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一词本义是对中国语言、历史、文化等的研究,而在国内习惯上专指外国人的这种研究,所以特称“国际汉学”,也有时作“世界汉学”“国际中国学”,以区别于中国人自己的研究。至于“国际汉学研究”,则是对国际汉学的研究。中外都有学者从事国际汉学研究,但我们在这里讲的,是中国学术界的国际汉学研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际汉学研究改变了禁区的地位,逐渐开拓和发展。其进程我想不妨划分为三个阶段:一开始仅限于对国际汉学界状况的了解和介绍,中心工作是编纂有关的工具书,这是第1个阶段。到了20世纪90年代,出现国际汉学研究的专门机构,大量翻译和评述汉学论著,应作为第二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里,学者们为深入研究国际汉学打好了基础,准备了条件。新世纪到来之后,进入全面系统地研究国际汉学的可能性应该说业已具备。
今后国际汉学研究应当如何发展,有待大家磋商讨论。以我个人的浅见,历史的研究与现实的考察应当并重。围际汉学研究不是和现实脱离的,认识国际汉学的现状,与外国汉学家交流沟通,对于我国学术文化的发展以至于多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我曾经提议,编写一部中等规模的《当代国际汉学手册》,使我们的学者便于使用;如果有条件的话,还要组织出版《国际汉学年鉴》。这样,大家在接触外围汉学界时,不会感到隔膜,阅读外国汉学作品,也就更容易体味了。必须指出的是,国际汉学有着长久的历史,因此现实和历史是分不开的,不了解各国汉学的历史传统,终究无法认识汉学的现状。
经过近30年多位学者的辛劳努力,现在我们可以说,国际汉学研究确实已经成长为一门具有特色的学科了。
“汉学”一词本义是对中国语言、历史、文化等的研究,而在国内习惯上专指外国人的这种研究,所以特称“国际汉学”,也有时作“世界汉学”“国际中国学”,以区别于中国人自己的研究。至于“国际汉学研究”,则是对国际汉学的研究。中外都有学者从事国际汉学研究,但我们在这里讲的,是中国学术界的国际汉学研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际汉学研究改变了禁区的地位,逐渐开拓和发展。其进程我想不妨划分为三个阶段:一开始仅限于对国际汉学界状况的了解和介绍,中心工作是编纂有关的工具书,这是第一个阶段。到了20世纪90年代,出现国际汉学研究的专门机构,大量翻译和评述汉学论著,应作为第二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里,学者们为深入研究国际汉学打好了基础,准备了条件。新世纪到来之后,进入全面系统地研究国际汉学的可能性应该说业已具备。
今后国际汉学研究应当如何发展,有待大家磋商讨论。以我个人的浅见,历史的研究与现实的考察应当并重。围际汉学研究不是和现实脱离的,认识国际汉学的现状,与外国汉学家交流沟通,对于我国学术文化的发展以至于多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我曾经提议,编写一部中等规模的《当代国际汉学手册》,使我们的学者便于使用;如果有条件的话,还要组织出版《国际汉学年鉴》。这样,大家在接触外围汉学界时,不会感到隔膜,阅读外国汉学作品,也就更容易体味了。必须指出的是,国际汉学有着长久的历史,因此现实和历史是分不开的,不了解各国汉学的历史传统,终究无法认识汉学的现状。
我们已经有了不少国际汉学史的著作及论文。实际上,公推为中国最早的汉学史专书,是1949年出版的莫东寅《汉学发达史》,尽管是通史体裁,也包含了分国的篇章。这本书最近已有经过校勘的新版,大家容易看到,尽管只是概述性的,却使读者能够看到各国汉学互相间的关系。由此可见,有组织、有系统地考察各国汉学的演进和成果,将之放在国际汉学整体的背景中来考察,实在是更为理想的。
这正是我在这里向大家推荐阎纯德教授、吴志良博士主编的这套“列国汉学史书系”的原因。
阎纯德教授在北京语言大学主持汉学研究所工作多年,是我在这方面的同行和老友,曾给我以许多帮助。他为推进国际汉学研究,可谓不遗余力,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是学术界周知的。在他的引导之下,《中国文化研究》季刊成为这一学科的园地,随之又主编了《汉学研究》,列为《中国文化研究汉学书系》,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其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一直敬服无地。特别要说的是,阎纯德教授这几年为了编著这套“列国汉学史书系”所投入的心血精力,可称出人意想。
在《汉学研究》第八集的《卷前絮语》中,阎纯德教授慨叹:“《汉学研究》很像同人刊物,究其原因,是从事这个领域研究的学者太少,尤其是专门的研究者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每一集多是读者相熟的面孔。”现在看“列国汉学史书系”,作者已形成不小的专业队伍,这是学科进步的表现,更不必说这套书涉及的范围比以前大为扩充了。希望“列国汉学史书系”的问世成为国际汉学研究这个学科在新世纪蓬勃发展的一个界标,让我们在此对阎纯德教授、这套书的各位作者,还有出版社各位所做出的劳绩表示感谢。
张西平,中国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国际汉学》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世界汉语教育史国际研究会会长;国际中国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宗教学会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以现代西方文化,1500-1800年的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汉学史和中国基督教史为主要研究领域,目前正在从事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早期汉学研究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研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梵蒂冈图书馆藏明天天主教文献整理研究》,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先后出版了11部专著,在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一百余篇论文。
第一章 西人东来与满刺加灭亡
一、满剌加与中国
二、满剌加与葡萄牙
三、中国与葡萄牙的首次交锋:围绕满剌加
四、世界历史的新一页
第二章 澳门与中西文化交流
一、白银资本的中转站:澳门
二、西学东渐的策源地:澳门
三、中学西传的桥梁:澳门
第三章 《葡汉词典》中的散页文献研究
一、《葡华辞典》整体结构和辞典外的散页文献内容
二、关于《葡华辞典》的作者
三、关于《葡华辞典》和《汉葡辞典》的讨论
四、《葡华辞典》中的散页文献的语言学内容初探
第四章 来华传教士早期的汉语学习文献
一、《中国天主教教义》的内容
二、《中国天主教教义》基本内容的分析
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与《中国天主教教义》的比较
四、关于《中国天主教教义》的作者、写作时间与写作地点
五、《中国天主教教义》在中国天主教史上的价值
六、汉字拉丁注音的逐步发展
第五章 来华耶稣会士成熟期汉语学习文献
一、《会客问答》的版本、时代与作者
二、《会客问答》的语言特点
三、《会客问答》的历史学价值
四、《会客问答》的来源与影响
第六章 中国近代汉语词汇的变迁:汉语神学词汇的产生
一、罗明坚与利玛窦所创造的汉语神学词汇
二、万济围的《华语官话词典》简介
三、万济国的《华语官话词典》贡献
四、万济国的《华语官话词典》所收录的汉语神学词汇
五、万济国其人
六、小结
附录:万济国《华语官话词典》前言
第七章 刊书传教的展开
一、论明清之际“西学汉籍”的文化意义
二、明清之际《圣经》翻译研究
三、欧洲对“西学汉籍”的的收集和整理
附录1:百年利玛窦研究
附录2:17世纪中国对西方人文主义文化的儒家回应
附录3:相互之间的苛求:康熙皇帝和欧洲人,1661-1722年
第八章 中国知识西传
一、17世纪汉字在欧洲的传播
二、《耶稣会在亚洲》所介绍的中国知识
三、罗明坚《中国地图集》在西方汉学史的重要贡献
附录1:对欧洲出版的第一部中文字典的注释(1670年)
附录2:《耶稣会在亚洲目录》重要文献目录翻译
第九章 专业汉学的兴起
一、卜弥格与欧洲专业汉学的兴起——简论卜弥格与雷慕莎的学术连接
二、传教士汉学与西方的中国形象——兼论形象学对欧洲早期汉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跋
人名索引
文献索引
《列国汉学史书系 交错的文化史:早期传教士汉学研究史稿》:
中葡第一次外交并未成功。究其原因,一是武宗返京后病故;二是通事火者亚三骄横,见到礼部主事不行跪拜礼,引起众怒;三是明朝官员逐步开始知道葡萄牙吞并满剌加之事。
满剌加于正德十五年第一次具奏求救,《明实录》武宗正德十五年十二月中有“宜侯满刺加使臣到日,令官译洁佛郎机蕃使侵夺邻国、扰害地方之故,奏请处置”。一年后正德皇上有旨,“会满剌加国使者为昔英等,亦以贡至,请省谕诸国王,及遣将助兵复其国。……满刺加救援事宜,请下兵部议。既而兵部议事软责佛郎机,令还满剌加之地,论遇罗诸夷以救患恤邻之义。其巡海备楼等官,闻夷变不早奏闻,并宜逮问,上皆从之”。监察御史丘道隆得知这个消息后,要求驱出葡萄牙使臣。“满剌加乃敕封之国,而佛郎机敢并之,且啖我以利,邀求封贡,决不可许。宜却其使臣,明示顺逆,令还满刺加疆土,方许朝贡,倘执迷不梭,必檄告诸蕃,声罪致讨。”御史何鳖言:“佛郎机最凶狡,兵械较诸蕃独精,前岁驾大舶突人广东会城,炮声殷地。留驿者违制交通,入都者桀骜争长。今听其往来贸易,办必争斗杀伤,南方之祸殆无纪极。”
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武宗驾崩,四月世宗嗣位,杀江彬、亚三,明廷对葡萄牙态度发生大的变化。使团被责令返回广州,随员都被关人广州牢中。第一次中葡外交以失败而告终。
围绕着满剌加被占一事,中国和葡萄牙展开了一场外交博弈。历史已告诉我们,在这场博弈中,明朝处于被动一方。
按照葡萄牙人克里斯托旺·维埃拉的记载,在葡萄牙人占领了满刺加以后,满刺加流亡国土的儿子端·穆罕墨德(Tuan Mohammed)到了北京,向皇帝倾诉了葡萄牙在满刺加的罪行。“这伙佛郎机强盗用大军蛮横无理地闯人马六甲,侵占土地,大肆破坏,荼毒生意,洗劫众人而把其他人投入牢狱。那些留在当地的人处于佛郎机统治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