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是对中日韩“亚洲校园”计划试点阶段质量状况的一个全面反映和总结。“亚洲校园”计划(CAMPUA Asia)全称为“亚洲大学学生交流集体行动计划”,是由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共同倡议发起、三国政府主导实施的高等教育交流计划。2011-2016年是“亚洲校园”计划的试点阶段,三国共26所重点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首尔大学、高丽大学等)联合打造的10个项目顺利实施。受三国政府委托,教育部评估中心作为中方质量保障机构,与日本、韩国评估机构联合对试点项目开展质量监控与保障工作。经过中期和终期两轮质量评估,教育部评估中心形成了《“亚洲校园”试点项目质量监控中期报告》《“亚洲校园”试点项目优秀实践案例集萃》《“亚洲校园”试点项目终期评估报告》等基础性报告。在三份报告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大量第一手实地调研考察获取的典型案例和数据事实,组织编写《“亚洲校园”跨境高等教育项目质量报告》,重点从“目标与实施”“联合人才培养”“学生服务与发展”“增值与成果”“质量保障”等方面,全面客观地反映“亚洲校园”项目总体质量情况,并对项目下一阶段规模扩大、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前 言
“亚洲校园”计划(CAMPUS Asia),全称为“亚洲大学学生交流集体行动计划”(Collective Action of Mobility Progra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Asia),是根据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和《2020中日韩合作展望》的精神,由中日韩三国政府主导、自上而下达成的教育交流计划。为保证“亚洲校园”计划的顺利实施,三国联合成立了由政府部门、大学、评估机构、产业界代表组成的“中日韩大学交流合作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并由三国质量保障机构负责对实施项目进行质量监控和保障。
2012年,“亚洲校园”计划首批10个试点项目正式启动。试点项目结合自身资源优势,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大学交流活动,旨在探索出适用于亚洲地区大学交流与合作的模式和体系,并通过积累的经验和优秀实践,为开发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交流项目、逐步拓展项目规模提供依据。为加强试点项目的过程监控,受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委托,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以下简称“评估中心”)于2014年对10个试点项目质量进行了中期评估,编制完成了《“亚洲校园”试点项目质量监控中期评估报告》,同年,启动了“亚洲校园”试点项目优秀实践案例的遴选工作,编制完成《“亚洲校园”试点项目优秀实践案例集萃》。两份报告在“中日韩大学交流合作促进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获得了三国政府部门、专家委员、高校代表和评估机构的一致肯定和好评,并获教育部推荐,在国家外交层面的“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媒体见面会上进行宣传。
2015年,“亚洲校园”计划试点项目实施进入后期阶段。为对这一重要跨境高等教育合作计划进行全面“体检”,客观、翔实地反映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和教育教学质量,为计划正式实施提供参考,2015~2016年,评估中心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指导下,会同日本、韩国评估机构,对“亚洲校......
周爱军,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工学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评估、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曾任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评估室副主任,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专业评估处处长,认证工作处处长。2014年1月任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副秘书长。
第一章 “亚洲校园”计划及其质量保障/001
一 “亚洲校园”计划的提出/003
二 “亚洲校园”计划的质量保障/012
第二章 “亚洲校园”计划跨境质量监测结果及分析/019
一 目标及实施/022
二 学术项目的合作优势/031
三 学生支持/043
四 项目增值/049
五 内部质量保障/057
第三章 “亚洲校园”计划质量提升建议/065
一 注重项目全过程管理,完善项目进退机制/068
二 探索建立跨境高等教育学习成果互认制度/069
三 深化中日韩三国大学跨国协同培养机制/070
四 建立激励支持机制,提升师生积极性/070
第四章 “亚洲校园”跨境教育合作学术项目质量监控指导方针/073
一 引言/075
二 目的/076
三 质量监控指导方针/077
附 录/085
附录一 中日韩有质量保障的大学交流与合作指导方针/087
附录二 “中日韩大学交流合作促进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三方共识/092
附录三 “中日韩大学交流合作促进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三方共识/094
附录四 “中日韩大学交流合作促进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三方共识(草案)/097
附录五 “亚洲校园”试点项目学生交流情况统计/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