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狮战斗机--瑞典21世纪多用途战斗机》由杰 拉德·凯斯普尔所著,《鹰狮战斗机--瑞典21世纪多 用途战斗机》用大量翔实的资料和精美的图片全面介 绍了萨伯公司“鹰狮”的源起、研发、技术性能、作 战运用和销售情况,以及“鹰狮”战斗机与竞争机型 的技术数据对比,使读者对“鹰狮”战斗机有一个全 面深入的了解。
引言/i
缩略语/xi
第1章 未来选型/001
第2章 “鹰狮”的诞生/009
第3章 “鹰狮”的改型/045
第4章 “鹰狮”的发动机/077
第5章 机载武器和火控系统/095
第6章 座舱/127
第7章 大迎角试飞/169
第8章 进入服役/173
第9章 “鹰狮”战斗机的飞行事故/189
第10章 “鹰狮”战斗机的销售竞逐/199
附录 “鹰狮”与竞争对手的技术数据对比/250
近200年来,瑞典一直小心地保持 中立立场(最近一次卷入战争的时间可 以追溯到公元1814年,瑞典从丹麦手中 取得了挪威),但是作为斯堪的纳维亚 半岛最大的国家,瑞典始终在维持一种 强大的军事能力以谋取战略优势,防止 其他国家(主要是冷战时代的苏联和华 沙条约组织)人侵。
构成这种突出的防卫能力的关键 就是瑞典空军一直长期依赖的能够独立 设计和建造飞机的瑞典本土化的航空工 业。
瑞典现代航空工业的历史可以追溯 到1930年,ASJA飞机公司(Aktiebolaget SVen ska Jarnvag sve rk stadernas 右图:萨伯公司J 29“飞行酒桶”战斗机的 四机编队,该机是瑞典第一代喷气式战斗 机,隶属于瑞典皇家空军的F3战斗机联队。
该机型1 951~1 970年在瑞典空军服役。
A e ropl an avd elni n g)在林彻平 (Linkoping)成立。7年后,由于战争阴 云笼罩着整个欧洲,瑞典在特罗尔黑坦 (Trollhatlan)组建了萨伯飞机公司,两 年后,两家公司合并,称为萨伯公司。
合并后的60年里,萨伯公司已经成 功地研制出了一系列新型飞机以满足瑞 典空军特定的作战要求。这些要求反映 了瑞典空军对特定用途飞机的政策。第 一次世界大战后瑞典使用的飞机命名含 义如下: 萨伯公司首次设计的军用飞机是 单发的B17/S17和双发的B18/S18,它们 分别于1940年和1942年进入瑞典空军服 役。萨伯公司对军用飞机的创新设计首 先体现在J21A战斗机上,这是一种双尾 梁布局、单座战斗机,首飞于1943年6 月30日。该机采用了发动机后置、推进 式螺旋桨而不是常规的安装在机头的拉 进式螺旋桨。J21A在1947年被改进成 J21R,保留了双尾梁布局,但是用喷气 式发动机取代了原来的12缸液冷活塞式 发动机。这是萨伯公司的第一种喷气式 战斗机。
1948年9月1日,J29“飞行酒桶” 原型机进行了首飞。这是萨伯公司首次 自行设计的以喷气式发动机为原始动力 的战斗机。试飞员本特·奥卢(Bengt Olow)于1952年11月3日承担了J32“长 矛”战斗机四架原型机中的第一架飞机 的首飞;1953年10月,“长矛”战斗机 成为萨伯公司第一个克服声障的战斗 机,从而使瑞典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 超声速战斗机飞行技术的国家。“长 矛”战斗机成为一个通用平台,主要担 任全天候攻击/夜间战斗机的角色,而且 还可以用作侦察、电子对抗和云采样平 台。
随着冷战的不断升级,瑞典的中 立和不结盟政策越来越向西方倾斜。现 在瑞典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华沙条约 国,从这些国家的空军基地起飞只需要 半小时就能到达瑞典,因此瑞典的前 线受到的威胁大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NAT0)中的挪威、丹麦和不结盟的 芬兰。NAT0认为在常规战争中,瑞典 将能保护北约的北翼,因此北约国家的 防御在联邦德国、冰岛一格陵兰一英国之 间的缺口可以得到补充保护。
瑞典认为,在一场常规战争中, 北约和华沙都会考虑瑞典领土的高战术 价值,基于此,瑞典空军评估出为了防 止入侵将需要多少军事力量。瑞典人认 为,瑞典的空军基地很可能是第一个被 毁灭的目标,为此瑞典空军的作战飞机 必须能够从毁坏的跑道或者短的简易跑 道上短距起飞。因此,瑞典空军的第二 代作战飞机都必须设计成能在疏散用的 公路上起降(这项要求被扩大到每个后 继机型的作战飞机上,确保它们可以获 得用于着陆的足够的道路。最终,瑞典 空军建成了24个疏散基地,每个基地都 有三条跑道,再加上国家另外设计优良 的公路基础设施)。
本特·奥卢也是瑞典空军第二代 作战飞机——马赫数2、性能优异的 J35“龙”式全天候战斗机的首席试飞 员。鉴于“长矛”是常规布局的战斗 机,首飞于1955年10月25日的“龙”式 战斗机,一个醒目的特征是机翼采用了 不寻常的双三角翼结构,其曲折形前缘 后掠角在内翼段达到80。,外翼段达到 57。。萨伯公司认为,这种机翼能最好 地融合单三角翼和常规机翼的特性。通 过减少迎风面积降低阻力,使“龙”式 战斗机具有良好的操控特性。由于采用 了带加力燃烧室的RM6发动机,使其具 有优异的爬升性能和高速性能,而且机 翼的厚度和弦的比例只有5%。这些都是 重点考虑了瑞典空军的要求,即作战飞 机必须能够从疏散基地起飞,快速爬升 拦截敌机,然后快速返回并在机场短距 安全着陆。由于“龙”式战斗机采用了 一对小的双尾轮,增大了气动阻力,使 其着陆滑跑距离缩短。
1960年3月,J35A战斗机进入瑞典 空军F13联队服役,后来经过多年的改 进形成了J35的改型:s35E侦察平台和 SK35C双座教练机。“龙”式战斗机曾 出口到澳大利亚、丹麦和芬兰。
20世纪50年代末,在“龙”式战斗 机进入瑞典空军服役之前,瑞典空军就 已经着眼未来的需要,考虑“龙”式战 斗机的换代机型。瑞典空军决定进行一 种大武器系统概念的开发,即在设计和 发展飞机平台的同时,同步开展机载航 空电子设备和器材、军械、动力装置以 及基于地面支持设备,包括飞行员训练 模拟器等的研发。但是这种开发方式的 先决条件是由此产生的武器系统必须能 全面集成到瑞典的STRIL60防空控制系 统中。
针对瑞典空军的要求,萨伯公司提 出了37号武器系统的概念,其核心是J37 战斗机。于是萨伯公司再次被委托设计 该战斗机。
该机首飞于1967年2月8日,J37战斗 机的特征是采用带后缘襟翼的中置三角 形鸭式前置翼面(它是第一款鸭式布局 现代化战斗机)和带有前缘复合后掠角 和后缘副翼的三角主翼。这种三角翼鸭 式布局雨]RM8加力发动机的动力使得J37 战斗机能够满足在普通公路上短距起飞 的要求。坚固串联的双机轮主起落架可 承受最大为5米/秒的垂直下降速度,因 此可以保证战斗机在普通公路上短距着 陆。一旦在公路上着陆,使用反推力系 统并抬升主翼的副翼将会使J37战斗机的 着陆滑跑距离限制在500米(1640英尺): 以内。
由亍J37能装备一系列的武器装备, 动力强劲,而且在机身下和翼下共有7 个外挂点,多用途J37被赋予“雷”的绰 号,以反映它的力量和快速飞行及打击 能力。第一代的“雷”式战斗机有4个 改型,每一个改型都有两种用途:AJ37 (攻击机,战斗机),SF37(照相侦察 机,攻击机),SH37(海上侦察机,反 舰艇攻击机),双座的SK37(教练机, 攻击机)。
“雷”式战斗机于1971年6月21日 进入瑞典空军服役,多年来逐步更新。
在20世纪70年代,瑞典空军换装了第二 代JA37(防空,攻击)飞机。后来, 有近100架幸存的第一代AJ37、SF37、 sH37飞机进行了升级,以使每架飞机 都能执行最少两种任务。该方案导致了 AJS37,AJSF37和AJSH37飞机的出现; 后两个机型在作者写作时,缩减了仍在 瑞典空军服役的数量。它们服役的同时 尚存有JA37战斗机,一些SK37(用于飞 行训练),以及“雷”家族中最年轻的 成员:SK37E型电子战飞机(它取代了 J32E“长矛”电子战斗机)。
战斗机80 从1971年起,瑞典国防部(或 FMv,瑞典国防装备管理局)对“战斗 机80”项目投入了大量的经费,该项目 的目的是更换“雷”式飞机,原计划在 80年代的前五年进入生产,在后五年进 入瑞典空军服役。但是“战斗机80”项 目最终被改称为项目85,研制出了A20 飞机,该型机实际上是“雷”式战斗机 对地攻击的衍生机型。
20世纪70年代中期,瑞典空军认 为,“雷”式战斗机的使用寿命可以再 延续15年。因此,人们建议,在“雷” 式战斗机的生产持续到1985年结束时, 应当研制一种新的改进型的“雷”式攻 击机,以取代旧的第一代改型机;这就 是项目A20的由来。(实际上,“雷”式 战斗机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90年。包括8 架原型机在内,“雷”式飞机总共生产 了337架)。
现在,新型作战飞机的成本不断 上涨,令人望而却步。洛克希德·马丁 公司(简称洛·马公司,洛克希德公司 和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合并而成)的诺 姆·奥古斯丁(Norm Augustine)在他 的《Augustine Laws))书中指出,由于 作战飞机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并且需要 额外的重量来容纳所有最先进的设备, 导致了这种成本的快速上升。
人们常说,飞机的价格等于黄金的 价格乘以飞机的重量,瑞典的研究证实 了这一法则。因此,瑞典空军更看重一 些低成本的设计方案,包括B3LA教练/ 轻型攻击机。
B3LA被视为SK60喷气教练机(英 国宇航公司“鹰”教练机)的替代机 型。意大利的马基(Aermacchi)公司合 作设计了B3LA,可以看出与AMx轻型 攻击机(在意大利和巴西的空军服役) 具有相似之处。另一个被考虑的项目是 A3 8/SK3 8攻击/喷气教练机。
按照瑞典政府1976年的建议(编号 1976/77:74),当在1977年春季开始全 面评估的B3LA教练机将取代SK 60时, 为了实现瑞典空军前线战斗机的现代化 能力,应当将“雷”式飞机的系统升级 到A一20的标准。这项调查结果递交于 1977年10月,并建议瑞典空军应当订购 足够装备6个战斗机联队的A一20,再加 上45架轻型教练机。另外,两个瑞典空 军战斗机联队应当装备AJ37“雷”式飞 机,9个战斗机联队装备B3LA教练机。
瑞典政府的1977/78:95号建议决 定,对空军现代化的最终决定应当延 迟,并于1978年1月成立了一个飞机工 业委员会来确定对于瑞典空军的最佳选 择。该委员会在1978年10月向瑞典政府 递交报告建议,订购足够的AJ37“雷” 式飞机和新型A一20分别装备8个战斗机 联队和6个战斗机联队。
瑞典武装部队最高指挥官约翰 松·希瑟上将((3eneral Lennart Liung) 随后递交了一份报告,指出他们更喜欢 SK38/A38而不是A一20。虽然他承认, 前者还需要做更多的设计完善,因此具 有较高的技术和财务风险。然而,瑞典 议会在1979年2月底否决了希瑟上将的 意见,并于1979年7月1日前决定下一个 五年计划期间的作战飞机采购计划。希 瑟上将发起一些研究,以了解可用的选 项,很快他们发现,在当时,用英国的 “鹰”教练机和法、德的“阿尔发喷 气”教练机替代SK60是一个低成本的不 错选择。
1978年11月21日,由于费用太 高,B3LA和A3 8计划被瑞典政府的 1978/79:138号建议取消。两个月后,1979 年2月,A一20计划也被取消。1979年11 月,瑞典政府给瑞典武装部队统帅部发 来特别指令,让他们寻找一种飞机,甚 至可从国外引进,这种飞机应当具有战 斗机、攻击机和侦察机的用途,并且技 术性能要与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的F一16水 平相当。如果采购到这种作战飞机,将 可以替代瑞典空军的AJ/SF/SH 37“雷” 式作战飞机。同时,8个JA37“雷”式战 斗机联队将装备这种作战飞机。
IG—JAS合作团队 了解到瑞典空军可能从国外制造商 采购的作战飞机要满足JAS(JAS:战斗 机(Fighter),攻击机(Attack)和侦察 机(Reconnaissance))的要求后,瑞典 建立JAS合作团队;5家瑞典航空工业公 司将联合他们的设计力量,发展和制造 多用途“JAS作战飞机”。这些公司是萨 伯公司(负责平台设计、总装、数字式 电传飞控系统、市场营销和销售),沃 尔沃公司(负责与通用电气公司合作开 发RM 1 2发动机,该发动机将是GE404J的 发展型),瑞典FFV军械公司(负责维 修和奥登(ODEN)头盔瞄准器),瑞 典SRA公司(负责衍射光学平显和三个 下显),爱立信公司(负责雷达、前视 红外探测系统、中央计算机系统和敌我 识别系统)。
IG—JAS合作团队的成立虽然主要是 出于政治原因,但是这也表明不仅萨伯 公司,而且更广泛的瑞典产业都可以从 新型战斗机的研发中获得利益。但是, 一个重大的变化是,所有其他的合作公 司都成了冒险伙伴,因为这种战斗机与 瑞典以往的战斗机方案是完全不同的, 而且整个飞机的市场营销都留给了萨伯 公司。
1980年2月,瑞典武装部队最高指 挥官宣布了调查结果,建议采购JAS 系统以取代整个“雷”式机群,包括 sF/SH37改型机。1980年夏季,一份 正式的需求方案说明书(Request for Proposals,简称RFP)被发给了美国的 通用动力公司、麦道公司、诺斯罗普公 司以及瑞典的IG—JAS合作团队。不久 后,瑞典议会同意拨付2亿瑞典克朗用 于JAS从1980年7月到1981年底的设计研 制。
发给三个美国公司的RFP直到1981 年4月才得到回复;IG—JAS合作团队不 像其他的竞争对手,虽然他们还没有一 个实际的飞机,但他们只用了两个月 时间就作出了回复。不过,到1980年11 月,IG—JAS合作团队就已经从准备分享 JAs项目研制的国外航空公司那里获得 了大量的支持。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英国 宇航公司,梅塞施米特·柏克·布鲁姆 (Messerschmitt Bolkow—BLOHM)公 司,麦道公司和罗克韦尔公司(提供了 高机动性的先进战斗机技术)。
将在年底前选定合作者以便IG—JAS 合作团队能给瑞典空军提供一份报价。
瑞典政府再决定是在本国研制还是从国 外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