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半月刊作为民国时期的大众文化期刊,始终保持着一种小资情调,关注社会现实和普通市民的生活。与读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关系,从而使文化传播从特权阶层中解放出来,逐渐走向大众生活。文本创造者身份的普泛化、传播机制的市场化和文化接受的大众化,是近代中国传媒前所未有的变革。
“古今中外”汇融的民国时期孕育了《论语》半月刊,而《论语》半月刊又以十分活泼的“幽默文化”风格参与了民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其“幽默”特色和身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传统文人之心路历程,至今仍令人回味。
李英姿,1977年生,山东济南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教于江苏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从事民国时期社会历;史文化研究。先后在《首都师范大学学报》、《齐鲁学刊》、《中国图书评论》、《山西师大学报》、《兰州学刊》、《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序
前言
引论
第一章 《论语》半月刊的发展历程与幽默文化
第一节 《论语》半月刊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论语》半月刊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论语》半月刊提倡的幽默文化
第二章 《论语》半月刊的特色、群体与经营
第一节 办刊特色与作者群、读者群
第二节 《论语》半月刊的经营与发展
第三章 《论语》半月刊的政治观
第一节 对南京国民政府加强伦理政治的态度
第二节 反对造神运动——对南京国民政府构建符号和仪式政治的态度
第三节 官僚是“中国的钻地虫”——对南京国民政府官僚政治的态度
小结
第四章 《论语》半月刊的文化观
第一节 “吾恨不曾为及门弟子而与之谈天说地耳”——对儒家文化的态度
第二节 “中国人本是最艺术的”——对民间文化的态度
第三节 “一团矛盾”——对西方文化的态度
小结
第五章 《论语》半月刊的妇女观
第一节 “态白天生非可强造”——对城市妇女装扮的主张
第二节 “把握好分寸”——对男女交往的主张
第三节 “只有结婚才能给女子以解放”——对城市妇女婚姻和家庭的主张
第四节 “做好妻子之外还应有社会上独立的工作”——对城市妇女教育和职业的主张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一)传统和现代杂糅的政治文明
《论语》详细刊载了国民政府恢复“尊孔读经”等伦理政治建设和利用“民族扫墓”、“总理纪念周”、“植树仪式”加强符号和仪式政治的做法,反映出了民国政治是传统和现代杂糅的政治文明。在民国政治领域中,并行存在着两套权力运作系统,一是根据西方近代政治体制中的“三权分立”原则和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建立的五院制;一是国民党一党专政。五院制合理地划分了各领域及职责,强调分权,而一党专制则强调集权,这就形成两个权力运作系统的矛盾和冲突,最终造成了国民党“弱势独裁”的局面。国民政府为了改变这种弱势独裁的政治局面,不得不向儒家文化寻找政治资源,恢复儒家“礼、义、廉、耻”的封建伦理道德以控制人民的思想;还利用个人崇拜的民众心理,进行“民族扫墓”、“总理纪念周”、“植树仪式”等意识形态日常化建构,以达到加强政治权威的目的。由此可见,国民政府加强政权建设的思路是回归传统,利用传统的政治资源来重新树立政治权威,这就造成了民国时期政治文明中传统和现代因素杂糅于一体的局面。
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国家,政治的现代化必须进行较大规模的政治体制与社会结构的转换,这样就会使政府陷于难以摆脱的两难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