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形式所编写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劝善惩恶,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末世的腐朽和黑暗。《阅微草堂笔记》的取材,一是来自于纪昀本人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二是来自于他人提供或转述的材料。涉及的对象,从文人学士、妓女乞丐,到三教九流、妖精鬼魅,几乎无所不包。《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十年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晚年心灵世界的写照。
“中华优美随笔”系列丛书收录了中国历史上著名学者、作家的散文随笔代表作品,包括《浮生六记》《闲情偶寄》《容斋随笔》《世说新语》《陶庵梦忆》《东坡志林》《小窗幽记》《幽梦影》《阅微草堂笔记》等。本套丛书以经典版本为核校底本进行注译及评析,尽量做到全面、准确、通俗易懂,同时本书搭配精美插图,采用双色印刷、精装装订,是不可多得的珍藏佳品。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人纪昀所著的短篇笔记体志怪小说集,原书共分为“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姑妄听之”等二十六卷。在本次改编中,编者取消了分卷的形式,将每个故事都重新取一个名字,这样既无损于原文的韵味与完整性,又使得故事的节奏更易为读者把握且不觉冗杂。
从内容上来讲,作为同时代的志怪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新齐谐》(又名《子不语》)的侧重点不同。相对于另两者的以“志怪”为主,《阅微草堂笔记》更加侧重讽喻性,通过一个个的故事,达到戒恶劝善的目的。而且《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大多数故事都说明了讲述者,让读者觉得书中所记录的事情都是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劝喻的效果更加明显。
《阅微草堂笔记》所记载的故事发生在全国各地,南到云南、贵州等地,北到新疆等地,所涵盖的地域范围十分广大。这与作者多年辗转为官的经历有关,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了作者见闻的广博。
《阅微草堂笔记》还从侧面描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况,其中的人物既有老实巴交的农民,又有唯利是图的商人,还有或狡黠或质朴的奴仆。作者通过对这些小人物以及他们的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苦乐酸甜,同时通过他们与官员、主人家的对比,表现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已然激化。
《阅微草堂笔记》中还描写了一些奇人异士与侠盗义贼,如献县的史某、大盗齐大,还有那位路见不平、要“为天下穷官出气”的盗贼,他们虽然是为人们所蔑视的强盗或捕吏,却能为旁人所不能为,其烈烈侠气,读来令人不胜心向往之。
《阅微草堂笔记》的主体内容虽然以劝喻为主,但其中有些内容过于荒诞或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所以编者在改编本书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删除、整理,读者在阅读时也应当加以辨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对于本书中作者所阐述的 观点与论调,希望读者能够有自己的见解与思考。
总体而言,《阅微草堂笔记》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不管是它的趣味性还是哲理性,相信都能够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希望广大读者能从本书中获得教益,同时也能通过阅读本书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航向,最终驶向梦想的彼岸。
纪昀(1724—1805年)
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属河北沧州)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纪昀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
狐敬孝妇 ‖001
鬼嘲学究 ‖003
梦入幽冥 ‖005
鬼论无鬼 ‖008
白岩寓言 ‖010
降狐之法 ‖012
曹氏斥鬼 ‖015
六壬术士 ‖017
女鬼自省 ‖018
义所当报 ‖020
治狱可畏 ‖022
狐贞于人 ‖023
神诫老儒 ‖024
愦愦之鬼 ‖026
聪明之鬼 ‖027
人恶于鬼 ‖029
神佑孝妇 ‖030
僧言累人 ‖031
人狐相安 ‖032
荔姐装鬼 ‖034
狐助孝妇 ‖036
鬼憾问官 ‖037
励庵寓言 ‖040
堕井不死 ‖043
齐大免诛 ‖045
狐救部吏 ‖047
菩萨心肠 ‖048
舟子好义 ‖049
宜阳之疫 ‖050
献县史某 ‖053
雷击逆子 ‖056
江西术士 ‖057
陈四之母 ‖060
鬼战疫鬼 ‖062
白日见鬼 ‖064
怪骂儒生 ‖065
鬼念子孙 ‖067
鬼逐浪子 ‖069
鬼避廖姥 ‖070
狐惩女巫 ‖072
狐妇挞夫 ‖075
不忘旧人 ‖076
无心布施 ‖078
罗占贾宅 ‖079
代死为神 ‖081
蛇角吸毒 ‖083
张氏之妇 ‖085
役鬼之术 ‖087
南金降怪 ‖089
于某二牛 ‖090
果报之速 ‖092
厌胜之术 ‖094
鬼神护佑 ‖095
狐传仙方 ‖097
善鬼求食 ‖098
狐戏陈忠 ‖099
养子须教 ‖101
狐怜女奴 ‖103
鬼导夜路 ‖105
鬼狐之斗 ‖106
狐赏牡丹 ‖108
欲缚鬼卖 ‖109
刀笔之诫 ‖111
太史遣狐 ‖113
东光某狐 ‖115
鬼护醉人 ‖116
狐之为狐 ‖118
义犬护主 ‖119
盗多侠气 ‖120
鬼善解怨 ‖122
一念之善 ‖123
生死夫妇 ‖125
谦居先生 ‖127
患难之交 ‖129
民家之狐 ‖130
张四喜妇 ‖132
鬼报盗警 ‖135
老医求宿 ‖136
狐不负人 ‖138
狐畏天狐 ‖141
狐惩顽童 ‖142
鬼不昧心 ‖144
鬼护老儒 ‖145
孝悌之鬼 ‖148
野狐论佛 ‖149
佛心之尼 ‖150
小僮之魂 ‖152
渡河之鬼 ‖153
工匠报隙 ‖155
鬼托汉鬼 ‖156
匹夫之孝 ‖157
鬼言难信 ‖159
醇厚君子 ‖161
谅狐得报 ‖164
参将占验 ‖166
代醯之虫 ‖169
驭蝶之女 ‖170
猛虎之败 ‖171
吏役无恩 ‖173
畏狐之狐 ‖174
尸解之狐 ‖177
妖道惑人 ‖180
神难决断 ‖182
孝感大盗 ‖184
飞天夜叉 ‖186
天网恢恢 ‖188
狐能克己 ‖189
论儒之狐 ‖191
上游求兽 ‖194
徒之败师 ‖195
渡劫之狐 ‖198
鬼与人辩 ‖200
试院之鬼 ‖202
验死之法 ‖204
影不类形 ‖205
峰顶人家 ‖206
鬼邀人饮 ‖207
老儒家狐 ‖210
狐戏狂生 ‖213
误入幽冥 ‖218
鬼戏狂生 ‖221
狐女成仙 ‖222
人定胜天 ‖225
鬼乞诗集 ‖226
不战屈狐 ‖229
以钱赎狐 ‖230
缢鬼报恩 ‖232
游僧之诈 ‖233
雅鬼问路 ‖235
术士之警 ‖236
王发救人 ‖238
气机相感 ‖241
无用之儒 ‖242
浪子回头 ‖244
无首之人 ‖246
冥使拘人 ‖248
慎服仙药 ‖250
托神作祟 ‖251
真假神仙 ‖254
发愤改过 ‖257
贪婪致死 ‖260
房官趣事 ‖263
旅舍斗妖 ‖266
刻薄待人 ‖270
狐女求画 ‖272
书痴丧生 ‖276
世态炎凉 ‖278
神灵施教化 ‖281
佛寺之鬼 ‖283
僧劝屠夫 ‖285
解梦之论 ‖289
神人预告 ‖293
饕餮之狐 ‖294
墨涂鬼脸 ‖296
深山劫盗 ‖298
小人之心 ‖301
狐狸戏人 ‖304
宣武门水闸 ‖305
介野园先生 ‖307
扶乩问寿 ‖309
以狐招狐 ‖311
故人之鬼 ‖314
如愿小传 ‖315
丁一士 ‖318
清高尼僧 ‖320
为盗为奸 ‖324
盛气凌鬼 ‖326
以礼杀人 ‖328
山西商人 ‖331
沧州美酒 ‖333
儒生遇鬼 ‖336
蜣螂为火药 ‖339
僧舍美人图 ‖340
天狐警友 ‖343
老儒报谤 ‖346
张某之妻 ‖348
孝子杀人不辱亲 ‖351
小人福君子 ‖354
博施为福 ‖358
狐家之婢 ‖360
荒寺之僧 ‖362
牛马有人心 ‖364
幻形狐友 ‖366
韩鸣岐鞭怪 ‖367
烟戏贺寿 ‖369
乌云托月马 ‖371
狐敬孝妇 沧州刘士玉孝廉,有书室为狐所据,白昼与人对语,掷瓦石击人,但不睹其形耳。知州平原董思任,良吏也,闻其事,自往驱之。方盛陈人妖异路之理,忽檐际朗言曰:“公为官颇爱民,亦不取钱,故我不敢击公。然公爱民乃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公休矣,毋多言取困。”董狼狈而归,咄咄不怡者数日。刘一仆妇甚粗蠢,独不畏狐,狐亦不击之。或于对语时,举以问狐。狐曰:“彼虽下役,乃真孝妇也。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乎!”刘乃令仆妇居此室,狐是日即去。
译�6�8文
河北沧州有一个叫刘士玉的举人,他的一间书房为狐狸精所占据,那狐狸精白天就敢和人说话,并用瓦石向人投掷,只是人看不到它而已。
沧州知州是一个叫董思任的平原县人,是个好官。他听说这件事后,就径自前去驱赶那个狐狸精。正当他大肆陈说人妖殊途的道理时,屋檐上一个声音朗声说道:“你做官很爱惜民众,也不贪钱,所以我不敢打你。但你爱惜民众是因为贪图好名声,不贪钱是因为怕留下后患而已,所以我也不怕你。你快停下吧,不要再多说话,自找麻烦了。”董思任狼狈地回去了,连着好几天都感到惊疑不定。
刘家的一个女下人粗陋蠢笨,但却唯独不害怕狐狸精,而狐狸精也不用瓦石打她。有人在和狐狸精说话的时候拿这件事问它。狐狸精说:“她虽然是一个被人役使的下人,但却是一个真正孝顺的儿媳妇。像她这样的人,哪怕是鬼神见了都要敛迹退避,更何况我们这一类呢!”
刘举人于是就让这个女下人住在那间被狐狸精占据的书房里,狐狸精当天就离开了。
鬼嘲学究
闻有老学究夜行,忽遇其亡友。学究素刚直,亦不怖畏,问:“君何往?”曰:“吾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摄,适同路耳。”
因并行。至一破屋,鬼曰:“此文士庐也。”问何以知之,曰:“凡人白昼营营,性灵汩没。惟睡时一念不生,元神朗彻,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其状缥缈缤纷,烂如锦绣。学如郑、孔,文如屈、宋、班、马者,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次者数丈,次者数尺,以渐而差,极下者亦荧荧如一灯,照映户牖。人不能见,惟鬼神见之耳。此室上光芒高七八尺,以是而知。”
学究问:“我读书一生,睡中光芒当几许?”鬼嗫嚅良久曰:“昨过君塾,君方昼寝。见君胸中高头讲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屋上,诸生诵读之声,如在浓云密雾中。实未见光芒,不敢妄语。”学究怒叱之,鬼大笑而去。
译 文
听说有一天一位老夫子走夜路,忽然遇见了他已经死去的朋友(的鬼魂)。那位老夫子一向刚强正直,也不觉得害怕,问道:“您要到哪里去?”鬼回答说:“我现在是阴间的官差,要到南村去勾一个人,恰巧与您同路。”
于是他们就一起走。到了一间破屋前,鬼说:“这是文人住的屋子。”老夫子问鬼是怎么知道的,鬼回答说:“凡人白天追求的事 情太多,本性的灵光都被埋没了。只有在睡觉的时候心无杂念,元神爽朗通透,平常所读过的书,字字都散发光芒,从人的百窍中出来,这些光芒缥缈缤纷,像锦绣一样灿烂。像郑玄、孔安国那样有学问,像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那样有文采的人,他们胸中的光能照彻天空,同星月争辉。其次的几丈高,再次的几尺高,以此类推,最差的也像一盏灯,能够照亮门窗。人看不见这些光,只有鬼神能看到。这间房子上的光芒有七八尺,因此我知道里面住的是个读书人。”
老夫子问:“我读了一辈子书,我睡觉的时候光有多高?”鬼吞吞吐吐了好久才说:“我昨天路过您教书的地方,您刚好在睡午觉,我看到您胸中有厚厚的解释经义的书一部,试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应试的策文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在屋上,学生们诵读的声音也像是从浓雾中传来的一样。我实在没看见有光芒,不敢胡说。”老夫子气得大声呵斥他,鬼大笑着走了。
荔姐装鬼
满媪,余弟乳母也,有女曰荔姐,嫁为近村民家妻。一日,闻母病,不及待婿同行,遽狼狈而来。时已入夜,缺月微明,顾见一人追之急,度是强暴,而旷野无可呼救。乃映身古冢白杨下,纳簪珥怀中,解绦系颈,披发吐舌,瞪目直视以待。其人将近,反招之坐。及逼视,知为缢鬼,惊仆不起。荔姐竟狂奔得免。比入门,举家大骇,徐问得实,且怒且笑,方议向邻里追问。次日,喧传某家少年遇鬼中恶,其鬼今尚随之,已发狂谵语。后医药、符箓皆无验,竟颠痫终身。此或由恐怖之馀,邪魅乘机而中之,未可知也。或一切幻象,由心而造,未可知也。或明神殛恶,阴夺其魄,亦未可知也。然均可为狂且戒。
译�6�8文
姓满的老太太是我弟弟的奶娘。她有一个女儿名叫荔姐,嫁到了附近村民家中为妻。一天,荔姐听说母亲得了病,来不及等待丈夫同行,就急匆匆地赶回家探望。
当时已经到了夜晚,天边的残月散发着微弱的光亮,荔姐偶尔回头,只见一个人在后面追得很急,估计是强横暴徒,但当时身在空旷的野地里,也无法向人呼救。于是她藏在古墓边的白杨树下,把发簪和耳环等首饰都藏到了怀里,解下丝带系在脖子上,披散着头发,吐出舌头,瞪眼直视着那个人。那人将要走近的时候,荔姐反而招呼他过来坐。等到那人走到荔姐身旁一看,发现是个吊死鬼(的样子),又惊又怕,倒地不起,荔姐就趁此机会狂奔逃脱了。
等到荔姐进了家门,全家都大吃一惊,慢慢地询问出了真实情况,一边生气一边又觉得好笑,才商议向邻里追问。第二天就听见大家纷纷说乡邻中的某家少年遇鬼中了邪,那鬼现在还跟着他,他已经到了发狂并且胡言乱语的地步。后来不管是求医问药还是请人画符驱鬼,都没有效果,竟因此终身颠痫。
这或许是由于这个少年恐惧,妖邪鬼魅趁机上了他的身,或许一切都是幻象,都是从心里产生的,这都不得而知。又或许是神明诛杀恶人,暗中夺去了他的魂魄,这也不得而知。但不管是因为什么,都可以作为那些轻狂浪子的鉴戒。
江西术士
有山西商,居京师信成客寓,衣服、仆、马皆华丽,云且援例报捐。一日,有贫叟来访,仆辈不为通。自候于门,乃得见。神意索漠,一茶后,别无寒温。叟徐露求助意。咈然曰:“此时捐项且不足,岂复有馀力及君!”叟不平,因对众具道西商昔穷困,待叟举火者十馀年。复助百金使商贩,渐为富人。今罢官流落,闻其来,喜若更生。亦无奢望,或得曩所助之数,稍偿负累,归骨乡井足矣。语讫絮泣,西商亦似不闻。忽同舍一江西人,自称姓杨,揖西商而问曰:“此叟所言信否?”西商面曰:“是固有之,但力不能报为恨耳。”杨曰:“君且为官,不忧无借处。傥有人肯借君百金,一年内乃偿,不取分毫利,君肯举以报彼否?”西商强应曰:“甚愿。”杨曰:“君但书券,百金在我。”西商迫于公论,不得已书券。杨收券,开敝箧,出百金付西商。西商怏怏持付叟。杨更治具,留叟及西商饮。叟欢甚,西商草草终觞而已。叟谢去,杨数日亦移寓去,从此遂不相闻。后西商检箧中少百金,锁封识皆如故,无可致诘。又失一狐皮半臂,而箧中得质票一纸,题钱二千,约符杨置酒所用之数。乃知杨本术士,姑以戏之,同舍皆窃称快。西商惭沮,亦移去,莫知所往。
译�6�8文
有个山西商人,住在京城的信成客栈,他平常的衣着打扮和仆从、车马都非常华丽,还说要依照惯例去捐一个官职。
一天,有一个贫穷的老人来拜访这个人,仆人们却都不愿意为他通传。老人在大门外等候了很久,才见到了这个人。这个人神情冷漠,只给老人上了杯茶就不再说什么了,连一声问候都没有。这个贫穷的老人慢慢地流露出了求助的意思。山西商人不高兴地说:“我现在连捐官的钱都还没有凑齐,哪里还有剩余的力量去帮助你呢?”
贫穷的老人愤愤不平,于是对大家说起当年这个山西商人穷困潦倒的时候,曾经有十多年老人一直接济他的生活,还资助了他一百两银子,让他出外做生意,他这才慢慢富裕起来。如今,老人被罢了官,流落到这里,听说这个商人来了,高兴得好像重生了一样。他本来也没有什么奢望,就是想要回以前资助他的那些钱,能稍微偿还一些债务,让自己能回到老家,就足够了。老人说完就不停地哭泣起来,山西商人却好像没有听到一样。
这时,同住在一间客栈的一个自称姓杨的江西人向山西商人拱手施礼,并且问道:“这位老人家说的是真的吗?”山西商人不好意思地说:“是曾经有过这回事。只是很遗憾我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回报他对我的恩情。”姓杨的人说:“你快要当官了,不愁没有借钱的地方。要是有人愿意借给你一百两银子,一年之内偿还就好,并且不要你一分一毫的利息,你愿意用这笔钱去报答老人的恩情吗?”山西商人勉强地回答道:“我十分愿意。”
姓杨的人说:“那你现在就写借据吧,这一百两银子包在我身上。”山西商人迫于公论,不得已写下了借据。姓杨的人收好借据,打开了自己那破旧的箱子,拿出一百两银子交给那个山西商人。山西商人很不高兴地拿了钱交给了老人。姓杨的人又摆了酒席,留老人和山西商人喝酒。老人很高兴,而山西商人却草草地喝完就走了。老人感谢了姓杨的人离开了,而姓杨的人没过几天也换了住的地方,从此以后彼此就没有来往过。
后来山西商人检查钱箱时发现少了一百两银子,但是箱子的锁和标记都没有被动过的痕迹,他不知道该去怪罪谁。他还发现丢了一件狐狸皮的短袖上衣,而钱箱里却多了一张当票,是以狐狸皮上衣抵押了两千文钱,这些钱大致符合姓杨的人买酒所用的钱数。大家这才知道,姓杨的人原来是个术士,戏耍了他一番,住在同一间客栈的人都暗暗称快。山西商人十分惭愧沮丧,也搬走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儿。
游僧之诈
河间有游僧,卖药于市。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进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会有讲学者,阴作讼牒,为人所讦。到官昂然不介意,侃侃而争。取所批《性理大全》核对,笔迹皆相符,乃叩额伏罪。太守徐公,讳景曾,通儒也,闻之笑曰:“吾平生信佛不信僧,信圣贤不信道学。今日观之,灼然不谬。”
译�6�8文
河间府有个云游的和尚,常在集市上卖药。他把一尊铜佛放在桌案上,铜佛面前摆着一个盛药丸的盘子,铜佛的一只手前伸作取物状。有人买药,先要向着佛像祷告,然后捧起药盘靠上前去。如果病可以治好,药丸会自己跳入铜佛手中;如果治不好,药丸就不会跳起来。全国的人都对那个和尚深信不疑。
后来,有人在和尚寄居的寺庙里看见他关着房门在屋里研磨铁屑,这才恍然大悟,盘子里的药丸必定有一半搀上了铁屑,另一半没搀;铜佛的手一定是磁石做成的,只不过在表面镀上了一层金。经过验证,事情果真如此,和尚的奸谋才因此而败露。
还有一位道学家,私下为他人撰写诉状,被人揭露出来。到了官府的大堂上,他昂首挺胸,毫不介意,侃侃而谈,为自己辩解。官府的人取出他所批注的《性理大全》,核对了一番。笔迹与他写的讼词一般无二,他这才磕头伏罪。