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冷战后中国参与中东地区四种类型的治理为研究对象,梳理中国参与中东地区治理的理论与案例,研究中国参与中东地区治理的动因、机制和类型,并对未来中国参与中东地区治理的实践提供学理支撑与政策参考。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参与中东地区治理的外交实践,本书试图弥补这一领域的不足,推动西方治理向全球共同治理转变,并对比分析中美参与中东地区治理的特色和风格,旨在使中国参与中东地区治理模式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成熟。
孙德刚,1977年生,安徽人,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博士生导师。2006年获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2010-2012年在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6年入选上海市曙光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大国中东战略、中东地区安全。先后赴香港大学(2004-2005)、美国丹佛大学(2007-2008)、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2010)、英国牛津大学(2012-2013)等访学、交流。近年来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外交评论》、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SSCI来源期刊,美国,2013年影响因子:0.953)、Mediterranean Politics (SSCI来源期刊,英国,2013年影响因子:1.179)、Africa Spectrum (德国,2015年影响因子:0.900)、Bustan: The Middle East Book Review(以色列)、Journal of Middle East and Africa(美国)等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近20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国际政治》、《世界史》以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已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1部,译著1部(合)。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5项,目前在研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为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硕士生开设全英文必修课(《世界政治》),为本科生开设公选课《当代中东热点问题》和《中东比较政治》等。
导 言
一 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
二 研究内容与框架设计
三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四 重点难点与研究路径
第一章 中东地区治理的概念解析
第一节 治理的内涵演变与概念界定
第二节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中东地区治理的现状与特征
小 结
第二章 域外大国参与中东地区治理的基本模式
第一节 美国参与中东地区治理的基本模式
第二节 欧洲大国参与中东地区治理的基本模式
第三节 俄罗斯参与中东地区治理的基本模式
第四节 日本参与中东地区治理的基本模式
小 结
第三章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治理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治理的领域与条件
第二节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治理的动因与机制
第三节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治理的经验与不足
小 结
第四章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的传统安全治理
第一节 中国参与中东的冲突治理
第二节 中国参与伊朗核问题治理
第三节 中国参与中东的维和行动
小 结
第五章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的非传统安全治理
第一节 中国参与中东的恐怖主义治理
第二节 中国参与索马里海盗问题治理
第三节 中国参与中东的航空航天治理
小 结
第六章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的经济治理
第一节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经济治理的背景
第二节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经济治理的实践
第三节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经济治理的特点
第四节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经济治理的载体
小 结
第七章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的社会治理
第一节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的卫生治理
第二节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的难民治理
第三节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的毒品治理
小 结
第八章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治理的绩效评估
第一节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治理的基本模式
第二节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治理的风格分析
第三节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小 结
结 论
一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治理的特征归纳
二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治理与伙伴关系构建
三 中国参与中东地区治理与国际规范重塑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2016年1月)
附录二 习近平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2016年1月)
附录三 《中国的军事战略》(2015年5月)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