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细致、系统地介绍了“秋山木工”所实行的学徒制度,包括学徒的选拔、生活与工作方式、等级制度,以及秋山利辉和他的学徒所取得的成就等。作者在书中阐明了他为何要实行学徒制度,以及这一制度如何缔造出真正的匠人精神。全书共约六万字,并配有作者精心挑选的十余幅图片。这些插图全面地展现了匠人的生活方式,包括集体用餐、打扫街道、工匠技能练习、参加比赛、木工作品,以及秋山先生与他的学徒之间的日常互动等,很好地体现了匠人的整体风貌。
海报:
日本知名工匠纪实书写
《匠人精神II》的作者为日本知名工匠秋山利辉先生。秋山先生于1971年创立了享有盛誉的秋山木工会社,他因采用“斯巴达”式独特的研修制度培养工匠而倍受瞩目,曾多次接受电视、杂志等媒体的采访。秋山先生结合自身奋斗的经历,细致地总结会社创立及延续的成功经验,在书中详细纪录了他与学徒们的日常工作方式,揭示了匠人精神培育的关键所在。
探索逆工业化潮流的匠人精神
近几年社会上出于了对现代化大工业生产及其对人产生的负面影响的反思,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关于“匠人”(或手工艺者)的讨论都非常之多,迅速成为舆论热点。《匠人精神II》在《匠人精神I——一流人才育成的30条法则》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和延伸,将使读者近距离、全方位地认识传统的日式工作法和匠人精神,在工业化的潮流中重新认识和反思匠人制度和精神的价值。
洞察匠人养成的奥秘——传统的日式工作法
“秋山木工”所实行的学徒制度——一种追求致极的日式工作法——是对匠人精神的具体实践。本书将解密日本匠人如何通过这种工作法将器物之美、人文之美做到巅峰,并世代相传,使日本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一流水平。读者可以从书中了解缔造日本手工业辉煌的关键细节。
蕴含企业和个人成功的智慧
心性是匠人精神如何通过学徒制度得以实现和传承的核心。品德和技艺的双重提升是个人和企业成功的不二法则。秋山先生对心性的强调将对读者有所启发并促使其对自身的生活、工作方式有所反思。
正值樱花开放的时节。
在我的工厂里,剃头推子剪头发的声音响成了一片。
围着长长披肩的年轻女孩,像一群“扫晴娘”(旧时为久雨求晴,剪纸制成的持帚女性人形 — 译者注),端坐在钢管椅子里。她们的头上回荡着低沉的机械噪声,黑色的头发簌簌地滑落在满是木屑的地板上。
我冲着这些哭丧着脸的“扫晴娘”说 :“哎呀,这个样子不是挺好吗,怎么啦?”那些稚气未脱的女孩凝视着镜中的自己,手摸着头,反复确认着触觉感受——至此,长可垂肩的黑发已经没有了,她们一进会社就被剃成了光头。
这是我的会社秋山木工的一个仪式现场。无论男女,进社之后都必须剃成光头。
秋山木工为培养木工工匠,开展严格的研修训练。学徒四年要一直住会社宿舍,且被禁止使用手机,禁止和家人见面以及谈恋爱等一切个人活动,只有在盂兰盆节或过年的时候,才能获得正经的假期。除此之外,他们还要接受各种细致的生活规则的约束。在外人看起来,颇有隔世之感。
木工技术自不必说,就连吃饭、写信以及与人说话的方式都要进行全面培训,遭到大声训斥是家常便饭。如果没有彻底坚定的信念,学徒生活是无法完成的。为了让学徒们下定决心,我让他们剃发明志。
我于 1971年在神奈川县川崎市宫前区鹭沼创立了专做定制家具的工厂“秋山木工”,当时我二十七岁。加上我创业团队一共三个人。刚开始接到的都是一些小活,渐渐地有客户给我们下大单了。现在,我们已经在为宫内厅、大型百货公司、高级宾馆、高尔夫球场、高档品牌专卖店以及美术馆等各类用户制作家具了。不仅家具大件,即使如画框、镜框一类的小物件,只要是用木头制成的,我们都会根据客户的要求,严格按程序去做。
如今,秋山木工旗下有五家集团成员单位,分别是 :
① 篠崎木工
② 腰原涂装
③ 田口工房
④ 职人坚木
⑤ 木风心风堂
①—④是四家工房,专司制作家具,年销售额约10亿日元,最近几年的销售业绩一直在稳步上升。
也许有人会问 :在这样一个经济不景气的时代,为什么并不便宜的定制家具会受到青睐?为什么顾客追求的不是大量生产的廉价商品,而是工匠的服务?其实,我的会社不同于一般的会社,我们有完全不同的人才培养机制。
秋山木工采用“学徒制度”来培养和教育员工。所谓“学徒制度”,是指从江户时代开始,在日本风行了约二百五十年的一种培养商店老板的制度。当时的做法是,徒弟住在师傅家里,给师傅干活,师傅不发工钱,但提供衣物和膳食。师傅教授徒弟知识和技能,培养其成为店老板或工匠。秋山木工采用的就是这种制度,以此培养新入员工成为真正的木工匠人。
在秋山木工,入社开始的四年时间为研修期。研修期间,学徒一边给工匠师傅打下手,一边学习基础知识,这就是所谓的“屈居人下”时代。为了让学徒们在四年时间里能集中精力学习,会社要求他们全部住在会社宿舍,过集体生活。在这里,他们要承担做饭以及打扫车间等杂事。在工作现场,学徒们一边帮师傅干活,一边学习家具制作的基本技能,包括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相关材料的知识等。
我的会社现有 30名员工,其中约半数是这样一些以“徒弟”身份工作的人。
四年“屈居人下”的研修生活结束后,考试合格者将名正言顺地成为真正的工匠。从成为工匠的那天起,待遇就不同了,叫他们的时候,我不再直呼其名,而要在名字后面加一个“君”字。
研修四年是义务为师傅效劳的四年。
学徒制度规定,出师后的弟子要在自己学习技能的地方干几年活,以此报答培育之恩,自古至今,一直如此。这是为了表达对师傅教诲的感激之情。基于这个思想,我们的学徒在成为工匠之后,也要被派遣到会社旗下的集团成员单位,到工厂里去一试身手。但生活方面,他们一般会搬出集体宿舍一个人住,成为名副其实的合格工匠。技术上的指导由各工厂的前辈或社长负责,但在行为举止方面,仍然由我继续直接教育。一旦发现他们出现骄傲自满的苗头,我会立刻当头棒喝。
在学徒以工匠身份工作四年后,我会让他们自动退职离开会社。退职后,或单干,或进入其他会社,或出国,自己选择。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我在创立会社、雇用员工的三十年间,始终按照这一套方法在做。如今,这套方法已经为秋山木工培养出了 50名职业工匠,其中多人还在每年一度的“全国技能大赛”(工匠竞技大赛)上获奖, 2005年甚至有人得了金牌。此后,每年都有人获奖,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获得了 1枚金牌、 6枚银牌、 4枚铜牌和 5个“敢斗”奖。
研修期间,学徒们要一边做宿舍和工厂里的杂事,一边参与现场的工作,工作之余还要为一年一次的展示会准备自己的作品。加上我对他们的言行举止又盯得很紧,所以,工作期间他们一直很紧张,每天的睡眠时间很短,精神压力巨大。
也许有人认为不那样做,他们也能成才。但我坚持“匠人的品性比他的技术更重要”的理念,所以严酷的学徒生活是他们一定要经历的。
尽管如此,现在来自全国各地的求职者依然络绎不绝,近期更是持续增长,其人数已经超过规定报名人数10倍。
考虑到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过得了严酷的学徒生活,所以我们特别重视入社前的面试工作。一般会社的面试时间是 30分钟,我们的面试时间长达 3小时。此外还要让他们参观工厂,和入社后的学徒进行谈话。如果决定录用某人,无论他是北海道人还是冲绳人,我们都会去他的老家,对其父母进行面试,这个面试过程至少也要花 3个小时。因为整个学习期间都要经受严酷的生活考验,我需要了解做父母的是否真有让孩子成为工匠的决心,并直到他们完全同意为止。
开始住宿舍、过集体生活以及艰苦地学习后,有些学徒感到迷茫苦闷,甚至想过要辞职离开。帮助他们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培养他们成为真正的工匠,父母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会社的做法(后文将陆续介绍)是,在学徒、会社以及学徒的父母之间建立一种三位一体的和谐关系,无论本人、会社还是家人,大家都真心实意地为培养工匠而努力。
我之所以坚持运用“学徒制度”来培育员工,原因在于我本人得益于该制度,并最终成了一名真正的工匠。
我小的时候,家境非常贫困,每天为吃饭发愁,经常要向周遭的人家借米度日,完全无法安心学习,成绩不是差就是劣,连文字都不能流利读出,直到上中学二年级时才能正经书写自己的姓名。
性格上我也有些胆小怕事,一到人前说话就紧张,结果想说的话总有一多半说不出来。作为这样一个人,我今天能成长为合格的木工匠人,完全是因为“学徒制度”让我学到了高超的技术,同时也离不开周围人的热情鼓励。因此,我要继承这项培养我成才的优秀育才方法——学徒制度,希望它能为我们的下一代造福。
小时候,曾听村里的老奶奶说过这样的话 :“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我想,如今的社会正在向她所说的那种时代回归。日本社会正处于漫长的转型期,那种企业大量消耗资金、资源,大规模生产商品,而消费者视其为一次性用品而大量采购的时代已成过去。劳动环境也
急剧变化,终身雇佣制度被废弃,企业裁员以及用人单位终止雇佣合同等现象,让我们所处的就业环境变得非常不稳定。
正因如此,我才觉得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日本古已有之的学徒制度和工匠精神。实际上,在我的会社,就有二十四岁的年轻人每月所挣的工资是其同龄人一倍以上的例子。另外,从秋山木工走出去的木工工匠们,有的在其他工厂大显身手,有的回到家乡自己创业,每个人都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干得有声有色。
经过严格的研修学习,掌握一技之长之后,我们就能过上上述生活 — 尽管我只是一个人,但还是希望众多的年轻人都能有这样的经历。当然,过去也有师傅靠学徒制度敛财,以及让出师的徒弟终生待在身边的不好的做法。我决心改革这些弊端,使学徒制度通行于 21世纪,并为现在的时代所认可、继承。
培养通行全球的工匠人才以回报社会,这是我现在的奋斗目标。
们是书面语言的基本要素,就像化学周期表中的基本元素一样,反复出现在新的和引人入胜的结构中。一旦逐个地认识了它们,它们不仅会成为理解书面文字的钥匙,而且也有助于了解这些文字被创造时的实际和今天中国的生活。
本书的中心是讲述一个“故事”,这就是在汉字的起源及其发展中的中国文化史。我选择了使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而不采用学究式的论文体,它是我个人经验、经历和观点的一部分。
[日]秋山利辉(秋山利輝),1943年生于奈良,有限会社秋山木工董事长。中学一毕业即踏上成为家具工匠的从业之路。1971年创立秋山木工会社。秋山木工的特别定制家具现已被迎宾馆、国会议事堂、宫内厅以及有名宾馆等采购使用。因采用“斯巴达”式独特的研修制度培养工匠而备受瞩目,多次接受电视、杂志等媒体的采访报道。
序一 匠心精诚 传承爱敬 修身为本 重立人根
序二 学徒制—独特的人才培养方式
序三 匠人精神,当今时代的财富
前言
第一章 我以家具工匠作为人生奋斗目标的原因
创立秋山木工的原因
贫困的少年时代
中学二年级时动手做了一只船
以成为工匠为目标去了大阪
被杂务缠身屈居人下的时代
首次跳槽
第二次跳槽去东京
在大型百货公司木工部就职,开始了工作、学习和兼职的三重生活
创立秋山木工培养工匠
第二章 女孩也要剃光头 学徒十规则
不能正确进行自我介绍的人不被接受入社
入社之后,无论男女一律要剃成光头
禁止使用手机,联系方式仅限书信
仅在每年的盂兰盆节和过年时才能和家人见面
禁止父母提供生活补助或给零花钱
研修期间严禁谈恋爱
早晨5点之前起床,首先是长跑
料理大家做,吃不完要道歉
工作从扫除开始
早会上跟着朗诵“匠人须知三十条”
社长参与所有的活动
紧张的每一天,学徒的平均睡眠时间为三至四小时
教导学徒“难得糊涂”
每天拿出101%的努力挑战工作
第三章 越是笨拙的人越能成为一流人才
第一份工作从家具的送货开始
前辈指导后辈
不是通过表扬而是通过批评来让人成长
当着后辈的面,批评前辈
越是手巧的人越容易早早辞职而去
越是笨拙的人越能拼命工作
严酷的学徒时代,有一些人中途开了小差
让学徒在绘图本上写报告
每年举办一次“研修生和工匠木工展览会”
以“日本第一”为目标,参加全国技能大赛
有些学徒四年后仍不能毕业
采用学徒制度才能培养“有修养的工匠”
第四章 毕业之后即让学徒离开会社
为什么学徒毕业后就让其辞职
会社指挥系统的弊端
也有集团成员会社减少的时候
在录用面试上踏踏实实下功夫
在父母和老师的配合下培养学徒
万一员工辞职,让他们先考虑好退路再请辞
第五章 成为真正工匠所必备的条件
当今时代需要“一流的工匠”
对于工匠来说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人品
能让人感动的工匠是真正的工匠
即使愚钝也要干得漂亮
“多管闲事”“厚脸皮”和“执拗”这三种精神
未来的秋山木工
未来的秋山木工
回顾过去,我感觉自己总是处于落后的状态。
在学徒制度行将消失的时候,我搭上了成为工匠的末班车。
我继承学徒制度,坚持过匠人的生活,完全没有打算要干一件全新的事业。学徒制度是日本人自江户时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做法,我只是在今天持续、有效地利用了江户时代的优秀文化而已。
通过继承学徒制度,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优秀人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从此走上幸福的人生之路。我现在的心愿就是报答社会,哪怕一点点也好。但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培养能通行于全世界的工匠人才。
这些匠人用心制作产品,他们珍视所拥有的一切并心怀感激之情,我希望尽可能多地培养这样一批工匠。
何谓匠人之魂?何谓匠人的自豪感?
如果这种志向被传承给更多的人,那么成长起来的这批工匠就会为我们将这种志向延续到下一代。这样一来,10个人可以带出100个人,100个人可以带出1000个人……匠人的希望将得以传递下去。
匠人活法的传承已经开始。
我们会社培养的匠人已经达到50位,其中包括一些回到家乡创立自己的工房,通过家具产业振兴地方经济的能人。
有个在横滨开设工房的我社毕业生这样说道:“现在虽然还没有雇用新员工,但将来我希望从头开始培养新人。我们雇用的不是‘来之能战’的人才,而是一些年轻人。通过学习,让他们成为拿得出手的真正的工匠。我希望自己的会社能达成这样的目标。”
在三十年的匠人教育过程中,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年轻一代的个性正在消失。相比个性培养,现在的教育更重视均一化发展。但要培养工匠,则必须挖掘出每个人被埋没的个性。所谓个性,我认为它不是任性而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大家在产品制作上发挥各自的个性,这就是“匠人”。
我们也有这样的梦想,那就是将来把秋山木工办成一所像学校那样的教育机构。但我知道这并非一件易事。虽然现在入社志愿者人数是应聘者人数的10倍,但只有前者达到后者的100倍时,才有可能。我的另一个梦想,是在车站前面兴建一条大型“匠人街”。
日本拥有各行各业的一流工匠,有家具工匠、和纸工匠、油漆工匠、制鞋工匠、制包工匠等等。如果有了专门的设施,就可以把全国各地的一流工匠集中到一起,现场展示各自的绝活,这该是多么好的一件事。路过的孩子们可以参观学习,还可以亲手体验并领略物品制作的乐趣。
我小的时候,就是因为看来村里做活的匠人们的手头动作,而向往成为一名工匠的。我希望在现在这个时代重现当年的情景。
世人对于“工匠”的印象大多不太好,认为他们顽固、不随和,不能成为会社的员工。但真正的工匠不是这样的。我希望让世人更深入了解一流工匠是怎样的一个群体,希望人们改变对工匠的印象,让匠人的活法为社会所认可并被年轻人所向往。
实际上,我曾计划在六十岁以后回归工匠身份,将秋山木工交给成长起来的弟子们去管理,自己作为一个工匠去做他们留下的工作。现在,我六十六岁,因为力不从心,已经无法实现上述目标了,但我毕生作为一名工匠的信念没有丝毫动摇。其证据是,我始终拥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工具(一般的工匠成为师傅后,就会把工具送给弟子们,或处理掉,或束之高阁,不再使用)。而且,在盂兰盆节或过年放假的时候,我还会到空无一人的车间里自己制作椅子,让假期结束归来的员工们大吃一惊。我这样做,是为了向他们展现一个工匠“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精神。
我希望自己脱离领导岗位,回归工匠身份的心愿终有一天能实现。为此,我要尽可能多地为世界培养工匠,把优秀的日本技术、文化和人性品质继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