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肤之目》自1996年第一版问世,便成为经典的建筑理论著作。对每一位初次习读尤哈尼·帕拉斯玛经典文章的学生来说,《肌肤之目》是一种启示,它极具说服力地为建筑文化提供全然崭新的见解。《肌肤之目:建筑与感官(原著第三版)》新加入了建筑作家和教育家彼得·迈克凯恩斯(Peter MacKeith)的文章,以便读者更深入理解帕拉斯玛思想的来龙去脉。这些文字将帕拉斯玛的个人传记与建筑思考的概要相结合,后者包括其起源,与北欧及欧洲古今思想的关系。这篇文章关注的重点是帕拉斯玛从根本上对待建筑人性、深刻、敏感的态度,并使读者更加了解他。这些配图来自帕拉斯玛的草图和他自己的摄影。
当我身处多雨的纽约,坐下来写这些话语,我想起赫尔辛基早冬白色的新雪和湖面上的薄冰,回忆起芬兰寒冬中的往事:那儿,人们每年都会在北方厚厚的冰面上开辟临时捷径。几个月后,冰层渐渐融化,仍有人斗胆在冰面上驾车而猝然落水。我几乎能想象那最后一瞥,白色的破冰之间失事的汽车在下沉,黑色的湖水慢慢灌了进来……芬兰的美真是一种悲意而神秘的美。
我与尤哈尼·帕拉斯玛分享关于建筑现象学的思考是在1991年8月间,当时我初访芬兰,出席在于韦斯屈莱(译者注:芬兰小城,阿尔瓦·阿尔托的故乡)举办的第五届阿尔瓦-阿尔托研讨会。
1992年10月我们再次在赫尔辛基相遇,当时我正在那里参与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设计竞赛工作。我还记得我们谈到了梅洛·庞蒂的著作,其内容可以被用来解释或指导建筑中体现的空间序列、质感、材料和光影。我还能回忆起这次对话发生在一次午餐中,在一艘停靠在赫尔辛基港的巨大木船的甲板下,当木船在港口部分冻结的冰块间轻微地来回摇摆时,团团热气从我们的菜汤上方旋转腾空。
我体验过尤哈尼·帕拉斯玛的建筑,从他在罗瓦涅米(译者注:芬兰拉普兰省省会)精彩的博物馆加建到芬兰西南部土库群岛一个引人瞩目的石头小岛上的木制夏季别墅。在这些地方,空间带给人的感觉、声音和气味与它的外观一样重要。帕拉斯玛不只是一位理论家,他更是一名有着现象学洞察力的睿智建筑师,他把难以解析的感官建筑付诸实践,而建筑的现象特性又有助于其作品的建筑哲学具体化。
1993年,在中村敏男(Toshio Nakamura)的邀请下,我们与阿尔伯托·佩雷斯·戈麦斯(Alberto Perez Gomez)一起合作出版了《感知的问题:建筑现象学》一书。几年之后,出版商A+U杂志社再版了这本小册子,因为其中的讨论对其他很多建筑师也很重要。尤哈尼·帕拉斯玛的《肌肤之目》,正是植根于《感知的问题:建筑现象学》这本书,它更加紧凑、清楚地讨论了最关键的现象学维度里,人的身体在建筑中的体验。自从丹麦建筑师SE.拉斯姆森1959年出版《体验建筑》以来,还没有一本如此简洁明了的文稿,能在21世纪建筑发展的关键时刻,既有益于学生,又有助于建筑师。
梅洛·庞蒂生前最后一部未竟之作《可见的与不可见的》包含这样令人惊叹的一章:“交错与交织”(这实际上成为我在1992年为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竞赛命名的出处-Chiasm被置换成了Kiasma,因为芬兰语里没有字母C)。在一章论述“事物的范围”的文稿中,梅洛一庞蒂写道:“它莫不过天上地下,只是大量事物聚集在一起的场所而已,或者说是一个类别名称,或者说是一种概念的逻辑可能,或者说是一种‘意识潜能’的系统:它是一种新的存在,一种多孔的、丰富的或普遍的存在……”
尤哈尼·帕拉斯玛(Juhanl Pallasmaa)是芬兰*杰出的建筑师和建筑思想家之一。他曾经的头衔包括:赫尔辛基工业艺术学院院长;赫尔辛基芬兰建筑博物馆馆长;赫尔辛基工业大学建筑系教授兼主任。他同时在全球多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帕拉斯玛曾写作和编辑三十余部著作,其中包括《肌肤之目:建筑与感官》(Academy,1995 and John Wiley & Sons,2005),《思考之手:建筑存在与具身的智慧》(John Wilev&Sons,2009)以及《具象化的图像:建筑的想象和意象》(John Wiley & Sons,2011)。
序言 薄冰斯蒂文·霍尔
触摸世界 第三版导言
第一部分 视觉与知识
视觉中心主义批判
自恋与虚无的眼睛
口头和视觉空间
视网膜建筑与塑性的遗失
视觉图像的建筑
物质与时间
抵制阿尔伯蒂之窗
新视觉与感官的平衡
第二部分 以身体为中心
多重感觉的体验
阴影的重要性
音响的亲密感
静默、时间和孤独
气味的空间
触摸的形状
石头的味道
肌肉和骨骼的图像
行为的图像
身体的确认
身体的模仿
记忆和想象的空间
一座感官建筑
建筑的任务
一个门把手,一次握手
关于尤哈尼·帕拉斯玛及其作品的介绍 彼得·迈克凯恩斯
译后记
注释
索引
图片出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