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杯茶2:石头学校(2015版)》是《三杯茶》的续篇。1999年,在葛瑞格·摩顿森创办的东亚协会为巴基斯坦建起几十所学校后,阿富汗一群吉尔吉斯族人骑马六天六夜找到摩顿森,请求为他们建一所学校。这些生活在路之外、天尽头的居民,被自己的部落、祖国和整个世界遗忘,一所代表安定与文明的学校是他们留守此地最后的理由。
又一个大雪封山的季节即将到来,吉尔吉斯部族的首领在无尽的等待中气息奄奄,族人也日渐凋零。就在他们放弃希望决意离开的时候,12480英尺的世界屋脊之巅,终于立起一座学校,它站在绿草如茵的斜坡上,面朝清浅的湖泊。为了这座仅有四间教室的石头建成的学校,为了曾经的诺言,葛瑞格奔走了十年。
这就是《三杯茶2:石头学校(2015版)》讲述的故事。
★敬上一杯茶,你是一个陌生人;
★再奉第二杯,你是我们的朋友;
★第三杯茶,你就是我的家人,我将用生命来保护你。
★一个承诺,十年奔走,感动全球1000万读者!
★《追风筝的人》作者卡勒德?胡塞尼感恩作序推荐
★美国总统克林顿倾情推荐
★美国总统奥巴马捐出诺贝尔和平奖10万奖金助其建校
★在全美4500所小学中展开“为和平捐一分钱”活动
★稳坐纽约时报畅销榜140周,43次居于榜首
★美国反恐部队必读书
★美国五角大楼必读书
序
卡勒德·胡赛尼
阿富汗陷入战乱已有八个年头了,复杂的局面令奥巴马总统头疼不已,成为他眼下面临的最为棘手的外交挑战。在冲突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大西洋理事会这样的权威智囊团发表了报告,称阿富汗为一个失败的国家。阿富汗的确面临着巨大的问题:不断升级的暴力叛乱妨碍了法治和发展;罂粟作物种植再创纪录;极端贫困、犯罪、无家可归、失业和难以获得清洁用水的问题也困扰着这个国家;另外还有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像如何提高妇女地位,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一个能克服重重困难保护人民、服务人民的中央政府。
尽管如此,后9·11时代的阿富汗还是在许多方面获得了成功,其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就是教育。如果承认教育是阿富汗实现积极而持久的变革的关键因素,那么,如何赞扬这样振奋人心的成绩都不为过:在二〇〇九年,阿富汗有近八百五十万名儿童入学读书,其中女生的比例约为百分之四十。
没有人能比葛瑞格·摩顿森更了解这一点,因为他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一百三十一所学校的创始人,为大约五万八千名学生提供了教育;也没有人能比他更理解教育孩子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哪怕是只教育一个孩子。可以说,没有任何人或组织能比葛瑞格·摩顿森做得更多。
葛瑞格的理念并不复杂。他真心相信,解决阿富汗冲突不能寄望于炸弹和枪炮,只能依靠书籍、铅笔和笔记本,以及创造社会经济福祉的工具。他告诉我们,若不领着孩子走向学校,只会摧毁这片土地的未来,让一切努力都陷入绝望,整个阿富汗永远走不到繁荣富饶的那一天,无法获得更发达的生产力。尽管被教廷下达了追杀令,受到了塔利班和其他极端分子的威胁,但是他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确保阿富汗儿童接受教育。
极其重要的是,他率先致力对女童和年轻女性的教育。这绝非易事,因为这个地区的父母通常不会让女儿上学,在长期的文化传统中,女性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但是葛瑞格做到了,他走过一个又一个村子,与宗教领袖和长老们推心置腹地交谈,获得了他们的信任,让他们帮他说服家长送女孩上学。葛瑞格认为,如果阿富汗想成为一个更加繁荣的国家,就需要妇女充分参与,妇女的作用必不可少。我也这么认为。因此,必须给予女性上学的机会。女性教育是国家重建和发展的基石之一,正如葛瑞格像念经一样反复念叨的“教育男孩,只会让孩子一人受益,教育女孩,则使整个社区受益。”
最后我想说说葛瑞格的个人特质,他的魅力、优雅、耐心和始终不变的谦恭态度。他认真听取意见,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与村里的重要人物建立关系;他影响带动了人们,鼓励他们为自己的前途奋斗;他抽时间学习当地文化,比如礼貌、热情和尊重长者;他理解、欣赏伊斯兰教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难怪美国军方要聘请他当顾问,向他讨教如何才能与部族领袖和村庄长老建立更为融洽的关系。他们需要向他学习的东西很多,我们也一样。
谢谢你,葛瑞格,为你所做的一切。
收起全部↑
葛瑞格·摩顿森,登山爱好者。1957年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早年随支援非洲的父母生活于坦桑尼亚。1993年,为纪念早逝的妹妹,攀登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途中发生意外,得到巴基斯坦人的救助。
获救后,摩顿森被巴尔蒂人的淳朴民风和极端贫困深深震撼,遂立下“一定要为村庄建起学校”的宏愿。为兑现这一承诺,他苦心奔走十余年,在当地陆续建了90余所学校,为34000名儿童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其中包括24000名女孩。
2009年,摩顿森被巴基斯坦政府授予“巴基斯坦之星”荣誉勋章,并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当年获奖人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他从奖金中捐出10万美元帮助摩顿森建学校
序1(卡勒德胡赛尼)
导言
第一部 承诺
引子
第一章 路尽头的人们
第二章 残手异人
第三章 零年
第四章 和平的声音
第五章 风格决定一切
第六章 吉尔吉斯可汗的印章
第二部 大灾难
第七章 黑暗深处传来的咆哮声
第八章 不知道该做什么
第九章 法尔扎纳的课桌
第十章 萨夫拉兹的承诺
第十一章 机不可失
第三部 世界屋脊之上的学校
第十二章 一位美军上校的电子邮件
第十三章 从加洛扎难民营来的人
第十四章 巴达赫尚巡回之旅
第十五章 两位勇士的会面
第十六章 重回原点
第十七章 拉希德罕最后的心愿
第十八章 最后的最好的学校
致谢
重要人物表
《三杯茶2:石头学校(2015版)》:
承诺
兴都库什山以北有三个山口通往阿富汗最偏远的角落,伊尔沙德山口是其中之一。每年有八个月的时间,这里都覆盖着厚厚的积雪,空气非常稀薄,据说常走这条路的商人为了让驴子呼吸顺畅,甚至要切开它们的鼻孔。一条羊肠小道沿巴基斯坦最高点向下延伸,形成了乱石堆积的长长的陡坡,坡底是巨大的峡谷,小道猛然来了个急转弯,也就是说,在伊尔沙德南边的入口处,不等到最后一刻,你就看不到从山口另一端过来的人。正因如此,一九九九年十月吉尔吉斯人的骑兵队从这个山El进入巴基斯坦的时候,我差点与他们擦肩而过。
好在我们有萨夫拉兹·罕,他原是一名羱羊猎人,还当过突击队员,虽然有一只手残疾了,但视力极其敏锐。骑兵队刚从半英里外的急转弯拐过来,他就第一个发现了。一看到这群人,他立刻从毯子上跳起来,冲向吉普车,猛然拉开车门使劲摁喇叭。
“他们来啦,他们来啦!”他用瓦罕语大喊大叫,激动之情溢于言表,“Wazdey,Wazdey!太棒啦!”
我正要喝一大口盐茶——为了抵挡冷风和雨雪,我们整个上午都在啜饮这种东西。茶杯就要碰到嘴巴了,听到萨夫拉兹的喊声,我便停下来,把杯子轻轻放回地上,看着骑手们迎面奔驰而来。
这可不是随便就能遇到的奇观。十四名骑手穿过冷冷的雨幕呼啸而至,古老的骑兵音乐破空而来,传到每个人耳中——即使远在一千码之外,都能清楚地听到马蹄的嘚嘚声和铁马嚼相撞的叮当声,还能听到湿皮革在拉扯之下发出的低沉吱嘎声,泥块落地时发出的轻微噗噗声。只见交错的马蹄溅起片片泥块,从骑手的头顶甩过,雨点般落在他们身后。
领头的男子身披风衣,穿着及膝黑皮靴和深色灯芯绒裤子,裤子因沾满羊油而变得黑亮。一支破旧的英国李一恩菲尔德步枪吧嗒吧嗒地拍打着他的背,一条宽大的皮带裹住小腹,头戴一顶苏式桩帽,帽耳随着马的跑动上下翻飞。紧随其后的手下挎着AK一47步枪和大量其他武器,沉重的子弹带搭在肩上和胸前。他们的马和头领的一样,腿短,毛又粗又乱,浑身大汗淋漓,闪闪发光。一队人马咆哮着向我们疾驰而来。眼看就要撞上了,骑手们猛地拉紧缰绳,齐齐停下来,一起跳下马鞍,漫不经心却又准确无比地稳稳落地,像猫一般优雅从容。只有常年生活在马背上的人才能在不经意间展现出这样的完美姿态。
我现在看到他们的头领了,一个胡须刮得乱七八糟的年轻男子,古铜色的扁平脸被风吹得发亮,很瘦,衣衫褴褛,十分冷酷。他看上去像是从古代走出来的人,直接穿越时间之流,继承了游牧祖先的特点,延续了历经四五十代人而来的风格,与众所周知的最伟大的骑兵一起屹立在那里。他把手伸到外衣口袋里,掏出一块潮湿的绿色嚼烟,按照惯例向我们问候:“愿真主赐你平安。”
接着他开始讲话,声音温和,很有礼貌,说他和手下已经马不停蹄地奔驰了六天。他们是军阀头领阿i、杜勒·拉希德·罕派来的使者,这位军阀是留在帕米尔高原的最后一批吉尔吉斯人的领袖。骑兵们来自一片贫困的土地,那里条件十分恶劣,每年冬天,他们的家人以及骆驼、羊和牦牛都因饥饿而在死亡线上徘徊。阿卜杜勒·拉希德的人民缺乏的东西太多了,然而他最希望给予孩子们念书识字的机会,所以给骑兵队派了这趟差事,命令他们越过伊尔沙德山口找我商量。
骑手们解释说,他们在过去几年里听到了一些奇怪的故事,是从兴都库什山以南传到帕米尔高原的。传说一个神秘的美国登山者在巴基斯坦北部最偏远的山谷里建学校,政府似乎并不关心这些地方,外国非政府组织也不愿前去开展工作。另有传言说,这名男子开设的学校不光教育男孩,还向渴望学习的女孩们敞开了大门。
后来又有人说这个建学校的美国人计划访问查普逊山谷,消息传到了阿卜杜勒·拉希德·罕的耳朵里,于是他派出了最强壮的骑手,骑着最快的马去找这个人,问问他是否考虑到阿富汗为吉尔吉斯人的儿女建学校。
在西部喜马拉雅山腹地,很少有什么事能办得这么迅速,但这个男子的使命特别紧迫。一九九九年冬天的第一场暴风雪已降落在兴都库什山,如果骑手们没能在积雪封死伊尔沙德山口之前返回,或许得挨到第二年春天才能与家乡和亲人联系上。现在是最好的时间了,他们要在第二天早晨之前带着我的答复从山口向北奔回家。
“愿和平与你同在。”我答道,“我知道时间很紧,但我们还是先去我的朋友萨夫拉兹·罕家里,你和你的人可以吃点东西,休息一会儿。”我告诉骑手们的头领,“稍后我们再谈阿卜杜勒’拉希德‘罕的请求,看看能否建一所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