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民族文学丛书(第三辑):村庄旁边的补白》由《村庄旁边的补白》、《低处的流淌》、《孟溪,孟溪》、《像树木一样生长和老去》、《农活背后的香树坪》等十八个篇目组成。作者以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为地理坐标,把目光倾注在梵净山西麓、黔东小县印江这块土地上,这里世代聚居着土家族人和苗族人。通过寻访印江的历史印痕、人文风物、生活样貌以及命运变化,作者将笔触深入新时期土家族人苗族人在坚守与放弃、出走与回归、兼容与独立中产生的兴奋、彷徨、痛楚、隐忍以及憧憬中,展示了一个地方时代生活的热度,铭记了一个地方在前行与回望中不能忽略的悲喜,证明这片土地上某些消失的一面,已足够这里的人们自豪一生。
陈丹玲,土家族,1982年出生,系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1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作品见诸于《民族文学》《山花》《天涯》《四川文学》《边疆文学》《海燕·都市美文》《岁月》《贵州作家》《西部散文家》《西部散文选刊》《读者·乡土》等国内文学期刊;入选《纪念建党九十周年贵州作家作品精选》《2009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2011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中国西部散文年选》等多种选本;出版散文集《露水的表情》;获首届铜仁市政府文艺奖、首届“梵净山年度文学奖”、第四届乌江文学奖刊物奖等多种奖项。
村庄旁边的补白1 低处的流淌20 孟溪,孟溪36 像树木一样生长和老去46 农活背后的香树坪54 远处,或近旁65 记忆里鲜活的铁锈味81 灯蛾89 三门塘的时光色泽92 怀孕女人99 坪兴寨103 人烟深处是根蒂112 织物116 鲜红121 与一块土地的对视124 李子花,或者香雪128 飘过甘川的似水流年133 印江城的老时光138
《中国多民族文学丛书(第三辑):村庄旁边的补白》:
与满院阳光的喧哗相比,她的动作要安静得多。蔡氏古法造纸“七十二道工,外加一道口吹风”说的就是这个正午她所做的事情。
晒纸,像戏台上最后的尾音。演绎完七十二道工的劳作情节后,剩下晒纸这最后的余音和余味。经常是在午后,孩子下河,丈夫上山了,她把这剩下的余音和余味捡过来,弯腰,俯身,把它们捧在手心里。事实上,她要把一张一张湿答答的白皮纸贴到墙上去。墙壁平整,可还是不令人放心,她一边抚平皮纸,一边轻轻吹气,旁若无人,专注晾晒。远看了,女人完成这项劳作的样子十分美好,腰肢成弧,口吹轻气,仿佛有不尽的心疼和怜爱在里面。
这剩下的事情,被全村女人捂在掌心和胸口,晒纸的劳作使她们沉浸在母性宏大的静谧、暖意和悲悯里。纸影飘荡,令人有些身处虚幻的境地。躬身时,嘻嘻哈哈的太阳就躲在她的背部,暗影投在墙上,笼罩着湿答答的皮纸。现在好了,她要挪开自己,让阳光过来。阳光抽干水分,墙壁上渐渐显现暖白色的皮纸,它与生活有关,与卑微和坚忍有关,当然,也与偶尔的温馨祥和有关。比如刚才,阳光在她左手食指上的疤痕处摩挲,几乎有点疤痕叠着疤痕的处境了,可她记得清晰:这是砍构树时落下的,那是舂料时捶着的,这又是起料时烫着的,一言难尽。幸得天恩存在,所有的苦难和辛劳都得到馈赠:每家每户的墙壁上贴着湿湿的皮纸,竹竿上飘着半干的皮纸,场面宏大,整个村子深陷在皮纸的温热和白影里。
蔡家坳、香树坪、兴旺、坪楼、木腊、亚子坝,阳光依旧倾泻在黔东小镇合水的这些村庄里,倾泻在满山树木上,却是凄清得很。相比起来,这些年周边的草木见风长,无比茂盛,而村庄却异常空寂。空寂如草木,在院子和村路上疯长。造纸七十二道工,好比取经路上的七十二道磨难,让青年男女看不见尽头,看不到终点的光芒,他们纷纷拔起双脚,赶赴灯火辉煌的大都市,在虚幻的光芒里积重难返。晒纸的女人们老了,与小镇上的草木、田地还有造纸的功夫一样,老得根深蒂固,不易抬脚,不易拔起根茎。其实,她觉得合水镇这个地方不错,自己有一群姊妹,关系尚可,长辈的坟地让自己有了一个忆念的去处,一生造纸也不错,可以感受人情的温馨,也可以体察人性的卑琐。
青山悠远,河水逶迤,院墙内皮纸翻飞,巨大的纸影覆盖了这些村庄.无比喧哗而又异常寂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