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2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定 价:39 元
- 作者:万洪文,詹正坤 编
- 出版时间:2010/8/1
- ISBN:9787040297690
-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O64
- 页码:445
- 纸张:
- 版次:2
- 开本:16开
《物理化学(第2版)》全面采用了万洪文教授提出的“化学平衡基本原理的教学新体系”。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第一篇化学热力学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和重写,由3章变为5章。全书共分五部分十一章,包括:第一篇化学热力学(热力学一、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多相平衡系统热力学,化学反应系统热力学),第二篇统计热力学基础,第三篇胶体及界面化学,第四篇化学动力学(基元反应动力学,复杂反应动力学),第五篇电化学(基础电化学,应用电化学)。
《物理化学(第2版)》可供高等师范院校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使用,也可供其他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学参考。
物理化学是研究化学系统行为最一般的宏观、微观规律与理论,它是化学的理论基础。物理化学因其在化学学科中的特殊地位,其教学在化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编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物理化学》从2002年出版至今,在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的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及吸收近年来物理化学教学研究成果,结合兄弟院校特别是使用该教材院校教师的建议对教材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材完全符合“化学专业教学基本内容”对物理化学课程的要求。修订工作主要有:
1.删除了原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部分,将其中与教学基本内容密切相关的部分,用小号字列在相应章节中,方便选学。
2.为更加便于教师讲授、学生自学,对原书第一篇化学热力学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和重写。由3章变为5章。全面采用了万洪文教授提出的“化学平衡基本原理的教学新体系”。为了避免与自动发生的过程等一类概念相混淆,修订后的教材定义“自发过程”这一名词时,特别指出这一称谓强调系统在两状态间变化时具有对外作功的能力,即两状态间自发变化的趋势,而与系统在此两状态间变化的具体过程及是否对外作功无关。
万洪文教授提出的化学平衡教学新体系和发表的系列论文经过专家鉴定并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国内物理化学教学方面的著名教授(傅献彩、屈松生、江琳才、蒋亦芹等)参加的鉴定会上对该项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此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尚未见有系统报道,属于首创,其重要性在于创造性地完善和充实了化学平衡原理的基本规律,并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物理化学中化学平衡基本原理的教学将会起到指导作用,此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广泛推广应用。
3.对第四篇化学动力学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重写,除唯象动力学一节外,其余部分都是在宏观的层面上介绍基元反应动力学规律及其在各类反应系统中的应用。直接从基元反应的层次上介绍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和处理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修订工作主要由万洪文、詹正坤负责。对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物理化学(第2版)》修订提出建议、意见及帮助的教师和学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能力所限,虽经修订,书中谬误及不当之处仍难避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第一篇 化学热力学
第1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1节 热力学基本概念
1.1.1 系统与系统的性质
1.1.2 系统的状态
1.1.3 状态函数
1.1.4 过程与途径
1.1.5 热与功
1.1.6 体积功的计算
练习
第2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1.2.1 热力学能
1.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1.2.3 焓
1.2.4 热容
练习
第3节 气体系统中的应用
1.3.1 理想气体
1.3.2 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
1.3.3 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1.3.4 Carnot循环
1.3.5 实际气体
练习
第4节 化学反应系统中的应用
1.4.1 标准摩尔反应焓
1.4.2 焓的规定值
1.4.3 标准摩尔反应焓的计算
1.4.4 等温化学反应
1.4.5 非等温化学反应
1.4.6 相变过程
练习
练习题
第2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1节 Clausius不等式与熵
2.1.1 实际过程都是热力学不可逆过程
2.1.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典型表述
2.1.3 Carnot原理
2.1.4 状态函数——熵
2.1.5 熵增原理
2.1.6 熵流与熵产生
练习
第2节 熵变的计算与应用
2.2.1 等温可逆过程熵变的计算
2.2.2 变温可逆过程熵变的计算
2.2.3 不可逆过程熵变计算举例
2.2.4 规定熵
练习
第3节 自由能函数与自由能判据
2.3.1 Gibbs自由能与过程性质的判据
2.3.2 Helmholtz自由能与过程性质的判据
2.3.3 自发过程与作功能力
2.3.4 过程自发方向与限度的判据
2.3.5 两类判据的关系
练习
第4节 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
2.4.1 热力学基本方程
2.4.2 特征偏微商和。Maxwell关系式
2.4.3 应用举例
练习
第5节 自由能函数改变值的计算及应用
2.5.1 基本计算公式
2.5.2 等温简单状态变化过程
2.5.3 相变过程
2.5.4 等温等压下的化学反应
练习
练习题
第3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第1节 偏摩尔量与化学势
3.1.1 组成标度
3.1.2 偏摩尔量
3.1.3 化学势
3.1.4 化学势判据
3.1.5 化学势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练习
第2节 气体混合物热力学
3.2.1 理想气体系统
3.2.2 纯实际气体系统
3.2.3 逸度因子及其求法
3.2.4 实际气体混合物
练习
第3节 液体混合物热力学
3.3.1 纯液体的蒸气压与化学势
3.3.2 蒸气压与组成的关系
3.3.3 理想液体混合物
3.3.4 实际液体混合物
练习
第4节 稀薄溶液热力学
3.4.1 理想稀薄溶液
3.4.2 实际溶液
3.4.3 稀溶液的依数性
练习
练习题
第4章 多相平衡系统热力学
第1节 多组分多相平衡
4.1.1 描述相平衡系统状态的独立变量
4.1.2 相律及应用
4.1.3 相图概述
练习
第2节 单组分多相平衡系统
4.2.1 一般讨论
4.2.2 两相平衡时温度与压力的关系
4.2.3 单组分相平衡系统举例
4.2.4 连续相变
练习
第3节 两组分气一液平衡系统
4.3.1 两组分多相平衡系统的一般讨论
4.3.2 两组分两相平衡系统温度、压力与组成的关系
4.3.3 理想液态混合物的相图
4.3.4 实际液态混合物的相图
4.3.5 不完全互溶双液系统的相图
第4节 两组分液一固系统相图
4.4.1 形成简单低共熔混合物的液一固系统相图
4.4.2 形成固态溶液的液一固系统相图
4.4.3 水一盐系统相图
4.4.4 复杂相图
练习
第5节 三组分系统的相平衡
4.5.1 三组分系统的组成表示法
4.5.2 三组分盐水系统相图
4.5.3 三液系统相图
练习
练习题
第5章 化学反应系统热力学
第1节摩尔反应Gibbs自由能的计算
5.1.1 Gibbs自由能的规定值
5.1.2 标准摩尔反应Gibbs自由能(298.1 5K)的计算
5.1.3 标准摩尔反应Gibbs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
练习
第2节 化学反应的自发方向和限度
5.2.1 化学反应Gibbs自由能和反应的亲和势A
5.2.2 化学反应过程中Gibbs自由能变化
5.2.3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
5.2.4 化学反应的不可逆程度
练习
第3节 化学反应标准平衡常数
5.3.1 气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5.3.2 液相(或固相)混合物与溶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
5.3.3 多相反应的平衡常数
练习
第4节 各种因素对化学反应平衡的影响
5.4.1 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5.4.2 系统压力对平衡的影响
5.4.3 组成对平衡的影响
5.4.4 应用示例
练习
第5节 对化学反应平衡的讨论
5.5.1 平衡的稳定性
5.5.2 多个化学反应共存系统中的化学平衡
5.5.3 生物系统中的化学平衡问题
第6节 线性不可逆过程热力学
5.6.1 非平衡系统的局域平衡假定
5.6.2 Onsager倒易关系与最小熵产生原理
5.6.3 输运过程
练习
练习题
第二篇 统计热力学基础
第6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第1节 统计力学基础知识
6.1.1 统计系统分类及系统状态
6.1.2 预备知识
6.1.3 Boltzmann关系式
6.1.4 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6.1.5 系统的微观状态数力
练习
第2节 Boltzmann分布律
6.2.1 最概然分布
6.2.2 平衡分布
6.2.3 Boltzmann统计与量子统计
6.2.4 配分函数及其物理意义
6.2.5 Boltzmann分布律的简单应用
练习
第3节 分子配分函数的计算
6.3.1 热力学量与配分函数的关系
6.3.2 零点能选择所产生的影响
6.3.3 配分函数的析因子性质
6.3.4 各种运动形式配分函数的计算
练习
第4节 热力学函数的统计计算
6.4.1 统计计算中的几个问题
6.4.2 单原子分子热力学函数的统计计算
6.4.3 双原子分子热力学函数的统计计算
练习
第5节 热力学定律的统计力学解释
6.5.1 热与功
6.5.2 熵
6.5.3 自由能与等温化学平衡
练习
第6节 系综方法介绍
6.6.1 基本概念
6.6.2 正则系综和正则配分函数
6.6.3 系统热力学量与正则配分函数的关系
6.6.4 正则配分函数的计算
练习题
第三篇 胶体及界面化学
第7章 胶体及界面化学
第1节 界面现象及界面自由能
7.1.1 界面自由能
7.1.2 界(表)面效应
7.1.3 弯曲液体表面的附加压力
7.1.4 弯曲液体表面上的蒸气压
7.1.5 润湿作用
练习
第2节 溶液的界(表)面吸附
7.2.1 溶液的界(表)面吸附
7.2.2 Gibbs吸附公式
7.2.3 表面活性物质的基本性质
7.2.4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7.2.5 分子有序组合体
练习
第3节 固体表面吸附
7.3.1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7.3.2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7.3.3 BET吸附等温式
7.3.4 吸附热及其他形式的吸附等温方程
7.3.5 界面吸附通用等温式
练习
第4节 胶体性质和结构
7.4.1 胶体分散系统
7.4.2 电动现象和双电层结构
7.4.3 胶体的结构
7.4.4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现象
7.4.5 溶胶的光学及动力性质
练习
第5节 大分子化合物性质与大分子化合物溶液
7.5.1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7.5.2 大分子化合物溶液的渗透压
7.5.3 大分子化合物溶液的黏度
7.5.4 盐析和胶凝
练习
练习题
第四篇 化学动力学
第8章 基元反应动力学
第1节基本概念
8.1.1 化学反应速率
8.1.2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
8.1.3 基元反应
练习
第2节 基元反应动力学规律
8.2.1 浓度与反应速率——质量作用定律
8.2.2 反应动力学
8.2.3 温度与反应速率——Arrhenius定律
8.2.4 Arrhenius活化能
8.2.5 微观可逆性原理
练习
第3节反应历程
8.3.1 “反应历程”一词的含义
8.3.2 平行反应
8.3.3 对峙反应
8.3.4 连续反应
8.3.5 反应历程的近似处理方法
……
第二篇 统计热力学基础
第6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第三篇 胶体及界面化学
第7章 胶体及界面化学
第四篇 化学动力学
第8章 基元反应动力学
第9章 复杂反应动力学
第五篇 电化学
第10章 基础电化学
第11章 应用电化学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