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 张明高传——“波”谱人生》一书,反映了张明高院士前半生的经历,是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认识老前辈的一本好书。张明高院士出生于农村,从小饱尝了生活的动荡和艰辛,若不是新中国,他走不到今天。张院士从小聪明好学,勤奋刻苦,在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他在大学的专业是数学,工作之后从事电波传播研究,专业不对口,为此,他花了几年的时间,补充物理专业基础知识,参与电波观测,而后又参与通信工程试验。他一步一个脚印,从科研第一线走到了科研领导岗位。
引言
第一章 聪颖少年报国志
故乡与家世
温情的童年生活
匪患笼罩下的记忆
家庭变故
新中国接受正规教育
多彩的求学岁月
多难磨志
钟情数学
从开朗到自我封闭
在武大自学的日子
失去父亲
第二章 报国情志系电波
从军营出发
零基础自学
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初显山水
电波的世界
实践出真知
谈一场诚心诚意的恋爱
从石家庄至新乡
与党更近了
对流层散射通信系统协作工程
过日子要向筷子学习
第三章 务实求新重实践
认识对流层散射传播
因地制宜建通信电路
破解高山增益的误区
鸡公山通信信道探测
教训与经验一样珍贵
国家散射通信网络的构建
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对流层散射传播》
理论的普适性
提出广义散射理论模式
地面视距微波通信
建立我国移动通信标准
第四章 国际十年论战酣
国际电信联盟
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
首个中国提案
出访英国
进修的日子
书信寄相思
从中国模型到全球标准
1977年方法·1987年方法
“Zhang氏方法”尘埃落定
对流层散射传输损耗统计预测方法
国际标准的深远影响
融入国际电联舞台
第五章 壮心不已酬国志
转战疆场
“烽火一号”通信卫星
海面反射衰落
路边树林遮蔽效应
电离层闪烁
大气衰减
区域频谱管理
只要国家需要
第六章 科学品质放异彩
一门心思做学问
谏言献智职责所在
志远则简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
善于捅破窗户纸
灵感的眷顾
踏踏实实地实践
第七章 朴实无华写春秋
无欲则淡
甘于坐冷板凳
淡看风云
师长之德
火种
难以释怀的歉疚
基础科学研究
扛起科学创新大旗
附录
附录一张明高大事年表
附录二张明高主要成果及论著
后记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张明高传(波谱人生)》:
故乡与家世
家乡,在张明高眼中,是不可淡忘的情愫。80岁高龄的张明高,离家已经50多年,但仍然一口乡音不改,不时跳出几句地道的湖北方言.让同是湖北人的笔者既有几分惊喜,又有几分陌生的熟悉感。
张明高的家乡在湖北省京山县,地处湖北省中部,位于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端,素有“鄂中绿宝石”之美誉。鱼米之乡的记忆经过时间的涤荡,融在了永漋镇的沧桑岁月中。
20世纪30年代的永漋镇非常繁华。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呈南北走向直穿镇中心。沿街古色古香的店铺木制的门窗和铺面上,都涂着朱红色的古漆。正街铺面林立,货物琳琅满目。铁器疋货,衣饰娱乐应有尽有。沿街叫卖的小贩营集,“卖火烧粑哕”“做糖人人哕”“尝甜挺糕哕”……吆喝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最热闹的还是街两头的南北牛马行。那里集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既有做牛马交易的,也有闲散游客品茶看皮影、听说书和鼓词的。中街的几家旅馆和戏院也聚集了各地的客商。
此外,这里还有不少红红火火的家庭作坊,如纺织、酿酒、盐榨菜、籽酱铺、豆腐铺、卷烟和印染等,最红火的要数榨坊。在张明高孩童时期的印象中,能够开一间榨坊,那是财富与身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