、生命道理的书。那些等他们长大以后,留恋地想到、说起,而且同时心里和神情都很体面的书。是的,体面,这个词很要紧。它不是指涂脂抹粉再出门,当然,需要的脂粉也应该;它不是指穿着昂价衣服上街、会客,当然,买得起昂价也不错,买不起,那就穿得合身、干干净净。我现在说的体面是指另一种体面。哪一种呢?我想也不用我来解释吧,也许你的解释会比我的更恰当。
生命的童年是无比美妙的,也是必须栽培的。如果不把“经典”往这美妙里栽培,这美妙的童年长着长着就弯弯曲曲、怪里怪气了。这个世界实在是不应当有许多怪里怪气、内心可恶的成年人的。这个世界所有的让生命活得危险、活得可怜、活得很多条道路都不通罗马的原因,几乎都可以从这些坏人的脚印、手印,乃至屁股印里找到证据。让他们全部死去、不再降生的根本方法究竟是什么,我们目前无法说得清楚,可是我们肯定应该相信,种好“处女地”,把真正的良种栽入童年这块干净土地,是幼小生命可以长好、并且可以优质成长的一个关键、大前提,一个每个大人都可以试一试的好处方,甚至是一个经典处方。否则人类这么多年来四面八方的国家都喊着“经典阅读”简直就是瞎喊了。你觉得这会是瞎喊吗?我觉得不会!当然不会!
我在丹麦的时候,曾经在安徒生的铜像前站过。他为儿童写过最好的故事,但是他没有成为富豪。铜像的头转向左前方,安徒生的目光童话般软和、缥缈,那时他当然不会是在想怎么成为一个富豪!陪同的人说,因为左前方是那时人类的第一个儿童乐园,安徒生的眼睛是看着那个乐园里的孩子们。他是看着那处女地。他是不是在想,他写的那些美好、善良的诗和故事究竟能栽种出些什么呢?他好像能肯定,又不能完全确定。但是他对自己说,我还是要继续栽种,因为我是一个种处女地的人!
安徒生铜像软和、缥缈的目光也是哥本哈根大街上的一个童话。
我是一个种处女地的人。所有的为孩子们出版他们最应该阅读的书的人也都是种处女地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好好种,孩子们也应当好好读。真正的富豪,不是那些瞎编、瞎出下烂书籍的人,而应当是好孩子,是我们。只不过这里所说的富豪不是指拥有很多钱,而是指生命里的优良、体面、高贵的情怀,是指孩子们长大后,怎么看都是一个像样的人,从里到外充满经典气味!这不是很容易达到。但是,阅读经典长大的人会渴望自己达到。这种渴望,已经很经典了!
作者简介:
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小说家,对日本近代文学有极大影响。他的肖像甚至出现在日本1000元日元钞票正面,足以见其在日本国民心中的影响力。他的代表作有《我是猫》《心》《哥儿》《虞美人草》。除小说家外,夏目漱石也是著名的俳句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夏目漱石几乎影响了日本近代所有重要作家。
译者简介:
李广志,男,1966年9月出生于内蒙古通辽市,现为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1990年内蒙古大学外语系日语专业毕业,硕士毕业于日本岩手大学,2015年日本关西大学亚洲文化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日本文化、中日交流史研究。热爱文学,发表小说和散文等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