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一个中学教师的视角,对中国教育现状进行了思考和探讨;同时,本书收录了作者从教20多年来的随笔,其中有对课堂教学的分析,有对知识点的讲解,也有对文学、对社会、对生活的赏析与感悟。
钱汉东
庚寅仲秋前夕,诸暨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马伯成发来短信,盛情邀请我为他的新著《杏坛守望》写序。近来工作十分繁忙,杂务缠身,文债墨债堆积如山,常感焦头烂额。序不是一般的文章,可以随心所至,故我很少给人写序。可马老师是同乡学人,我怎能回绝呢?我花了半天时间认真阅读马老师寄来的材料,从中可见他是一位积极进取、有思想有才华的老师;也唤起我对家乡生活以及年轻时在中学教书的回忆。
诸暨是越国古都,西施故里。此处山清水秀,地灵人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生聚教训,使于越从小到大、由弱转强;越女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不负使命,兴越沼吴。一代文坛俊杰王冕、杨维桢、陈洪绶,轶类超群,彪炳史册。越人以其特有的生存方式活跃在这片热土之上,显示出开拓进取的秉性、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卓越非凡的智慧,形成了经济本位的价值取向、精勤耕战的文化品格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人。
诸暨是我的家乡,寻根问祖之地。虽说我生长在上海,属于典型的第二代移民,但对家乡仍怀有真切的情感。家父是江藻镇钱池村人,小时候书读得很好,14岁来上海做学徒,解放后自学达到高中文化程度。父亲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除夕为四周邻居写春联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今天我能为家乡西施故里创作并书写诗碑,同家父的严格管教是分不开的。记得儿时放寒暑假,父母总将我们弟兄送到诸暨老家,老家成为了我儿时的乐园。我们弟兄一起捉泥鳅、摸田螺,还在那里的池塘里学会了游泳。这样的生活虽然短暂,但它让我从小体会到稼穑的艰辛和农家的朴实,也收获了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诸暨人的耿直、勤奋、坚毅与率真,诸暨人的这些性格特质深深地影响着我的处世为人。诸暨有“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当我肃立在钱氏先贤牌坊前,我的心里充满了敬仰之情,人生的价值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即使在我去淮北插队务农的艰难日子里,也没有放弃读书学习,读书与写作伴我度过了那个孤独无援的蹉跎岁月。
1969年元月我去淮北插队务农,那时我是68届初中毕业生,或许是因为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文章,在当地也有了点小名气,竞被调到当时赤山公社的农中教初二语文课。其中有个别学生的年龄比我还大。后来我读了大学,被分配到上海的一所普通中学当高中语文教师,除了教学外,还刻苦学习,我接受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努力帮助学生成功,也写了不少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所教班级学生有三分之二在报刊上发表过文章,高考成绩也不错,引起了上海市教育局有关领导的关注,1987年出任上海市青年语文教师学会会长,参加了上海市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1988年6月22日《文汇报》头版头条以《教圃小字辈,发奋喜成才》为题报道青语会取得的成绩。后来我改行做了记者、编辑,但我对这段教书生涯念念不忘,情有独钟,还与同好一起创办了面向中学生阅读写作的《新读写》杂志,如今已成为国内的知名刊物。
马伯成老师一路走来,十分不易,他在偏僻的山村学校工作了14年,2000年调到诸暨中学教书。由于他的爷爷是地主,在那个讲成分的年代,两个聪慧的姐姐都没有完成小学的学习而辍学干农活。父母姐姐们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千方百计让他成为读书人,好重整家业。这是印刻在诸暨人骨子里的东西,他们最尊重有文化品质的读书人。1986年夏秋之交,马老师如愿以偿地走上了神圣的讲台。尽管山村教师的生活是清苦的,但他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这在他的《青灯有味忆石壁》、《怀念伟光》和《琐忆》等文章中都有所披露,他是一个有情有意有思有想的书生。
说马老师有思想,绝不是我的过誉。他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他认真地实践着叶圣陶先生提倡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主张,力求落实“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中心,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努力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着重提升学生语文精神”的语文教育理念。我曾在北京东城区东四胡同的一座四合院里拜见过叶老这位长者,聆听过他的教诲,他的教育理想激励着一代代学子为之奋斗。叶老的教育思想,我非常认同,我在主编《新读写》杂志时,也将叶老的教育思想作为我们办刊的指导思想。
在马老师的教学论文和思想随笔中,处处可见思想的光辉。马老师凭着教师的良知认真思考着严峻的教育现状,无论是教育管理的死板与教学方法的僵化,还是教育的公正与公平,马老师均从民族和国家的高度予以认真的反思。我可以预见,每个有良知的教师当读到马老师犀利批判的文章时,心灵都会震撼。马老师是一名语文教师,因此,他更多关注和探讨的是语文教学。尽管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语文教学理论,在理论文章中也没有时髦的理论术语和深奥的西方教条,但从马老师诸多朴实而严谨的论述中,我们可以读到他思维的深度和思考的力量,如《学习语文要有“死记硬背”的功夫》、《中学语文创新教育初探》、《浅谈中学语文课的审美教育》等文章。马老师不仅致力于教学理论的研究与探讨,更多的还是对具体教育方法的思考和探讨。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马老师以多年的教学经验,不断摸索作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并且卓有成效,在《中学生“自主探究作文教学”的研究》、《网上阅卷与作文应试》、《转身但不完美——谈2008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等一系列论文中,我们可以感知到马老师对作文教学研究是与时俱进并不断深入的。我虽然没有听过马老师的课.但从《“真”与“诚”是公开课的生命》这篇简短的发言稿中可以看出,马老师的课应该是真诚而不做作的,在课堂中肯定会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灵光和思想的火花,因为他的课是原生态的。即使是公开课,也不搞“预演”,这样上课没有底气远远不行,敢这样上课的教师没有思想和勇气也不行。
在集体失语的当今社会里,马老师能直面社会尤其是教育的弊端,以一名教师的良知和道德,大胆批评,勇于实践,可见,他的骨子里依然渗透着古越大地上传承千年的睿智和豪情。
如果说马老师的教学论文是他思想的体现的话,那么他的许多“下水”作品则是他深沉情感的凝聚。不论是对往事的回忆还是对现实生活的叙述,流淌在马老师笔下的永远是善良而美好的人间真情,如《堂叔》、《老师》、《涨潮的日子》、《短信美丽的花朵》等。马老师的散文追求真率和质朴,在现今日益浮躁的社会中,更见难能可贵。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马老师坚持写作并非易事。长年累月青灯黄卷,耕读不辍,这需要耐住寂寞,需要坚强的意志力,需要持续的创作激情。一个没有理想抱负和志气的人能做到这些吗?《夜宿五泄》一文写出了的他真切感受:“五泄的夜啊,奏着一曲舒缓的慢板,拉开了醉人的序幕。吸一口怡人的山风,听一声荡心的瀑呜,望一眼迷蒙的山峦,怎由地不叫人心醉呢?”文章富有诗情,没有对家乡的热爱,没有对诸暨的感情,写不出如此感性的文字,阅后我当即批发给《新读写》杂志编辑,予以转载,以表达我的欣赏之情。
我国古代读书人追求:上能够孝敬父母,下能有英才可教,中能做自己喜欢之事。马伯成老师基本上做到了,虽说辛苦,但可以无怨无悔,乐以忘忧了。我常想:一个被贫困折磨得太久的民族,一旦挣脱束缚,强烈渴求财富的欲望就会爆发出来,传统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常常被抛弃或扭曲。如今是到了让传统价值观回归的时刻,虽说面临着许多困难,但相信有众多马老师共同努办奋斗,大家都尽力而为,这一天终究是要来到的。是为序。
2010年10月10日于上海无闲斋
(作者系上海著名作家、学者,《新读写》杂志社社长,《文汇报》高级记者)
马伯成,1965年出生,浙江诸暨人,现供职于浙江省诸暨中学。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教师藏书家,浙江省教育学会会员,曾获“诸暨市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先进个人”、“诸暨市十佳青年教师”、“绍兴市教坛新秀”、“全国百家作文指导课特等奖”等荣誉。
一 随想与思索
一、教师必须有思想
二、成为教育家的五个基本条件
三、敬意献给斯霞老师
四、为谁自杀?
五、书坛与社会潜规则
六、观念教法人格——谈如何做一个新世纪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
七、何不以“申论”取代“论文”?
八、学生应该记住什么?
九、让学生走向生活
十、“真”与“诚”是公开课的生命——一堂公开课后的发言
十一、韩寒,别把自己弄丢了
十二、让“‘草根’先进”感动人——读一则新闻有感
十三、一件事可以改变一个学生
十四、学生迟到一定要喊“报告”吗?
十五、应拍好学生的毕业照
二 教学与探究
一、学好语文,要有“死记硬背”的功夫
二、中学语文创新教育初探
三、论“语文”与“德育”
四、论蒙学与时代
五、浅谈中学语文课的审美教育
六、抓住时机巧妙点拨——浅谈“点拨教学”的时机与方法
七、高中生议论文阅读能力调测情况简析
八、中学生“自主探究作文教学”的研究
九、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十、学生为何喜欢作文课
十一、构筑个性平台 激活写作个性——谈个性化作文教学
十二、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十三、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我是这样辅导学生写日记的
十四、为有源头活水来——社会实践题材写作指导一例
十五、抓好三轮复习确保会考质量
十六、网上阅卷与作文应试
十七、稳中有变注重素养——2004年语文高考命题趋向预测及复习提示
十八、行走在文化与哲理的风景线上——浙江省2007年高考作文题简析
十九、转身但不完美——谈2010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二十、让考生实实在在写作文——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试题简析
二十一、中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标准研究——高中一年级部分
三 阅读与体会
一、“鬼话”连篇铸华章——读魏明伦《巴山鬼话》
二、一枝一叶总关情——浅析郑板桥诗一首
三、以文学的魅力感染人——温总理四国访问期间运用的诗句举隅
四、朴实真挚清新自然——读季羡林散文《清塘荷韵》
五、幽静清雅冷峻孤高——王思任《钓台》赏析
六、清气浩然人胸怀——舒元舆《长安雪下望月记》欣赏
七、狷介独立芳香如故——析陆游《卜算子?咏梅》
八、此处落款该如何解读
九、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略谈《阿Q正传》动词的运用
十、情凝“眉心痣”——读吴珍艳散文集《眉心痣》
四 叙述与情感
一、那年赶考
二、“蜗居”岁月
三、夜宿五泄
四、涨潮的日子
五、琐忆
六、闲访姚氏旧居
七、见习生小严
八、端午“麦镬”香
九、老师
十、堂叔
十一、青藤做伴
十二、匆匆而行
十三、快乐羽毛球
十四、青灯有味忆石壁
十五、短信美丽的花朵
十六、家有墨宝
十七、累并快乐着——高三教师手记
十八、吾师松泉
十九、一个电影伟大时代的终结——惊悉谢晋辞世
二十、怀念伟光
二十一、老钟
二十二、奇葩 绽放在古越大地(演讲稿)
二十三、诸中四咏
二十四、教师的梦想(朗诵诗)
参考文献
代后记
一、教师必须有思想
教师不一定是思想家,但优秀的教师必须要有思想,即便仅仅是粗浅的想法。
跪式服务,是一种态度;不跪着教书,是一份尊严。
教书育人,是职业,更是事业;需要敬业,更需要奉献;敬业是道德,奉献是品德。
远离喧嚣,抛却物欲,淡定自如,聚精会神,是教师的基本境界。但眼下许多教师专心经营名和利的“工程”,丢掉了自己的“灵魂”。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多一点幽默,多一些微笑,让你的才华和智慧随同快乐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爱是教育的真谛,不分贫富,不论贵贱,不嫌弃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唯有博爱,才有真正的师爱。
名师能出高徒,但高徒出名师似乎更容易。因此,在成为名师之前,“聪明”的教师会先找好千里马,譬如在重点中学里“掐”到最优秀的学生,这样不成为名师也就难了,除非他笨得出奇。
爱的基础是平等,教育的原则是公平。看一个学校是否平等,是否公平,只要随便走进一个教室,看看第一排的学生是否权贵子弟,就一目了然。
教书是技术,也是艺术,许多教师课堂教学太艺术化了。教书的艺术应多一份朴实真诚,少一份哗众取宠。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了一生的付出,才会有永远精彩的四十五分钟。
骨头炖萝卜,不在于火力有多猛,而在于火力持多久。教书育人的功力,在于耐心和毅力。
乡下人进城,难免水土不服。西方的“模式”、“建构”大多热闹于“峰会”、“论坛”,至于移植到东方的“教坛”,也许还需时日。然而,一夜风来满眼春,“建构”、“模式”遍地长,硕果累累。岂不怪乎?
备课细而精,讲课明而精,作业少而精,试题新而精;只有教师业务“精”了,学生负担才能“轻”了。
教书需要下工夫,更需要智慧。聪明的教师事半功倍,愚笨的教师事倍功半,最愚蠢的教师劳而无功甚至害人匪浅。
上课磨洋,下课拖堂,周末补课,假期培训——看似勤奋,其实害人。
学生的创新在于教学的民主,教师的幸福在于学生的快乐,而许多教师的幸福偏偏要建立在学生的痛苦之上,题海战术便是一例。
教学的民主在于管理的民主,家长制管理的学校出不了真正意义上的名师,也很难培养出优秀人才。
商品讲究包装,嫁女要摆嫁妆。时下流行包装“名师”,呵呵,有趣!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教师做到的学校领导首先要做到,要求学校领导做到的校长首先要做到,这似乎是不言自明的道理。可是,时下许多学校却反其道而行之:对教师、学生要求严,对学校领导要求宽。岂不悲哉!
“学问是苦根上结出来的甜果”,但现在的许多“学问”是互联网上轻松摘取下来的果实,掐头去尾,或改头换面,便是自己的“成果”。阿Q去尼姑庵偷萝卜,还要防止大黑狗的进攻,互联网没有黑狗,所以轻松自如。
2010年5月
二、成为教育家的五个基本条件
我认为教育工作者要成为教育家,必须具备以下五个基本条件。
一是崇高的教育理想。教育理想是教师行动的指南,教育家的教育理想应该是面向全体受教育者,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道德水平而不懈追求,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鞠躬尽瘁、奉献一切。教育家应该站在时代与民族的高度来审视教育,放开胸怀,树立崇高美好的教育目标。它是包容的,更是高瞻远瞩的。
二是深厚的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结合,教育家在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及时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教育成果,不断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从而形成既有前瞻性又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不同于一般教育工作者的理论体系。因此,教育家的教育理论是系统的,也是有很大可操作性的,不同于只是停留在教育实践层面的教育工作总结,也不同于从一个理论推导出另一个理论的空中楼阁式的“教育理论”。
三是独立的人格精神。教育家的独立人格精神主要表现在为教育事业奋斗牺牲的崇高品格上,教育家不一定是一个“完人”,但必须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必须是一个勇于实践自己教育理论的人,必须是一个不依附于权势、不屈服于权威的人。教育家更应该是一个淡泊名利、甘于默默奉献的人。教育家凭着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地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顽强搏击,以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四是扎实的工作态度。甘于寂寞、严谨治学是每一个有成就的人的工作态度。教育家既是一个教育理想者,更是一个教育实践者,教育实践面对的不仅仅是浩如烟海的教育研究资料,更多的是鲜活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研究对象。因此,认真细致、踏实严谨是一个教育家应该具备的工作态度。否则,粗率的教育实验、纰漏遍布的教学统计资料是难以支撑教育研究成果的。
五是出色的教育教学成绩。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集中体现在教育教学成果中。一个教育家,如果始终奋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最好的教育成果不单单是几篇教育研究文章,而应该是所教的学生;如果是一个教育行政管理者,教育成果首先应该是所带团队的教育教学实际成绩。教育家的教育成绩最起码在本县(市)本省是最出色的,是被社会和家长一致公认的。
总之,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能树立起崇高的教育理想,以深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独立的人格精神为依托,扎实工作,甘于奉献,取得优异的教育成绩,在同行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那么,距离“教育家”的光荣称号也许就不会远了。
200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