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国际第三次(布鲁塞尔)、第四次(巴塞尔)代表大会文献-(第10卷)
定 价:195 元
丛书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当前图书已被 2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童建挺 主编
- 出版时间:2016/1/18
- ISBN:9787511728739
- 出 版 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D1
- 页码:506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10)》收录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包括作为《比利时人民报》的特别附刊发表的《国际工人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正式报告》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际布鲁塞尔代表大会的通信;其次是**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包括关于召开代表大会的通知、1869年布鲁塞尔德西雷·布里斯梅印刷厂出版的《1869年9月在巴塞尔举行的第四次国际代表大会的报告》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等关于国际巴塞尔代表大会的通信;*后是附录,收入与国际同和平和自由同盟决裂、国际与社会主义民主同盟有关的文献。
第一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1868年9月6—13日于布鲁塞尔)
国际工人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正式报告
第一次会议(于天鹅旅馆礼堂)
第二次会议(于国家马戏团剧场)
对9月6日会议报告的更正和补充
第三次会议(1868年9月7日于天鹅旅馆)
第四次会议(于国家马戏团剧场)
第五次会议(于天鹅旅馆)
第六次会议(于国家马戏团剧场)
第八次会议(于国家马戏团剧场)
更正和补充
第十次会议(于国家马戏团剧场)
第十二次会议(1868年9月11日于国家马戏团剧场)
第十四次会议(1868年9月12日于国家马戏团剧场)
第十六次即最后一次会议(1868年9月13日于国家马戏团剧场)
附件
更正和补充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第一国际布鲁塞尔代表大会的通信
卡·马克思致弗·恩格斯(1868年6月20日)
卡·马克思致弗·恩格斯(1868年8月29日)
卡·马克思致弗·恩格斯(1868年9月9日)
卡·马克思致格奥尔格·埃卡留斯和弗里德里希·列斯纳(1868年9月10日)
卡·马克思致弗·恩格斯(1868年9月12日)
弗·恩格斯致卡·马克思(1868年9月16日)
卡·马克思致弗·恩格斯(1868年9月16日)
卡·马克思致弗·恩格斯(1868年9月19日)
第一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1869年9月6—11日于巴塞尔)
关于召开代表大会的通知
一
二
1869年9月在巴塞尔举行的第四次国际代表大会的报告
引言
代表名单
9月6日——第一次公开会议
9月6日——第二次公开会议
9月7日——第三次公开会议
9月8日——第四次公开会议
9月9日——上午的公开会议
9月9日(星期四)——下午的公开会议
9月10日——上午的公开会议
9月10号(星期五)——下午的第六次公开会议
9月10日的会议(续)
9月11日上午的公开会议
9月11日下午的公开会议
马克思、恩格斯等关于第一国际巴塞尔代表大会的通信
塞·德巴普致卡·马克思(1869年5月31日)
塞·德巴普致卡·马克思(1869年6.fl 9日)
海·荣克致卡·马克思(1869年8月12日)
马克思致海·荣克(1869年8月13日)
弗·列斯纳致卡·马克思(1869年9月6日)
弗·列斯纳致卡·马克思(1869年9月7日)
威·李卜克内西致卡·马克思(1869年9月7日)
弗·列斯纳致卡·马克思(1869年9月8日)
弗·列斯纳致卡·马克思(1869年9月9日[—10日])
弗·列斯纳致卡·马克思(1869年9月11)
保·拉法格致卡·马克思(1869年9月中)
卡·马克思致劳·拉法格(1869年9月25日)
卡·马克思致弗·恩格斯(1869年10月30日)
弗·恩格斯致卡·马克思(1869年11月1日)
附录
一、国际同和平和自由同盟决裂
1.巴枯宁致古斯塔夫·福格特
2.巴枯宁的动议
3.巴枯宁在和平和自由同盟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4.被羁押在圣佩拉日的国际协会会员的祝词
二、国际与社会主义民主同盟
1.巴枯宁致马克思
2.马克思致荣克
3.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接纳同盟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10)》:
如果我们设想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其中可能只有工人,没有中介,也没有资本家,当然在这个社会里任何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将导致所有产品价格的上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就是价值的仅有因素。如果我们设想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其中在工人和资本家之间不再有中介,整个资本全都用无利息、无股息的股票代表,劳动力的所有劳动都用于支付工资,我们所考察的经济规律就再也找不到与在前一种情况下同样接近绝对真理的结果了,但是它没有像今天这样远离绝对真理。事实上,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在任何一个工业企业工资的增长,都会有使资本的利息和股息提高的明显趋势,因为不这样,资本就很快走向一些资本利息更高的工业企业,由于资本本质上就是盲目的,不是偏向这个工业企业就是另一个工业企业。
但今天不是这样了。如果我们从当前的社会组织来看,我们说,产品在工资提高后涨价的事实根本不是普遍的事实,为了证实我们提出的情况,我们准备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在企业主们不得不保持的竞争并非总是使其有可能按照工资增长的比例来增加收益时,就不会发生产品涨价;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的提高是从企业主的利润中拿出来的,利润就减少同样多。在裁缝罢工之时,在《比利时之星》里证实并公布了这样的情况,即一个二流企业主平均每年获得一笔36000法郎的小收益。人们会承认这个事实,这位先生如果在罢工之后只满足于有相当比利时一位大臣仅仅达到的21000法郎这个数目的薪水,就可以在不抬高产品价格的情况下,多给工人一些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