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区作为城镇化发展到高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反映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郑州作为河南省会,以及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成为大量农业转移人口的*之地,导致基础设施承载和公共服务供给相对短缺,凸显了建设郑州大都市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书对郑州大都市区建设的时代背景、战略意义、现实基础、功能定位、主要任务、动力机制、空间整合、交通、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进行了专题论述。
前 言
大都市区是以一个大的城市人口为核心,以及与其有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的组合,它是国际上进行城市统计和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大都市区作为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产生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主体形态,大都市区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凸显了城市群和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反映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随着世界城镇化不断向高级阶段的演进,大都市区作为区域城市空间组织形式不断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形成和涌现,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美国在进入20世纪20年代时,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大城市人口开始逐渐向郊区迁移,形成了具备相当城市功能的郊区,区域核心城市和周边城市不断连接起来形成大都市区。1920年,美国有58个大都市区;1940年,增加到140个;目前,美国大都市区达到331个,大都市区人口近2.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日本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也是以大都市区发展为主导特征,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形成了东京、大阪、名古屋、福冈四个大都市区,目前日本近八成的国内生产总值集中在四大都市区。欧洲如英、法、德、荷等国,在其城市化发展中也出现了大都市区形成和发展的现象。大伦敦地区、大巴黎地区等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大都市区。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以超大城市和大城市为特征的城镇化不断加速发展,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6.1%,大批农业人口涌向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北上广深等地区常住人口迅速大规模增长,城市病频发,直接影响了超大城市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于是,在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共同作用下,通过产业的向外转移和城市功能的疏散,以北京和天津、上海、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大都市区迅速形成。
河南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和人口大省,不仅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2015年与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相差9个多百分点),而且区域分布也极不平衡。郑州作为河南省会,以及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和我国支持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成为大量农业转移人口的首选地,外来人口相对较多,过去5年郑州净流入人口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第七位,使得无论是公共服务供给,还是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承载,都不能满足需要;同时,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看,郑州土地供给有限,房地产价格高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8月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郑州新房和二手房分别为5.6%和4.5%的环比涨幅,同时位居第一,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郑州市区容量愈益有限,资源呈相对稀缺态势,凸显了建设郑州大都市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现实情况看,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城际铁路为纽带,以郑州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区正在形成,郑州企业已经越界进入开封,跨河布局新乡和焦作。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层次的提升、国内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城镇化的稳步推进,以郑州中心城区和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双核,以城际快速交通为基础,以区域产业分工合作为纽带,按照组团发展、产城融合、统筹协调、跨界互动原则,着眼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支撑国家战略实施、打造中西部地区核心增长极的发展目标,在一小时通勤圈内推动郑州、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地打破传统行政区划分割,按照区域经济规律进行整合,构建组合型郑州大都市区,业已具备良好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建设郑州大都市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有利于拓展郑州的发展腹地,延长城市发展的生命周期,增强集聚渗透与辐射带动功能,提升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对于优化中原城市群结构,提升河南城镇化质量,促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以及深化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促进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王建国
2017年4月
王建国,男,1963年3月生,河南鲁山人。现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第八、九届青联常委、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河南省经济学会理事、河南省企业家协会、企业家联合会执行理事、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优秀青年社科专家、2002年度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第三届河南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获得者、全省宣传文化系统首批四个一批人才人选。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区域经济。先后主持和参与承担完成各类课题100余项,公开发表文章100余篇,主编、合著及参与撰写出版专著20余部,获各级优秀成果奖30余项。
第一章 建设郑州大都市区的时代背景/1
第一节 城市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趋势/1
第二节 城镇化进入量与质并重阶段/6
第三节 两个百年的决胜关键阶段/8
第四节 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10
第二章 建设郑州大都市区的战略意义/14
第一节 建设郑州大都市区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14
第二节 建设郑州大都市区顺应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趋势/19
第三节 建设郑州大都市区是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23
第四节 建设郑州大都市区是加快河南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27
第五节 建设郑州大都市区是实现郑州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31
第三章 建设郑州大都市区的经验借鉴/35
第一节 国外大都市区的发展历程/35
第二节 国外大都市区建设中面临的问题/42
第三节 国外大都市区建设中的有益经验/45
第四节 启示与借鉴/49
第四章 建设郑州大都市区的现实基础/53
第一节 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加快/53
第二节 国家重大区域布局/58
第三节 国家战略五区叠加/62
第四节 郑州与周边城市融合/67
第五章 郑州大都市区的内涵特征和功能定位/71
第一节 区域范围及其依据/71
第二节 功能定位/77
第三节 发展目标/81
第四节 发展原则/84
第五节 基本路径/85
第六章 郑州大都市区建设的主要任务/88
第一节 构建国际化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体系/88
第二节 构建智慧化、国际化、高端化的产业支撑体系/92
第三节 构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都市城镇体系/96
第四节 构建与国际接轨国内领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98
第五节 构建科技创新链、人才支撑链、全民创业链三链融合的创新体系/101
第六节 构建自然之美、田园风貌、绿色低碳的生态体系/104
第七章 郑州大都市区的动力机制/108
第一节 城市郊区化和小城镇快速发展/108
第二节 产业与城市功能的集聚与扩散/117
第三节 政府推动与市场选择/122
第四节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127
第八章 郑州大都市区建设的空间整合/129
第一节 郑州大都市区空间结构的演变与现状/129
第二节 郑州大都市区空间整合的总体思路/142
第三节 郑州大都市区空间整合的调控策略/149
第九章 郑州大都市区的产业错位互补与链式发展/154
第一节 郑州大都市区产业发展现状/154
第二节 产业链重构:郑州大都市区产业的分工与协作/158
第三节 郑州大都市区的产业错位互补与链式发展的建议/164
第十章 郑州大都市区的交通互联互通/170
第一节 郑州大都市区的交通基础/170
第二节 郑州大都市区交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175
第三节 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大都市区交通系统/180
第十一章 郑州大都市区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186
第一节 郑州大都市区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现状/186
第二节 郑州大都市区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制约因素/190
第三节 郑州大都市区公共服务一体化的重点任务/197
第四节 加快郑州大都市区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204
第十二章 郑州大都市区的生态环境/210
第一节 共守生态安全格局/210
第二节 实施环境共治/215
第三节 共同建设绿色城镇/219
第四节 建立大都市生态环境协同共赢机制/222
第十三章 郑州大都市区协调与管治机制/226
第一节 郑州大都市区管治的理念/226
第二节 郑州大都市区管治的影响因素/230
第三节 郑州大都市区管治模式的选择/235
第四节 郑州大都市区管治的政策建议/240
参考文献/248
后 记/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