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智库文库丛书:那些年,我们怎样创业》收录的40位代表性创业家分别出生于20世纪40、50、60、70年代,他们站在改革开放和深化改革的潮头,抓住时代机遇成就了各自的传奇。40位创业者按照其创业时间大体可以分为两组:一组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乘着改革的春风,“下海”弄潮。这时期的创业者选择的创业领域多半是实业和地产,如曹德旺创办福耀玻璃、宗庆后创办娃哈哈、王健林创办万达;此外,这一时期还有抓住机遇,走在时代前列,涉足民营教育领域的创业者,如俞敏洪创办新东方。大致说来,这一时期的创业者多以本土发展起来的企业家为主。第二组是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期,经过十几年改革开放,中国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批留学人员从中看到回国后大有可为,毅然回国开创新纪元。这一时期的创业者选择的创业领域多半是互联网和资本投资,如李彦宏创立百度、张朝阳创立搜狐、沈南鹏创办红杉资本、徐小平创办真格基金、张磊创办高瓴资本等;这一时期的创业者大多具有海外留学经验,兼具中西方的优势,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
这是一本能让有意创业或刚刚创业者读了怦然心动的书
书中收入40位在不阎行业创业成功大佬的经典经历——每一个人的想法、行动,分别被提炼为
几幕简明的特写,读者一目即可了然他们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从而悟得创业精髓。
改革开放之初,一批有理想、有激情、敢拼敢闯的年轻人“下海”创业,三十多年过去,大浪淘沙,其中的佼佼者最终站上风浪之巅,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这是一个需要创新创业的时代,也是一个创新创业好的时代。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并表示要破除束缚,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之后,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中国社会逐渐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态势。同时,我们正身处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当中,互联网和智能化技术让创新创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无尽的可能。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对新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呼吁创新创业局面的开启。
2014年,一项针对13个国家的年轻人做的意向调查显示,受访的中国年轻人中“考虑将来创业”的比例为40%0与年轻人的创业热情成正比的是社会创业环境的优化。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3月,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1600家,大学科技园115家,在孵企业8万多家。其中,北京市有各类孵化机构150多家,入驻企业超过9000家;活跃的创业投资机构超600家,居全国首位。2014年,北京地区共发生629起投资,同比增长69.1%,涉及投资金额413.46亿元,同比增长296.9%;天使投资案例316起,增长338%,占全国的41%,天使投资金额16.75亿元,占全国50%,
社会大众的创业热情可见一斑。然而,创业的成功率却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我国创业的成功率仅为5%。软银亚洲信息基础投资基金CEO阎焱从自身的投资经验出发,认为:“创业成功率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大概不超过1%。今天我们看到的创业公司大概95%以上在几年以后会死掉。”优客工厂创始人毛大庆认为:“国际上认为创业的成功率是10%左右,我看在美国要小于10%,在中国也就是5%左右。”2015年,有研究发现目前国内青年首次创业的成功率不足10%。
如何理性地选择创业人生,正确地选择创业方向,恰当地管理运营,让创业理想变为成功现实?长期以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孜孜探究答案。自2008年成立起,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就专注于人才国际化、创新创业和企业国际化研究领域,先后出版“国际人才蓝皮书”系列、“海归推动中国”丛书等,既从宏观层面又从微观案例层面进行分析,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2015年9月,CCG还专门举办了中国创业教育研讨会,分析国内创业状况,研讨国内创业教育发展方向。在当前的“双创”形势下,CCG继续发挥智库的研究专长,分析创业案例,总结创业精英们的成功之道,希望对年轻的创业者们有所帮助。
本书收录的40位代表性创业家分别出生于20世纪40、50、60、70年代,他们站在改革开放和深化改革的潮头,抓住时代机遇成就了各自的传奇。40位创业者按照其创业时间大体可以分为两组:一组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乘着改革的春风,“下海”弄潮。这时期的创业者选择的创业领域多半是实业和地产,如曹德旺创办福耀玻璃、宗庆后创办娃哈哈、王健林创办万达;此外,这一时期还有抓住机遇,走在时代前列,涉足民营教育领域的创业者,如俞敏洪创办新东方。大致说来,这一时期的创业者多以本土发展起来的企业家为主。第二组是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期,经过十几年改革开放,中国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批留学人员从中看到回国后大有可为,毅然回国开创新纪元。这一时期的创业者选择的创业领域多半是互联网和资本投资,如李彦宏创立百度、张朝阳创立搜狐、沈南鹏创办红杉资本、徐小平创办真格基金、张磊创办高瓴资本等;这一时期的创业者大多具有海外留学经验,兼具中西方的优势,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
在目前的创业环境下,照搬经验肯定不行。此书的编写目的也不是为年轻创业者们提供一本“真经”,而是用前人的经历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实的创业,帮他们领悟创业之道。
苗绿,博士,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创始人兼执行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副总干事。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当代中国研究博士学位,曾在美国纽约大学和哈佛大学担任访问学者。曾参与多项国家部委和社科基金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和专业文章多篇及多部学术研究著作。
联合主编“国际人才蓝皮书”系列《中国国际移民报告>《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中国海归发展报告》《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报告》和“国际企业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以及《出海潮——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合著《国际猎头与人才战争》《大国智库》ChinaGoesGlobal等中英文著作。
王辉耀,博士,教授,博导,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曾担任国家外经贸部官员,中组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国际人才战略研究专题组组长,《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起草组特邀专家。
在加拿大温莎大学、西安大略大学和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留学,获得MBA硕士和国际管理博士(PhD).学位,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担任高级研究员和布鲁金斯学会担任客座研究员。先后兼任北京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等客座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50余部。
曹德旺临渊履薄,心若菩提
创业前奏曲少年的顿悟
“忘我”脱困
创业进行时
临危受任,缘定玻璃
日本能做的,为什么我就不能做
被逼出来的富豪
福耀全球
陈启宗用乌龟的心态做兔子的事情
创业前奏曲
读书“不务正业”
创业进行时
兵行“险招”,转战内地
没有熊市,何来英雄
别忘了昨天的眼泪
财富不传承
邓中翰情定“中国芯”
创业前奏曲
挑战的价值
人生当壮阔
创业进行时
放弃巅峰
搭建“充满友谊的团队”
专注,很专注地去做一件事
何谓“中国创造”?
丁磊网易是寂寞的
创业前奏曲
不离不弃计算机
天生创业者
创业进行时
网易与
泡沫破灭的日子
“工匠精神”做游戏
创新与保守如何完美统一?
冯仑做企业与经营人生一脉相通
创业前奏曲
一下海南
在南德相遇
创业进行时
成立即要“关门”
逆势而上
野蛮生长
多灾多难的
产品转型
将转型进行到底
郭广昌真正的动力源自内心
创业前奏曲
读书改变命运
创业进行时
第一个100万
第一个1000石
第一个1亿
多元也可以很专业
打开资金渠道
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
向巴菲特学习
韩小红持续创新健康管理
创业前奏曲
医药世家
创业进行时
扔掉“胶皮饭碗”
创业第一步
顾客在哪里?
扛过“坎儿”
济世图远
大医精神
……
★作为企业家,在准备创业时,一定要记住,做小事情靠技巧,大事靠眼光和人格魅力。
——曹德旺
★年轻时不创业创新,将来就没机会了。年轻人创新创业绝对是好事。当然我也怀疑,能很快出结果吗?不一定。但不能因此就不做,长远看,年轻人多往这方面走绝对是对的。
——陈启宗
★有风险的运动,有刺激的运动,会让人在胜利后获得极大的快乐享受。创业也是一项有风险的举动,我喜欢这种刺激。
——李彦宏
★人人都可以创业,关键你要提供一个人们需要的东西,这是创业的全部的秘密。
——徐小平
★创业选择的早期方向不能选择太复杂的,要重点突破,在重点突破证明自己的过程中再不断去扩展自己的选择方向。
——张磊
★创业的人,一定要有像追你喜欢的人一样的坚定不移的决心,直到追到手才罢休。
——俞敏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