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完整讲述著名学者、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求学、做学问的学术生涯。着重叙述其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白话文,主张文学革命;倡导“整理国故”,对传统文化展开反思;呼吁中国文化“充分世界化”;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倡导“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法等学术思想和贡献。
胡适与整理国故
在当代中国,“国学”一度成为显学,这体现了人们重新正视文化传统的一面。
整理国故的意义与方法
胡适最初谈论国故,主要视其为学术问题。1919年8月,胡适在答毛子水的信中,初步阐述他关于研究国故的基本看法。他提出研究国故的学术性和运用科学方法的必要。他强调,研究国故,出于人类求知的天性,不应当先存有用还是无用的成见。他强调学问是平等的,学术是非功利性的,学问不应以狭义的功利观念来衡量。
1919年11月,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胡适提出了“整理国故”的口号,认为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整理国故就是要从乱七八糟里寻条理脉络,从无头无脑中寻前因后果,从胡说谬解里面寻真意义,从武断迷信里寻真价值。他提出的口号是:“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也就是说,胡适提出“整理国故”,是为再造文明服务的。
胡适还提出要分清国粹与国渣,“保存国粹”之前,先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他强调先须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功夫。所谓评判的态度,就是“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1920年暑假,在南京讲学期间,胡适讲了《研究国故的方法》。他提出四个方法:“历史的观念”“疑古的态度”“系统的研究”和“整理”。至于如何整理国故,第一步是有条理系统地整理;第二步是寻出每种学术思想的前因后果;第三步是用科学的方法做精确的考证,弄清古人的真意义;第四步是综合,“各家都还他一个本来真面目,各家都还他一个真价值”。
1923年1月,北大《国学季刊》创刊,胡适担任编辑委员会主任。胡适在发刊宣言中,把过去三百年的国学研究的成就归为三项:版本学、训诂学、校勘学的“有系统的古籍整理”,发现和翻刻古书,考古。他批评近三百年来国故研究“研究范围太狭窄”“太注重功力,而忽略了理解”“缺乏参考比较的材料”,因此“这样近三百年来,几乎只有经师,而无思想家;只有标史者,而无史家;只有校注,而无著作”。他提出复兴与提倡国学研究的三条主张:用历史的眼光来扩大国学研究的范围;用系统的整理来部勒(整理)国学研究的资料;用比较的研究来帮助国学的材料的整理与解释。
胡适还开列了一个“理想中的国学研究”的系统,“中国文化史:一民族史,二语言文字史,三经济史,四政治史,五国际交通史,六思想学术史,七宗教史,八文艺史,九风俗史,十制度史。”自从胡适号召整理国故后,整理国故蔚然成风,对中国传统小说、古代史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
胡适的宣传引起了古史研究热,顾颉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1921年1月胡适致书顾颉刚说:“宁疑古而失之,不可信古而失之。”他提倡的在古史研究中的疑古精神,极大地触动了顾颉刚。1923年,胡适编的《读书杂志》发表顾颉刚的《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提出对中国古史的怀疑,认为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黄帝、尧、舜、禹都是后人编造出来的,靠不住。顾的观点引起了历时九个月的有关古史的讨论。胡适肯定了顾的怀疑态度,称此为“今日史学界的一大贡献”,并将其归纳为“用历史演进的见解来观察历史上的传说”,“古史上的故事没有一件不曾经过这样的演进,也没有一件不可用这个历史演进的(evolutionary)方法去研究。尧舜禹的故事,后稷的故事,文王的故事,太公的故事,周公的故事,都可以做这个方法的实验品”。
顾颉刚也将自己在古史辨伪上的贡献归因于胡适的影响:“要是适之、玄同两先生不提起我的编集辨伪材料的兴趣,奖励我的大胆的假设,我对于研究古史的进行也不会这般的快速。”
胡适曾给青年学生开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多达158种,上千册书。《书目》在当时的报刊中广为转载。《书目》所列之书范围极广,经学、理学、子学、佛典、文学,应有尽有。胡适希望因此让普通青年人得到一点系统的国学知识。与胡适不同的是,鲁迅在应《京报》副刊的要求开列青年必读书时,表示“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但他肯定“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
由于胡适这样的新文化领袖的倡导,国故一度泛滥起来。上至名人教授,下至中小学生,也都加入了整理行列。
对于胡适等人倡导的“整理国故”,陈独秀持不以为然的态度。陈认为,称“国故”或“中国学”尚可,而不可称为“国学”,胡适等人不过是在“粪秽中寻找香水”。对于陈独秀批评他挤香水,胡适辩解道:“我们说整理国故,并不存挤香水之念;挤香水即是保存国粹了。我们要整理国故,只是要还他一个本来面目,只是直叙事实而已,粪土与香水,皆是事实,皆在整理之列。”他在致钱玄同的信中,将整理国故视为治疗思想界膏肓之病的“泻”法,“‘法宜补泻兼用’:补者何?尽量辅人科学的知识、方法、思想。泻者何?整理国故,使人明了古文化不过如此。”
国故热过头,胡适也有所反思。1928年9月,胡适撰《治学的方法与材料》,向少年朋友们提出警告。他提醒说:“现在一班少年人跟着我们向故纸堆去乱钻,这是最可悲叹的现状。我们希望他们及早回头,多学一点自然科学的知识与技术,那条路是活路,这条故纸的路是死路。”他“披肝沥胆”地向人们告白说:他之所以要“整理国故”,是因为相信“烂纸堆里有无数的老鬼,能吃人,能迷人,害人的厉害胜过柏斯德发现的种种病菌”,因而他要“用精密的方法考出古文化的真相,用明白晓畅的文字报告出来,叫有眼的都可以看见,有脑筋的都可以明白。这是化黑暗为光明,化神奇为臭腐,化玄妙为平常,化神圣为凡庸”。胡适认为这就是“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这就是“捉妖”和“打鬼”,“可以解放人心”。
除提出整理国故的理论与方法外,胡适还在实践上整理国故,并有丰硕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