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增加大众对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欧洲汉学的了解,尤其是了解中欧和东欧汉学的诞生及早期研究情况。本书基于巴耶尔出版的著作及其手稿和信件,探讨他如何开始汉语语言和文献的研究工作, 以及他在各种冲动的驱使下为这项事业献出其毕生精力的学术历程。
巴耶尔一生都在汉语这片艰难的领域里辛苦耕耘,写出了一批汉学著作,本书生动地呈现了早期欧洲“汉学研究”的状况。巴耶尔使欧洲的学术界认识到汉学研究与欧洲的关系及其汉语研究自身的独特性,表现出明确的学科意识和学术自觉,尽管他对汉语孜孜研究取得的成果在如今看来是那么的有限。 但是,通过此著作呈现给读者将会有助于学界对巴耶尔其人及其汉学著作做出公允评价,并确定其在汉学研究历史上应得的地位。
巴耶尔是 17 世纪德国汉学家中成就较高的一位,他出生于德国的一个新教家庭,从幼年时起就显示出卓越的学习才能,毫不费力地学会了拉丁语和希腊语,16 岁时就被康涅斯堡大学录取。 在那里他研究神学、哲学和希伯来文。 1716 年获得博士学位。 毕业后他在德国游学,在柏林见到许多重要的东方学家,在皇家图书馆看到了门采尔留下的手稿,并收集了各种传教士著的关于中文的字典。 从 19 岁起他就开始对汉语着迷,游学时和东方学家的接触也深刻地影响了他。巴耶尔是欧洲早期汉学中,欧洲本土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是欧洲本土汉学研究的奠基人物。他不仅是古代文献专家,同时也是历史学家、语文学家和东方学家。
引言
欧洲经院汉学
耶稣会士的汉学研究
东方学家
原初或完美语言
T.S.巴耶尔
巴耶尔的拉丁风格
第一部分 巴耶尔的生活
1.在普鲁士的岁月
背景
康涅斯堡
年轻的巴耶尔
2.在俄罗斯的岁月
圣彼得堡
帝国科学院
院士巴耶尔
第二部分 早期汉语研究
3.《中国日食》
4.《中国博览》
序言——巴耶尔的汉学研究历史
序言的最后一部分
5.汉语语言
灵感来源
资料
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本质
字典
{吾法
谈漳州方言
选文集
《孔子生平》
《大学》
《小儿论》
时间及度量衡
第三部分 《中国博览》之后
6.概况
7.与北京耶稣会士的通信
8.《中国时间》
9.《圣彼得堡帝国科学院评论》上的文章
“关于《字汇》”
“论《春秋》”
10.《柏林综合文献》上的小文章
11.《汉语大字典》
巴耶尔信件里的大字典
列宁格勒的大字典
12.尾声
最后的日子
后记
附录
汉语词表
缩略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