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形态的心理学也称常识心理学、民间心理学、民俗心理学、素朴心理学、大众心理学、民众心理学、群众心理学、百姓心理学等。这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创建的心理学,是存在于普通人生活经验中的心理学,是普通人对心理行为的性质、根源、构成和功能的归类、假定、猜想、解释和干预。常识心理学是指称或表达一种或在科学心理学之外的,或与学术心理学相对应的,或体现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的,为普通人所创造、拥有、延续、运用的关于生活中的人的心理行为的日常理论、方法和技术。常识心理学包含个体的常识心理学、社会的常识心理学、生活的常识心理学和科学的常识心理学。每个人实际上都是常识意义上的心理学家。常识心理学既是普通人理解心灵的指南,也是普通人心灵活动的指南。常识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发展的生活和文化资源,它的未来不会随着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壮大而灭亡,相反,它会从科学心理学中吸收资源。当科学心理学的普及使心理学的科学知识变成常识时,常识心理学便通过科学化进入和影响普通人的生活。
常识心理学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创建的心理学,是存在于普通人生活经验中的心理学,是常人对心理行为的性质、根源、构成和功能的归类、假定、猜想、解释和干预。常识心理学是指称或表达一种或在科学心理学之外的,或与学术心理学相对应的,或体现在常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为普通人所创造、拥有、延续、运用的关于生活中的人的心理行为的日常理论、方法和技术。每个人实际上都是常识意义上的心理学家。常识心理学既是普通人理解心灵的指南,也是普通人心灵活动的指南。常识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发展的生活和文化资源,它的未来不会随着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壮大而灭亡,相反,它会从科学心理学中吸收资源。当科学心理学的普及使心理学的科学知识变成常识时,常识心理学便通过科学化进入和影响普通人的生活。
葛鲁嘉,1956年生,哲学博士,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本土心理学、理论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等领域具有独特的学术建树和重要的学术影响。主持教育部、吉林省、吉林大学等各类机构的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120余篇,获得多项部省级科研奖。主要学术思想和研究构想涉及:本土心理学的研究,包括心性心理学、儒家心理学、道家心理学、佛家心理学、智慧心理学;新心性心理学研究,包括新心性心理学、心理资源论析、心理文化论要、心理生活论纲、心理环境论说、心理成长论本、心理科学论总;心理学形态的研究,包括常识形态的心理学、哲学形态的心理学、宗教形态的心理学、类同形态的心理学、科学形态的心理学、资源形态的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包括新理论心理学、心理学科学观、心理学新思潮、心理学本土化、心理学方法论、心理学价值论;心理学新探的研究,包括科学心理学、本土心理学、东方心理学、文明心理学、体证心理学;以及心理学分支的研究,包括新文化心理学、新历史心理学、新民族心理学、新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 常识心理学总论
第一节 生活常识的新内涵
第二节 常识心理学的界定
第三节 常识心理学的形态
第二章 常识心理学的类别
第一节 常识心理学的分类
第二节 个体的常识心理学
第三节 社会的常识心理学
第四节 生活的常识心理学
第五节 科学的常识心理学
第三章 常识心理学的探析
第一节 常识心理学的性质
第二节 常识心理学的传递
第三节 常识心理学的价值
第四章 常识心理学的产生
第一节 常人与专家的对应
第二节 日常生活经验构成
第三节 日常心理经验构成
第四节 常人的心理学应用
第五节 生态化常识心理学
第五章 常识心理学的演进
第一节 进化心理学的主张
第二节 常识心理学的变革
第三节 个体与群体的经验
第四节 代际与历史的演进
第六章 常识心理学的解说
第一节 个体发展的思想取向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观点
第三节 社会关系的现实形成
第四节 自我理解的社会延伸
第五节 常识心理学的建构性
第七章 常识心理学的构成
第一节 常识心理学的术语
第二节 常识心理学的理论
第三节 常识心理学的方法
第四节 常识心理学的技术
第五节 常识心理学的工具
第八章 常识心理学的功能
第一节 常识心理学的基本价值
第二节 对心理行为本身的理解
第三节 对人类心理行为的理解
第四节 对心理行为本身的干预
第五节 对人类心理行为的干预
第九章 常识心理学的关系
第一节 常识心理学与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常识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
第三节 常识心理学与科学的关系
第四节 常识心理学与知识的关系
第十章 常识心理学的命运
第一节 常识心理学能否被替代
第二节 常识心理学提供的借鉴
第三节 常识心理学的未来命运
参考文献
后记
《常识形态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生活形态和日常存在》:
心理学也并不例外。所有心理学家都在他们的科学思考中运用常识的观念,但他们这样做时通常并不分析常识并使之明确化。在日常生活中,常人拥有的民俗心理学是由大量心照不宣的原则和范式构成的松散网络,这制约着各种常识心理学术语的使用,像感觉、愿望、意图、信念、希望、担忧、痛苦、快乐,等等。许多心理学家都借用常识心理学的词汇。当然,实证的科学心理学采纳自然科学的取向,把心理科学的进步看作是抛弃常识、神话和迷信的过程。特别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它把常识心理学的心灵主义用语都当作前科学的怪物。行为主义心理学不仅把常识心理学扔进了垃圾箱,而且力图设计新的科学术语和概念取而代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就认为,常识心理学的概念是未开化时期的遗留物,是迷信、魔法和巫术的拼凑物。
常识心理学对常人的日常生活来说非常重要,对科学心理学来说也具有一定意义。常识心理学被一些心理学家称为外行的想法,是外行对人的心理行为的理解和解释,外行通过自己的经验就能够证明自己的心理状态,知晓自己为什么在这样的情境中做这样的事情,在那样的情境中做那样的事情。可叹的是,心理学家却常常看不到这样的事实,并忽略外行的见识。外行声称拥有的那类经验在现代的科学心理学中几乎无容身之地。实际上,正是普通人而不是科学家意识到和把握住了基本的真理。外行对人的心理行为的理解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心理学发展需面对的重要论题。实际上,每个普通人都拥有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能力,这种能力给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自相矛盾的任务。对于一个已经理解了自己的生物,心理学家寻求的又会是什么样的理解呢?心理学家的反应常常是忽略这个问题或者否认外行的理解需要被认真地对待。这类反应的结果是灾难性的,心理学家迟早要面临常识心理学的挑战。科学心理学完全可以从常识心理学中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
常识心理学体现出不同的形式、意义和功能。常识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常识既是模糊的,也是鲜明的。一方面,这种日常的知识或生活的常识构成了普通人观察世界和理解社会的框架。如人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心理事件,但支配着人们这样去看的则是常识心理学提供的参照系。因此,常识心理学隐退到背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常识心理学是模糊的。另一方面,这种日常的知识就是人们对看到的世界的描述、说明和解释。人们看到了某种心理行为,就可以直接地对之进行陈述、判定、推论。因此,常识心理学浮现了出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常识心理学又是鲜明的。
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区分常识心理学。就像关于事物的智慧一样,人们关于心灵的智慧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常识的,另一种是科学的。但是,关于心灵的常识与关于其他事物的常识不一样。心灵的常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主观素朴的心理学,另一种是常识公认的心理学。主观素朴的心理学基于每个个体的日常心理生活的体验,它是自发的、非反思的、直接的和个体化的。实际上,每一社会个体都有自己的心理生活的体验和经验,包括自己的特定感知印象、特定情绪感受、特定心理状态、特定信念与愿望等。可以说,每个人都是自然的和杰出的主观素朴心理学家。常识公认的心理学涉及大量主观素朴的心理经验,但又显然与之完全不同。常识公认的心理学是基于对认知和行为的人际归因和社会评价等多方面的和有成效的社会互动、社会交流和社会实践,因此,常识的观念不仅体现个体的认识、体会和理解,而且体现社会共有的见解、舆论和通识。它也不仅反映个体的认知、行为和品行的特点,而且反映社会的规范、习俗和环境的特点。成为社会人,就要掌握常识。每个人实际上也都是自然的和杰出的常识心理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